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居——东北的“四合院”
2010-11-29 09:15阅读:21,970
X
满族生活在中国寒冷的东北地区.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特点、宗教信仰、生产经济等,使得满族在与周边民居不断交流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其民居建筑也不同于其它民族。满族先人为了适应游猎生活,夏天住“撮罗子”,汉语称马架子或窝棚,冬天住半穴式的地窨子。定居以后,住房的条件不断改善。满族住宅多为三合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大户人家正房为5间,小户人家为3间。3间房中间为堂屋兼灶房,左右两间为居室。一般西屋比东屋大些,西屋住长辈和供祖。东西屋均三面有炕,除南、北炕外,靠山墙还有“腕子炕”。西屋“腕子炕”墙上摆放祭祖板。每间屋的北面有一个窗户,南面有两个窗户。窗户木制,花格图案不一,上下开合,窗棂外面糊纸,再涂上油,既防雨又透光。3间房也有一头开门的,开在东头,东间为堂屋兼灶房,西两间为居室,其南北皆通炕,俗称连二炕。两屋中间炕上设隔扇板。南北炕均放幔帐。满族习俗以西为大,以南为长,长辈要住西屋南炕。正房的西“腕子炕”不住人,也不许任何人坐,因为西炕是供祖宗的地方。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这句俗语形象、集中的反映了满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口袋房”,又叫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