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袁滨忠逝世四十三周年
写在前面的话
2007年12月30日下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戏剧曲艺频率组织、播放了一档大约两小时四十分钟的沪剧专题节目——“袁腔绕梁忆滨忠”,为的是纪念已故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原上海爱华沪剧团演员袁滨忠逝世四十周年。从电台播放后的当天开始,我就陆陆续续接到了好多朋友和一些业余沪剧演员的电话,也有是后来当面碰到我的。他们有的向我询问有关节目制作的详细情况,有的希望我提供节目的录音给他们,也有的向我索要些袁滨忠的唱腔段子。
袁滨忠的“袁派”表演艺术四十多年后在沪剧舞台上、在广大沪剧观众心目中仍享有如此盛誉,可见其之魅力深入人心。
据我所知,在制作这档节目过程中,电台的赵洁和徐佳睿两位老师是化了很长时间和大量心血的(与我在半年多前就预约了)。除了他们自己组稿和准备资料外,还邀请了袁滨忠的老朋友、著名电影演员梁波罗,热爱袁滨忠并为其撰写过纪念文章的著名译制配音演员童自荣,继承袁滨忠艺术流派的著名沪剧演员钱思剑和我这位熟悉袁滨忠的“铁杆”老观众一起在电台播音室作嘉宾访谈。中间插播了袁滨忠的夫人郑威娥,剧团同仁包括导演王育、袁的“黄金搭档”韩玉敏、演员筱爱珍和夏剑青场外访谈录音。节目由著名播音员肖亚主持。
整个访谈节目除了介绍袁滨忠的从艺道路和“袁派”艺术特色外,还穿插了他的许多优秀唱段。其中有些还是我推荐的,不乏是弥为珍贵的文革后第一次公开播出的唱段。
在节目中作为嘉宾,我虽然讲了很多,但限于时间,再说嘉宾又不是我一个人,所以好多东西还没有讲完、讲透,自己也有言不尽意之感。
当时在场的梁波罗和童自荣老师看了我准备的一叠书面提纲,曾热情地鼓励我以后专门为袁滨忠写一篇专题文章。
一些专业和业余的朋友们,特别是袁滨忠原在爱华沪剧团的一些同仁们,收听广播后,很是欢欣。爱华沪剧团的前辈们有的在电话里对我说,有的是当面遇见我,亲切地拉住我的手对我说“侬讲出了阿拉的心里话”。有的还希望我再出把力,把节目里我讲的内容,尽可能完整地、详细地把它写出来,以飨读者,使大家更能进一步地了解袁滨忠,了解“袁
写在前面的话
2007年12月30日下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戏剧曲艺频率组织、播放了一档大约两小时四十分钟的沪剧专题节目——“袁腔绕梁忆滨忠”,为的是纪念已故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原上海爱华沪剧团演员袁滨忠逝世四十周年。从电台播放后的当天开始,我就陆陆续续接到了好多朋友和一些业余沪剧演员的电话,也有是后来当面碰到我的。他们有的向我询问有关节目制作的详细情况,有的希望我提供节目的录音给他们,也有的向我索要些袁滨忠的唱腔段子。
袁滨忠的“袁派”表演艺术四十多年后在沪剧舞台上、在广大沪剧观众心目中仍享有如此盛誉,可见其之魅力深入人心。
据我所知,在制作这档节目过程中,电台的赵洁和徐佳睿两位老师是化了很长时间和大量心血的(与我在半年多前就预约了)。除了他们自己组稿和准备资料外,还邀请了袁滨忠的老朋友、著名电影演员梁波罗,热爱袁滨忠并为其撰写过纪念文章的著名译制配音演员童自荣,继承袁滨忠艺术流派的著名沪剧演员钱思剑和我这位熟悉袁滨忠的“铁杆”老观众一起在电台播音室作嘉宾访谈。中间插播了袁滨忠的夫人郑威娥,剧团同仁包括导演王育、袁的“黄金搭档”韩玉敏、演员筱爱珍和夏剑青场外访谈录音。节目由著名播音员肖亚主持。
整个访谈节目除了介绍袁滨忠的从艺道路和“袁派”艺术特色外,还穿插了他的许多优秀唱段。其中有些还是我推荐的,不乏是弥为珍贵的文革后第一次公开播出的唱段。
在节目中作为嘉宾,我虽然讲了很多,但限于时间,再说嘉宾又不是我一个人,所以好多东西还没有讲完、讲透,自己也有言不尽意之感。
当时在场的梁波罗和童自荣老师看了我准备的一叠书面提纲,曾热情地鼓励我以后专门为袁滨忠写一篇专题文章。
一些专业和业余的朋友们,特别是袁滨忠原在爱华沪剧团的一些同仁们,收听广播后,很是欢欣。爱华沪剧团的前辈们有的在电话里对我说,有的是当面遇见我,亲切地拉住我的手对我说“侬讲出了阿拉的心里话”。有的还希望我再出把力,把节目里我讲的内容,尽可能完整地、详细地把它写出来,以飨读者,使大家更能进一步地了解袁滨忠,了解“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