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青是烽烟白人骨——论《红楼梦》作者为刘姥姥女婿一家命名的比附意义

2011-04-30 10:49阅读:4,083

《红楼梦》浓墨重彩描写了一个善良机智的刘姥姥。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女儿刘氏嫁给务农为业的王狗儿,生有一双儿女板儿、青儿。王狗儿夫妇忙于生计,儿女无人照料,遂将丈母娘接来养活帮衬。因生计艰难,刘姥姥想到女婿狗儿的父亲、已故亲家王成,生前曾与四大家族的王家有“连宗”的瓜葛,因此提出要到亲家去讨取帮助,于是便演绎出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一系列故事。
本文倒不是要研究刘姥姥进贾府那些令人喷饭的故事,这方面红学大家的研究文章车载斗量,还轮不到笔者凑这个热闹。这里仅从刘姥姥女婿一家人的名字这个侧面,来探讨《红楼梦》作者之所以如此命名的特殊含义。刘姥姥女婿名“王狗儿”,王狗儿已故的父亲名“王成”,王狗儿的儿女名“板儿”、“青儿”。作为庄家人,这一家子的名字虽然土里土气,也似乎合乎底层社会取名的一般情理,没什么奇怪的。但《红楼梦》作者如此大家,在这里仅仅是因人随事信笔命名这么简单么?
我们知道,《红楼梦》故事发生在一个“末世”,刘姥姥一家又居住在末世的乡村。这个时代的乡村是什么景象呢?作者在开篇交代甄士隐依附岳家暂住时交代,乡村里的情况是水旱不收,盗贼蜂起”,老百姓度日极为艰难!这个动荡的末世,绝非曹雪芹生活的乾隆盛世,而是明清改朝换代之初的顺康年间。经过大明王朝、大清铁骑、闯王大军三国四方的长期厮杀,再经历平定三藩之乱的长期战乱,华夏大地一片凋敝,正所谓水旱不收,盗贼蜂起”的末世。
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战乱频仍、城乡凋敝情景,展示悲天悯人感情的圣手,大概非诗圣杜甫莫属了。《红楼梦》作者为刘姥姥女婿一家命名,似乎都与杜甫描写战乱的诗句有关。我们先来看板儿、青儿这两个小儿女的名字,显然并非作者的随手命名,而是出自杜甫诗《悲青坂》之典故:“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青坂”之战是发生在天宝十五年的一场残酷战争。唐肃宗即位于灵武房琯为兵马大元帅,率军五万人与安禄山叛军首战陈陶,继战青坂,两次战役均遭败绩官军死伤大半。时杜听到消息,便写了《悲陈陶》、《悲青坂》两首诗。宋末元初的文天祥,描写当时战乱场景,也曾写过一首诗《胡笳曲·十八拍》:“事殊兴极忧思集,足茧荒山转愁疾。汉家山东二百州,青是烽烟白人骨。入门依旧四壁空,一斛旧水藏蛟龙。年过半百不称意,此曲哀怨何时终。”
青是烽烟白人骨”的残酷画面,活画出青坂之战时代的人间地狱场景。《红楼梦》作者刻意以“青坂”二字为“青儿”、“板儿”命名,其用意显然是暗指他们生活在战乱年代。那么,青儿、板儿的父亲王狗儿,以及狗儿的父亲王成,其命名用意也与杜诗有关么?请见杜甫《奉赠李八丈曛判官》: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诗中的穷辙鲋和“丧家狗”,均为杜甫在末世时代穷途末路的绝妙自譬。《红楼梦》作者在诗中摘出“成”、“狗”二字命名,用来暗示王狗儿父子的末世窘境,亦可谓贴切。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红楼梦》作者为刘姥姥一家人的命名,均取义于杜甫描写战乱场景的诗,其用意显然在于加强对书中故事发生在战乱频仍末世社会的刻画。其实不止是王狗儿祖孙的名字,就是贾宝玉之父贾政的名字,也与书中的末世比附有关。贾政字存周,查《词源》对“末世”的解释:近于衰亡的时期。始出自《易经系词下: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所谓“存周”,显然是指殷、周易代时期,进而代指《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明清鼎革时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做出这样的判断:《红楼梦》作者乃是一个生活在末世的才子,笔下写的是末世的故事。这个末世只能是明清改朝换代的初期,而非清中叶乾隆盛世那个礼教盛行、文字狱猖獗的时代。明清易代时期的文坛,盛行以言情故事外衣包裹兴亡感叹思想的潮流,如《长生殿》、《桃花扇》以及大量的描写才女、名妓的文学作品。《红楼梦》诞生在这样的末世土壤空气中,乃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必然。
末世文人的思想艺术,往往与杜工部是相通的。贾存周与杜甫的官职均为“工部员外郎”,《红楼梦》书中如此描写,难道仅仅是作者随手命名的偶合么?《红楼梦》作者乃一文学大家,对我国古典文学典故极为熟悉,书中随手拈来的人名地名,多有文学典故的踪迹可循,并有其特殊的比附意义。本文所举例证,仅为沧海一粟,热望红学界同仁多搞点文学探索,文学考释,文学解读,少搞些猜笨谜。如此红学幸甚,文学幸甚。
2011430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