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教育随笔:先生之述已备矣——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之一

2022-12-17 11:37阅读:4
教育随笔:先生之述已备矣——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之一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思想,比照当下教育之种种现状,今日再读先生将近100年前的言语,有拨云见日之光,有醍醐灌顶之效。先生的批判是尖锐的,先生的洞见是深刻的,先生的心是拳拳的,先生的目光是饱含着希望的,先生的行动是坚决的。观察当下之教育,回望先生远去之身影,不禁感慨良多。
先生教育思想之全部出发点,首在于“立人”,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但是我们要“立(树)什么样的人”?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要解决一个“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先生说的是大实话大白话,教育要培养的人,是能“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的真人,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情的人,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身心健康的“整个的人”,这样的人“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学做一个人》,P45/先生1925年在南开学校的演讲词)“一个人有整个的生活,才可得整全的教育。” (《创造的教育》,P147/先生1933年在上海大夏大学的演讲词
br> 先生对应试教育进行了犀利的批判,他说,“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是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的悲剧。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考试,读书等于赶考赶了一考又一考,毕业考过了,接着就是会考;会考过了,接着就是升学考,一连三个考下来,是会把肉儿赶跑了,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些是把性命赶跑了。”(《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P151/原载于193461日《生活教育》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教育要培养的是“生活着的人”,而生活之人,就是能“做生活”的人,为此,先生大力倡导“生活教育”之理念,“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先生大声疾呼:“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私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造成的国是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P119-120/原载于19318月《中华教育界》
既然“生活即教育”,因此“社会即学校”,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到社会上生活就是做工做事,所以,学生在学校里,最要紧的是学做事,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生做事,教学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事。先生明确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学做合一》,P91/先生1927112日在晓庄师范的演讲词
“教学做有一个公共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说的明白就是日常生活。积日为年,积年为终身,实际生活便是人生的一切。”(《答朱瑞琰之问》,P97/原载于19291月《乡教丛识》)“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先生所鼓励的“做事”,乃是在“劳力上劳心”,“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做”有三个特征,“一是行动,二是思想,三是新价值产生。”(《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P119/原载于19318月《中华教育界》
合而言之,教育首在“立人”,而“人是现实生活之人”,因此“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做事(做生活)”,所以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做事”而实施,这就是“教学做合一”;而教师和学生“由行动而生发思想,由思想而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先生之述已备矣。

2022.12.17,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1月第1版)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