一、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世纪初期,金本位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及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世界经济运行的金融与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停止了运作。为了恢复和重建世界经济得以运行的体制,1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700多名代表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对战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算能力的不足,较大程度地解决了由于黄金供应不足带来的国际储备短缺问题。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使汇率波动受到严格约束,币值保持相对稳定,促进了国际商品流通和资本流动。1948年—1971年,世界出口年均增长率为8.4%,而这一比率在战前的1913年—1938年仅为0.7% 。
在此期间,美国通过援助、信贷以及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发行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局限。其致命缺陷在于,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客观上需要结算与储备货币的增加,这只能依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来解决;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悖论。
正因为如此,上世纪60至70年代,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
20世纪初期,金本位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及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世界经济运行的金融与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停止了运作。为了恢复和重建世界经济得以运行的体制,1944年7月,来自44个国家的700多名代表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对战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算能力的不足,较大程度地解决了由于黄金供应不足带来的国际储备短缺问题。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使汇率波动受到严格约束,币值保持相对稳定,促进了国际商品流通和资本流动。1948年—1971年,世界出口年均增长率为8.4%,而这一比率在战前的1913年—1938年仅为0.7% 。
在此期间,美国通过援助、信贷以及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发行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局限。其致命缺陷在于,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客观上需要结算与储备货币的增加,这只能依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来解决;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悖论。
正因为如此,上世纪60至70年代,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