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重新检测以太的实验方案

2023-06-30 16:03阅读:
重新检测以太的实验方案
廖大卫
以太理论,是为了“正确合理的解释太空星际空间光与万有引力的超距传播”而建立的。一直“统治着”牛顿力学的盛行时期。却一直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测定和证明,成为一种“虚构的”存在。后来迈克尔逊专门设计了一套光学干涉仪,在地面上来检测以太的行踪,却没有得到预想的测量结果,似乎证明以太的存在是人为的“虚构”而非真实存在的事物。于是整个科学界就根据这个实验结果,下决论否定了以太是纯粹的虚构而非科学真理。科学界甚至还根据这个“科学实验”给实验者与合作者颁发了诺贝尔科学奖。仅仅凭着这样一个简单粗略的科学实验就轻易的否定一个统治科学阵容多年的科学理论,我感觉确实有点过于草率和武断,从此在我心中至今始终纠缠着个下不了结论的疑问,总觉得仍然有诸多值得重新思考和需要重新进行实验来检验的必要性。原因如下:
如果我们坐在封闭的火车车箱里运行,车箱里的空气与乘客同步运动,所以人在车箱里自然测不到火车相对铁轨的运动速度。假如能够把手伸出车箱外面,就应该立即感觉到火车相对于空气呼啸而过的
运动速度。这说明要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必须在参照系之外,而不能在封闭的参照系之内。
因为当时的人们把以太成绝对不动的“刚体”。那么在地球上测不到相对以太的运动速度。所以科学界就下决论否定以太的存在假如我们想象以太被地球大气所裹协同步运动,(就象人坐在封闭的车箱里一样)同样迈克尔逊光干涉也测不到地球相对以太运动的速度。如果我们把迈克尔逊光干涉仪搬到太空的外面,装在太空舱外明显突出的位置让它裸露在太空中(就象人把手伸出车箱外面)要不然另外单独造一只用迈克尔逊光干涉仪专门测量以太运动的小型卫星,说不定它就能够在太空中到宇宙飞船相对以太的运动速度了现在的科学技术应该能够的做到并实施这个实验方案,完全可以悬浮在空间任意调整姿态,并不需要“莫雷设备”来协助。为了探索宇宙纵深的秘密,科学家把“悟空卫星”搬上太空;把“墨子卫星”搬上太空;把多普勒卫星搬上太空;又把韦伯卫星搬上了太空;为会么不把迈克尔逊光干涉仪也搬上太空试试看呢?迈克尔逊光干涉仪在太空中的观察结果传輸到地面静静的观看,说不定在地面上观察不到的以太,也许能够在天上观察到,成为科学界意想不到的惊奇结果!
我曾经把这个科学设想邮寄到各个大学和相关科研机构,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大概都是因为我的学历文凭不足以引起他们重视的原因。这次我想请完全有实验条件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来帮助我完成这个重新检验以太运动的科学设想,请求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们把这项科学实验搬到太空中去试试看,迈克尔逊光干涉仪搬到太空中去“兜风”,这个科学实验不需要化太多的科研经费,这个行动计划可以静悄悄的进行,不要声张,也不要“官宣”,即使测不到也没关系,因为结论早就存在了。万一测到了某个异常的结果显示出相对以太的运动速度那可是科学界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不仅颠复以前以太不存在的错误宇宙理论,同时又重新更正了科学界对宇宙的认识和结论,既大长了我们中国的科学水平的志气,又为中国的科学威信和科学地位扬名立万了
为了这项科学实验在我头脑中反复进行了很多次,总在感觉一定能够发现违反在地面上测定迈克尔逊光干涉仪结论的结果,为重新更正当年否定以太的科学失误而“拨乱反正”!
另外在我头脑中还有一种可能性结局:我猜想太空中存在着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也观察不到的,科学界千方百计要寻找的“暗物质”,我想这种暗物质不可能凝聚成星球,只能均匀的弥散在太空中,象以太一样成为传播光与电磁波和万有引力的媒介。如果被我设想的迈克尔逊光干涉仪在太空中意外的观测到了,那可真是科学界的天大喜讯!也许暗物质实际上就是从前科学界想象的“以太”。前几年我们中国发射了专门观测暗物质的“悟空号”卫星,现在仍然没有看到确定的结果,如果被我设想的迈克尔逊光干涉仪在太空实验中被意外的观测到了,那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了!就象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意外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样。
实际上在我心中还有一个新奇的实验方案,如果在地球上测不到相对以太的运动速度,就应当在地球上测量到相对论中的“尺缩”效应。为了这个实验方案我已经在头脑中构思了十几年,心中总感觉能够发现验证相对论中“长度缩短”的科学结论,现在的科学界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相对论中“质量增加”和“时间延长”的效应,就差“长度缩短”的相对论效应还没测量出来,或许我设计这个实验方案就能够证明这一点,如果能够取得成功,那同样是对相对论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火箭和卫星的运动速度相对比较快,所以测量到相对论中的“尺缩”效应的实验方案最好搬到火箭或卫星上进行。
今天我把蕴藏在我心中十几年的科学思考问题说出来,向中国的航天科学界提问和建言,希望能够引起中国航天科技关注重视和兴趣并付诸实验。或许我这个乡村老农民也能够为中国的航天科学事业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奉献!
国家的强大需要大批的科学精英,创造出伟大的科学成果来夯实科学基础。
无论是高学历高文凭有资质的官方科学家,还是来自民间和基层的缺乏学历与文凭,但是热爱科学研究的民间科学爱好者,只要能够创造出重大的科研成果,同样是国家的宝贵人才。
科学的发展是官方科学家与民间科学爱好者共同合作来实现的。是英雄不问出处;是人才莫问身世。
藏龙卧虎在基层,高手杰艺在民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揽世间贤良以任之。
文章作者简介:
廖大卫,男,籍贯:江西省丰城市湖塘乡廖家村农民。1952年生,1959年入学读书,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绰号“天才”,是典型的“学霸”。1968年遭遇文革,初中毕业回农村老家务农,曾经一次推荐上大学的宝贵机会被当时的大队书记恶意阻止了,却把自己的女儿推荐上了大学;后来一次推荐进厂的机会同样被当时的大队书记恶意阻止了,却把一个农村小学生推荐进了工厂。从此一直跳不出“农门”。是自文革以来至今仍然埋没在中国农村的高科技人才。1971-1981在大队当电工,1981农村开始责任承包,开始学习种田,2010因身体健康原因在家休养,靠妻子一个人在家种田养活。家境贫困,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被遗忘的角落。
本人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倔强正直,光明磊落。爱好自然科学、哲学、逻辑、文学、诗词、艺术、美术、音乐。喜欢从事科学研究,广泛思考各门科学与哲学问题,思想敏锐,思维敏捷,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对理想执著追求,矢志不渝。有丰富的、多样的科学设想与机械设计方案。立志当一个对科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肩负着改变中国科学现状的使命。但是命途多舛,毕生在苦境中奋斗,一直找不到施展科学聪明才智的舞台。
本人的弱点:淡泊、冷漠,孤僻,懦弱,善良。随和,自视清高,过于真诚,过于较真,一介文弱书生。闭门自学。苦思冥想,体弱多病,不爱劳动,不爱政治,不懂经商,不善交际,没有人脉和社会关系。与世俗格格不入。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独善其身。在挫折中等候成功;在黑夜里盼望黎明。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