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具有两栖性、特定性、食活性、冬眠性等特点。
林蛙产于长白山区的冰冷江河中,春季 5 月产卵,幼体发育成熟后脱水上岸,以山林中的昆虫草类为食,待深秋 10 月下山返回孵育地点冬眠过冬。林蛙为水陆两栖动物,成年雌性体重可达 50 克 以上,腹部为淡黄色是区别与其它蛙类的标识。中国林蛙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西南及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大都以山川树木林地与河流湖泊为栖息地,适应于 -20 ~ 38℃ 的生存环境。
1 、两栖性:林蛙体长约 40 ~ 70 毫米,体背多灰褐色,鼓膜处有三角形黑斑,背侧褶不平直,在颚部形成曲折状。雄蛙咽侧下有一对内声囊,和其它蛙类一样有两栖性。
2 、特定性:长白山产中国林蛙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辽宁省东北部及黑龙江省东南部大约 12 万平方公里的林木繁茂、杂草丛生、地面潮湿的环境内。
3 、食活性:林蛙除蝌蚪期需要人工供料外,从幼蛙到成蛙不再人工供料,全部饲料就是野生昆虫。
4 、冬眠性:每年秋分前后林蛙下山入水,度过漫长的冬眠,多在水深 2 米 以上的严冬不能冻透的深山湾、水库、越冬池中越冬,开始时为散居冬眠期,进入 11 月气温降到零下 10 ℃ 以下,林蛙群居冬眠。
林蛙产于长白山区的冰冷江河中,春季 5 月产卵,幼体发育成熟后脱水上岸,以山林中的昆虫草类为食,待深秋 10 月下山返回孵育地点冬眠过冬。林蛙为水陆两栖动物,成年雌性体重可达 50 克 以上,腹部为淡黄色是区别与其它蛙类的标识。中国林蛙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西南及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大都以山川树木林地与河流湖泊为栖息地,适应于 -20 ~ 38℃ 的生存环境。
1 、两栖性:林蛙体长约 40 ~ 70 毫米,体背多灰褐色,鼓膜处有三角形黑斑,背侧褶不平直,在颚部形成曲折状。雄蛙咽侧下有一对内声囊,和其它蛙类一样有两栖性。
2 、特定性:长白山产中国林蛙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辽宁省东北部及黑龙江省东南部大约 12 万平方公里的林木繁茂、杂草丛生、地面潮湿的环境内。
3 、食活性:林蛙除蝌蚪期需要人工供料外,从幼蛙到成蛙不再人工供料,全部饲料就是野生昆虫。
4 、冬眠性:每年秋分前后林蛙下山入水,度过漫长的冬眠,多在水深 2 米 以上的严冬不能冻透的深山湾、水库、越冬池中越冬,开始时为散居冬眠期,进入 11 月气温降到零下 10 ℃ 以下,林蛙群居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