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的人生哲学是什么?——重读《庖丁解牛》
2019-02-18 10:15阅读:1,190
庄子的《庖丁解牛》,是我很喜欢的一篇,因为这则寓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寓意深刻,所以每次阅读总会有新的发现和体悟。我记得自己在课堂上多次和学生提及此篇,也常和老师们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心得。今天再一次阅读,不仅又要发些感慨。感慨无他,唯对照自己,对照当下而已。
庖丁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一辈子做着很平凡的事。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不承认,像你、我这样的人,也就是平凡人,只能做点平凡事,然而能够把平凡事做的那样“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的,却正是像你、我一样的平凡人今天所最缺乏的。关注当今社会,我们大多数人一方面是不甘于平凡(总想着出人头地),另一方面又确实只能在平凡中抱怨、沉沦、以至于堕落下去,而终于为天下人笑也。
庖丁之人生哲学,再一次引发我们深思的,略有如下三点:
首先是“明其位”,就是自己知道人生的位置和方向。我们每一天都在“活着”,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很重要,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告诫我们要“认识你自己”。
庖丁是一个能够把自己放在合适的,或者适合的位置上的人,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这一辈子也就是做一个屠夫而已,这没有什么丢人的,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职业有分工,生活有差别,在这则故事中,庖丁是真正的主角——即使梁惠王在一边,他也是心无旁骛,而且自得其乐,他的态度不亢不卑,他的动作娴熟流畅,他的回答充满自信又富有哲理。
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安于现状的(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总是手里做着一件事,心里头想着另一桩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人最难的是正确认识自我,能够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能真正回归自我,获得生命的自由。
其次是“做好事”,这里的“做好事”,是指把自己该做的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事情做好,明白“活在当下”的意义。所谓“生活”,就是“生命”总是处于“活着”的过程之中,就是我们“活”在每一天,“活”在每时每刻,而“活”的过程即是“做”的过程,“生活”是必须要去“做”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多人不以为意,那么做和尚不念经、不撞钟,又应该做什么?和尚的责任就是念经、撞钟,这叫做尽伦尽责,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会是一个踏实的人。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修行的真谛是能够平静地对待每天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好自己的本分。禅宗是非常重视现实的,砍柴担水种菜烧饭就是修行,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生活姿态和生命格调,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活出生命的意义,就要把握现在,从当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
最后是“求自在”。人如何方能“求”的“自”己之所“在”,反过来说,人应该是“在”当下所处的状态中,在自己的工作中,在自己所做的这一份事业中,“求”证“自”己何以是自己的。如果我们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想月亮离开了它的运行轨道,离开了适合自己的那个位置,你还怎么“在”呢?“我在哪里?”——“我在这里!”知道自己在这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庖丁成就了自己——“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正是一种自在而圆满的人生姿态。
“持平常心,做本分事,成自在人”,这就是庖丁的言行中所体现的朴素人生观。蒋勋先生在《品味四讲》中谈到他对生活美学的认识,说,“我不一定尊重这个社会里面做大官的人,有权力的人,或者有财富的人,但我敬重每一个对他的专业认真的人。一个总统可以对他的专业认真,一个卖贡丸的人也可以对他的专业认真,他们的生活美学上的平等的。所以生活美学其实是呼唤我们对于人最基本的一个尊重,回来做自己,回家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品味四讲》,蒋勋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P044)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