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建一流名校 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2012-09-20 11:11阅读:428
建一流名校 育百年英才
——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甘肃经济日报 张增祥 焦继周 周婷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2007年9月8日,在第2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校园采访了校长刘恩顺。
  刘恩顺告诉记者:2005年8月26日,秦安五中教学楼刚刚竣工投入使用,一片沙滩上耸立着一幢教学楼,还有几间工棚,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在这所已经传出琅琅读书声的学校里,没有校门,没有围墙,甚至没有厕所。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就是这样一所在沙滩荒地上扎根的学校,在两年之后,变成了秦安五中师生眼里的骄傲,不仅因为它已经是全县最漂亮的校园,更因为它所“吐露的芬芳”,足以将走进这个校园的孩子们熏陶成茁壮成长的“希望”,今年中考全课合格率居全县第一的成绩,已经足以证明这一点。
建一流名校 <wbr>
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TITLE='建一流名校 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
  “硬件”建设从零开始 其实,要说起秦安五中的历史,顶多也只能追溯到2003年10月。在此之前,位于兴国镇滨河路南端的42亩土地还只是一片未经开垦的荒凉沙滩,但两年后的金秋九月,这里就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从两年前仅有一幢五层9037平方米的教学楼,除教室和办公室这两项教学必需的硬件设施之外一无所有,不仅进一步扩展了吸纳学生的空间,而且办公室、会议室、教研室、图书室等一一齐备,学生们也有了专门的教室去上计算机课,秦安五中提供给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美丽。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采访中,刘校长告诉记者,建校之初资金相当坚缺,如何改善校园环境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但就在这两年当中,学校全体教职工克服了种种困难,先后投资160多元,完成了校园路面硬化,校门、围墙、校园绿化、电缆铺设上下水工程,不仅建起了老师备课室、还配套装备了理、化、生四个实验室,物理分组实验可以做80%,化学可以做60%。新建的三个多媒体教室中,两个供课堂教学使用,一个用作多媒体装备的学术厅,供教研组活动使用,还装配了一个微机室,为各教研组处室配置了电脑,以便让老师们更好的掌握教育发展动态。与此同时,新购进了教学仪器和药品以及音乐、体育、美术等器材,建成了校园广播网,各教室都安装了听力设备。在教学和办公环境大大改善的同时,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逐渐形成。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据了解,秦安五中从2005年开始招生到现在,已经有31个教学班的2200名学生和108名教职工。而这个数字,是学校硬件设施还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时形成的。现在,学校已经有了42个教室、12个实验室、1个音乐教室和1个合班教室,可以容纳高中部24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初中部18个班1100名学生,共计2900名学生。
  一位接受采访的高二级学生骄傲地对记者说:“别看我们的学校历史不是很长,但它在县里是最漂亮的学校,而且,大家都相信我的母校以后还会变得越来越漂亮、教学功能会越来越完善。”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管理“软件”引导发展 秦安五中筹建的背景,景城区初、高中学生入学太难,所担负的使命,就是提高全社会的受教育水平。在这个前提下,秦安五中要将自己打造成“高起点,严要求”,一切以新机制运行的实验型中学。一开始学校就提出并坚持“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事实上,这两句话也并不是几句作秀的口号,秦安五中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不少学校对于生源的要求极其苛刻,教学中不免出现急功近利的做法,每逢大考清退差生就是最让一些学生和家长伤心的事。但对于秦安五中来说,因为生源总体基础比较差,如果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就等于放弃了所有的学生,因此“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才显得尤为重要。从大局出发,为秦安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奉献更多有用的人才,是县上对秦安五中的希望,也是这所学校正在努力实践的第一要务。两年来,探索实践确定了五中“学做人、会求知、健身心、求发展”的校训、校风和“遵师守纪、诚朴厚达、团结和谐、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学风,一个学习型的校园已经建设成型,学校办学思想通过课堂和实践,也已经渗入到了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的心中。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一所新办的学校,最初的管理制度是一片空白。在“先急后缓、成熟一个、制定一个、落实一个”的原则下,学校建立健全、制定完善了几十项管理制度,从《领导干部职责》、《教学常规管理》、《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到《班级量化考核方案》,从《老师业务考核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规定》到《电子备课室规章制度》等等,无不具体量化,细致入微。单就《教学常规管理》来说,就从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反思、考试、总结八个方面,规范了教育教学行为。制度创新上的文章越做越大,调动和教育着全校师生。在五中教职工的眼中,管理就是出规范,管理就是出效益。虽然办学时间不到两年,但在去年初高中招生时,秦安五中已经是不少学生和家长的首选目标,一度出现的报考五中热是五中历史性的时刻,而这一切也是基于严格的管理和选进的办学思想。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品牌学校”创建进行时 当软、硬件设施逐步到位之后,就是一所以教书育人为本的学校要彰显自身特色与个性的时候了,学生亦在这样的氛围中,认真学习、茁壮成长。
  五中的教职工们知道,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彰显人的尊严和价值,必须为师生才华的蕴积、显现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人情味的氛围,营造一个相互提携、相互支持、相互宽容、相互学习的文化氛围。惟其如此,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面对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形成柔性,合作、共享和宽容的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发展。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采访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在对学生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中,突出了一个“严”字,中间夹着一个“爱”字,使刚性制度实现了软着陆。学校高中部有4个孤儿,学校不仅免去了他们的学费,还通过师生捐款、企业老板捐助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困难,共捐款10000余元,给他们每人每月发放60元的生活补助,保证了这几个学生的上学和生活。对高中部10名优秀贫困生,学校在开学之初就每人奖励了300元……在一系列严与爱的教育下,学校校风更正,学风更浓了!在整洁优美校园的映衬下,“五中文化”开始积淀,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逐渐渗入,自习辅导中“五中模式”业已形成。秦安五中正在以品牌学校的目标锻造自身,培育新苗。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数百年来,秦安文庙大殿屋檐上铃声清脆,状元桥上寄托了几多学子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一个地区发展的希望在孩子,校园是托起孩子美好明天的有力基石,在这些基石中,秦安五中无疑就是最有分量的那一块!
建一流名校 <wbr>育百年英才——记者走进秦安县第五中学采访札记




2007-9-10 发表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