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部分解读

2014-12-18 13:10阅读:1,215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习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影响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修订前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了“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准确把握“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及内容,对于改进识字与写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与写字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识字、写字时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各学段目标与内容的变化
1.调整:
以下是新旧课标识字量的对比:

原课程标准
11版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其中800-1000会写。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左右会写。
第二学段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我们发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识字、写字量要求有所降低,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量减少200个左右;第二学段写字量减少了400个左右,这对减轻学生负担,降低教学难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新增:
《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两个附录。
附录4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字是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附录5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本表共收录常用汉字3500个,根据它们在当代各类汉语阅读材料中的出现频率和汉字教学的需要,又分成两个字表,便于教材编写中安排汉字教学的评估。
(幻灯: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字)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字)
字表一 2500
字表二 1000字)
3. 降低识字、写字量,并不是轻视识字、写字教学,相反,新课标更重视写字的学习,加强写字教学,是新课标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一:强调了每个学段目标均有“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个要求原来只是一、二年级的要求,现在却要求义务教育九年中要始终贯彻。在识字、写字的“实施建议”中也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第二:体现过程性。在写字识字教学建议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第三:提笔即是练字时。在作文教学中提出关于书写的要求。在作文教学的“教学建议”中增加“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在作文教学评价”的建议中再次提出“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可谓是“提笔即是练字时”。
第四:评价更具体。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二、关于识字教学的建议
1.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随文识字,就是在情境中识字。生字随课文出现,边阅读,边识字,在读中识,在读中写。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如果一篇课文两课时教完,两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分别为: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目标一是通过指导读书,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采用识、记、写有机结合的方式学会百分之八十的一类字。第二课时识字教学的目标一是默写已经学会的百分之八十的一类字,随文学习剩余的百分之二十的一类字;二是在阅读理解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积累词语。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生字的音、形、义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随文识字,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重将生字的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运用、课文的感悟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
2.重视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汉字也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标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第二学段(3~4年级),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第三学段(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新课标在三个学段都提出了让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喜欢学习汉字的愿望。上课的时候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用适合的方式来学习汉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可以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当我们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那么乏味的事情了。
三、关于写字教学的建议
1.《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年段都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来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可以说,作为指导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课程标准,2011版课标更加重视写字教学。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中高年级也要十分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要从汉字基本笔画教起,让小学生掌握每种基本笔画的笔形和写法。指导写独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笔顺规则,二要让学生找准主笔的占位。指导写合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占位;二要熟悉全体字的结构;三要准确呈现笔画或者部件之间的相离、相交、相接。要保证写字的时间。
低年级教学要让学生堂堂练。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练字。不仅语文作业的字迹工整、美观、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也要字迹工整、纸面干净,而且在各种机会、场合,只要提笔写字,就要态度认真,就要求写的最好。
2.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会观察。1.看:看清字形。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整体结构和字形大小,使汉字在头脑中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并有一个完整的轮廓。2.析:分析结构。要写好字,结构的分析很重要,结构分析要像医学中的解剖一样,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3.记:记住笔画或者部件在格子中的位置。在“看”和“析”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记住哪些笔画长,哪些笔画短,静心研究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及笔画(特别是主笔)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相同笔画的变化规律。如“从”、“双”等字,这类字中捺画在左右重复,要把左偏旁的捺写成长点,这样笔画就不会交叉或者左右分离;而像“类”“聚”这类字捺画在上下重复,下面的主捺保持不变,上面的次捺写成长点,这样字就显得重心平稳。2.相同部首的变化规律。如“翩”“翠”“翡”都有羽字旁,在指导写字时,引导学生总结写羽字旁的规律:作右旁,形窄长;作字头,形扁短,去掉钩;作字底,开扁宽。)3.相同结构的变化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有的相向,如“妙”字,注意穿插、避让。有的相背,如“犯”注意笔画呼应,使左右部分背而不离。)
3.书写习惯:
1)保持正确的姿势: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2)正确使用书写工具——笔:
铅笔:选用HB木质铅笔;铅笔粗了,可转动笔杆,调整笔尖角度即可变细;执笔轻松,落笔力量适中;不写时应放入笔盒。
钢笔:写前检测出水是否顺畅;笔尖受力均匀,不能用力太大;不写时立即套上笔帽;钢笔不出水时不要乱甩;每月清洗一次。
3)书写的态度:1.保持本面清洁,减少擦除;2.字迹清楚;3.有一定的速度;4.善观察,善比较,乐于矫正;5.明确“提笔就是练字时”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