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围棋》校本课程纲要

2013-05-26 10:57阅读:446
《围棋》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它是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课题为学习载体,让学生通过运用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经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逐步学会学习。小学阶段的拓展型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围棋艺术承传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华,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围棋,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围棋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因而,把围棋作为拓展型课程,进一步弘扬中国围棋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通过围棋课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把围棋艺术作为拓展型课程有利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精华;不断发扬我国民族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它符合学生需求,展现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磨练学生意志,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开发围棋拓展型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审视教学,使得学生在扎实基础的时候,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围棋》校本课程着
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把围棋艺术作为拓展型课程有利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精华;不断发扬我国民族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课程的总体目标
1、了解围棋是一种民间艺术,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四大艺术之一,有着淳厚朴实的民族风格和寓意深厚的内涵。
2、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精华,不断发扬我国民族优秀的艺术传统。
3、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与质疑,调查与实践,在学习中,继承祖国文化、家乡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树立为国争光、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4、在围棋活动中学会调控情绪,学会交往与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三、课程分阶段目标与要求
阶段
领域
具体目标






初、级





知识
技能
1、认识棋盘和棋子,掌握棋子的生存条件,学会吃子,掌握围棋着法的名称、眼的概念、死活的概念;
2、学会简单的对杀和紧气的方法以及布局的原理,培养初步的分析棋盘形势的能力;
3、能判断强弱、大小,具有初步的全局观念、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形象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文化
历史
1、了解围棋的起源。
2、学习围棋儿歌。

身心
健康
1、培养初步的心理稳定性,胜不骄败不馁,谦虚谨慎的气度;
2、培养初步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对围棋活动的兴趣。
4、形成正确的下棋姿势,在弈棋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

社会
适应
1、学生课堂交流时,上手不讥笑嘲讽下手,并能互相尊重,及时补充纠正。
2、学习围棋对弈礼仪,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知识
技能
1、掌握三步以内的计算方法,掌握简单的吃子技巧,并通过吃子来激发学生对围棋的兴趣;
2、分清真眼和假眼、活棋、死棋等,学会连接和切断的方法,掌握围棋“围”的概念,了解围地盘的原则、方法,分清角边、中央之间的关系。
3、初步分析敌我双方力量的能力,初步的注意力、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想象能力。
文化
历史
1、培养对围棋的文化内涵的初步认识。
2、了解棋星故事。

身心
健康
1、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如自律、自控的能力;
2、培养初步的全局观念。
3、培养良好的棋风,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4、正确理解围棋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社会
适应
1、培养初步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
2、讲究下棋时的社交礼仪。













知识
技能
1、掌握布局、定式等基本知识,掌握各种基础技巧,如对杀技巧、弃子技巧、边角死活常识、攻击、防守技巧等几十种技巧。
2、了解比较基本的全局性知识,如急所跟大场,强跟弱之间的关系,掌握先后手知识、大小知识。
3、学习各种思考方法,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进一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化
历史
1、能初步欣赏棋坛见闻、棋星故事。
2、培养对围棋文化内涵的感受力。

身心
健康
1、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赢了棋不骄傲自满,输了棋不灰心丧气,及时总结经验,迎头赶上;
2、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较强的竞争意识;
3、了解围棋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社会
适应
1、能耐心倾听,并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树立拼搏进取,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等。


四、教学框架
(一)教学时间的安排
根据探究型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特殊性,学校在作《围棋》课程教学时间具体安排时必须坚持:
1、在保证所规定的探究型课程总课时的前提下,学校可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具体地、灵活地安排教学计划内的课时。
2、根据本课程学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因此,学校在作教学时间安排时,还应充分考虑并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学生既需要在课堂内接受教师的集中指导,开展集体间的交流与研讨活动等,更需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包括课余、节假日、寒暑假时间等,进行小组的或个人的学习研究活动。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也是学校做好该课程安排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教学活动的安排
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艺术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1、遵循围棋活动的感知规律,突出围棋学科的特点
围棋是艺术,也是体育,对弈体验是学习围棋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对弈能力应贯穿于围棋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围棋,要加深对围棋的理解,充分挖掘围棋所蕴涵的艺术美,用自己对围棋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围棋教学技能,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2、注意围棋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本《标准》设定的四个围棋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围棋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围棋素质。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学校围棋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围棋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围棋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围棋活动。对围棋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围棋学习。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围棋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围棋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围棋氛围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围棋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围棋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围棋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围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网络上学习围棋的指导。
6、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围棋教学要强调实践性,呈开放性,淡化课程的学科性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围棋氛围,丰富围棋教学内容。要让学生知道围棋选点的答案有时不是惟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四、课程开发原则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围棋》拓展型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建立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程学习研究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因人而宜,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评价体系要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1、注重过程评价,定性和定量结合
注重学生参与德育校本课程学习的过程评价,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对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寻找资料的积极性、作业的完成率、目标的达成度、知识的获得量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学分评价等多种形式。
2、期末终端评价,鼓励与评优结合
期末阶段,各班根据本学期所选主题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化,可以是知识竞赛的形式,也可以是作品展示的形式,还可以是节目汇报的形式,总之应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形式,鼓励为主,结合评选“小小研究者”、“优秀学习小队”、“小小XX家”等荣誉,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
3、全员评价,学生、教师、家长共参与
校本课程是教师、学生、校外人士共同参与的课程,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我们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元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指导老师评价,全员参与,共同评价。
《围棋》拓展型课程的学习评价要贯串于拓展型课程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使学习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现和发展个性潜能的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
《围棋》拓展型课程的学习评价应视学生和课程的不同,在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等方面采取多种方法,以适应拓展型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特点。
1、教师评价
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观察,学习感受的交流,学习情况的记录,学习作业的分析,以及通过各种形式的问卷和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等有关方面的过程证明、记录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学生评价自评和互评
学生自评和互评。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最为有益的途径。拓展型课程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活动记录档案,以及完成作业(作品)过程的记录或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互评是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拓展型课程要强调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互评,对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质量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学会相互评价。
3、评价结果的表示
评价结果可以用等级、评语等形式表示,也可以根据学校、学段特点采用其他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表示评价结果。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