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达拉宫,在某座窗台的阴影里,一位中年喇嘛正专心致志地拨弄手机。
彼时彼刻,不知为什么,竟然觉得那个情景,远比雪山圣湖草原经幡来得震撼多了。就仿佛二十多年前去石市西郊的一座乡村小寺,一群小比丘尼,在巨树参天的佛院里,快乐地打着乒乓球,那种错位的冲击,无不洋溢着浓重的人间烟火气。这跟几年以来热度不减的河南淇县“扯淡碑”,颇多神似。碑主“泰极仙翁”疑似明末之人,本应满口之乎言也的老先生,居然在碑首教人横批刻了“再不来了”四字,下边的碑文主体则是两个大大的“扯淡”。
历史的真相就湮灭掉好了。反正一帮子专家们吵来吵去,徒增笑料。难道碑主戏谑的态度还不够明了?在现今考古界的成果中,据说大新天子王莽都造出了青铜卡尺,那么在将来某一天宣布恐龙的脚趾上戴着戒指,也未必不可信。历史是个沉默的哑子,一叶障目的后来人,可以尽情输出。每个人皆是某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又因为各自角度的不同,留下不同的结论,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更不敢说隔得太久,新人类们终将莫衷一是,末了一笔糊涂账悄然生成。一如今人论民国,是非成败,应当从大的历史导向上去定性。而非还魂出一百年前的一个镜头,去顶礼膜拜。譬如布达拉宫窗台阴影里拨弄手机的中年喇嘛,何必先要上升到某种层次去“品头论足”,在庄严肃穆的画面中,他的旁若无人,堪称“破局”。
设若有可能,是真的需要一位好的油画家藉此创作一幅油画的。其实,差不多效果的,还有北京香山碧云寺罗汉堂的罗位排位——五百罗汉依次排列,或坐或站,个个神彩奕奕,栩栩如生,而唯独济公蹲在罗汉堂的房梁上。著名的文案“虫二”亦然。“虫二”来源素有争议,一说是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清乾隆手书之“虫二”;一说则是泰山一摩崖石刻上清光绪才子刘廷桂题镌之“虫二”。如上文之所言,糊涂账由所谓的历史学者们去清算,世人只是去领略领略古人的风趣诙谐即可,虫二,虫二,换成繁体,不就是“风月无边”么。
所以,继往开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是“流毒”,如邯郸学步者,整来整去,把自己整不会了。所谓“批判地继承”,某种意义上还是高高在上,脱离开历史背景,批这个,批那个,显然一厢情愿。不合时宜的大不了不取,非得把人家骂个狗血喷头,以显示自己的优秀与高明
彼时彼刻,不知为什么,竟然觉得那个情景,远比雪山圣湖草原经幡来得震撼多了。就仿佛二十多年前去石市西郊的一座乡村小寺,一群小比丘尼,在巨树参天的佛院里,快乐地打着乒乓球,那种错位的冲击,无不洋溢着浓重的人间烟火气。这跟几年以来热度不减的河南淇县“扯淡碑”,颇多神似。碑主“泰极仙翁”疑似明末之人,本应满口之乎言也的老先生,居然在碑首教人横批刻了“再不来了”四字,下边的碑文主体则是两个大大的“扯淡”。
历史的真相就湮灭掉好了。反正一帮子专家们吵来吵去,徒增笑料。难道碑主戏谑的态度还不够明了?在现今考古界的成果中,据说大新天子王莽都造出了青铜卡尺,那么在将来某一天宣布恐龙的脚趾上戴着戒指,也未必不可信。历史是个沉默的哑子,一叶障目的后来人,可以尽情输出。每个人皆是某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又因为各自角度的不同,留下不同的结论,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更不敢说隔得太久,新人类们终将莫衷一是,末了一笔糊涂账悄然生成。一如今人论民国,是非成败,应当从大的历史导向上去定性。而非还魂出一百年前的一个镜头,去顶礼膜拜。譬如布达拉宫窗台阴影里拨弄手机的中年喇嘛,何必先要上升到某种层次去“品头论足”,在庄严肃穆的画面中,他的旁若无人,堪称“破局”。
设若有可能,是真的需要一位好的油画家藉此创作一幅油画的。其实,差不多效果的,还有北京香山碧云寺罗汉堂的罗位排位——五百罗汉依次排列,或坐或站,个个神彩奕奕,栩栩如生,而唯独济公蹲在罗汉堂的房梁上。著名的文案“虫二”亦然。“虫二”来源素有争议,一说是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清乾隆手书之“虫二”;一说则是泰山一摩崖石刻上清光绪才子刘廷桂题镌之“虫二”。如上文之所言,糊涂账由所谓的历史学者们去清算,世人只是去领略领略古人的风趣诙谐即可,虫二,虫二,换成繁体,不就是“风月无边”么。
所以,继往开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是“流毒”,如邯郸学步者,整来整去,把自己整不会了。所谓“批判地继承”,某种意义上还是高高在上,脱离开历史背景,批这个,批那个,显然一厢情愿。不合时宜的大不了不取,非得把人家骂个狗血喷头,以显示自己的优秀与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