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纸币的国家,宋元明清四朝都曾经印行过纸币。而作为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明朝只有“大明宝钞”一种,这是四个朝代里所仅有的。
明朝初期,铜金属极度匮乏,铜质的钱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朱元璋借鉴元代实行的纸币制度,于洪武八年三月,下令设立宝钞提举司,下辖钞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在第二年印制“大明通行宝钞”(统称为大明宝钞)在民间流通。
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长340毫米,宽220毫米,迄今为止,是世界上纸张最大的纸币。宝钞的面值共分为六类: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后来又曾发行过50文以下的小钞。
在宝钞流行初期,其币值基本稳定,有较好的信用。但是随着发行量越来越大,并且只发行不回收,大明宝钞很快就因市场的通货膨胀而贬值。百姓对宝钞逐渐开始不认可,纷纷放弃使用,直到成化年间一贯宝钞只值一文铜钱,弘治、正德时期,钞法实际上处于废止不行状态,最终到嘉靖元年,宝钞正式停止使用。
“大明宝钞”流通状况虽然不佳,不过假币现象却很少发生,这与其独特的防伪技术是分不开的。在纸钞、图文、印信、印泥、编号等方面,“大明宝钞”都有自己的防伪措施。
钞纸的材料是防伪的重要措施之一,历代都选用特殊纸材,并掺加特殊物质,增加防制难度。宋朝的交子采用的是楮树皮制造的楮券,元朝印钞主要采用桑皮纸。明朝沿用元朝的方法,依然采用桑皮纸作为钞纸主料,并大量添加废弃的公文纸打成纸浆作为配料。这使得钞纸颜色呈特有的青灰色,纸张极其敦厚,重量约有6.5克,虽显得粗糙笨重,却难以仿造。
在图文上,“大明宝钞”采用了精湛的雕刻技术,雕有各种各样的花饰和大段的文字,使伪造者难以按照原样刻印。
纸币上加盖印信,一是表示官府信用,二是便于防伪。“大明宝钞”正面盖有两方红色官印,一是“大明宝钞之印”,另一个是“宝钞
明朝初期,铜金属极度匮乏,铜质的钱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朱元璋借鉴元代实行的纸币制度,于洪武八年三月,下令设立宝钞提举司,下辖钞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在第二年印制“大明通行宝钞”(统称为大明宝钞)在民间流通。
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长340毫米,宽220毫米,迄今为止,是世界上纸张最大的纸币。宝钞的面值共分为六类: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后来又曾发行过50文以下的小钞。
在宝钞流行初期,其币值基本稳定,有较好的信用。但是随着发行量越来越大,并且只发行不回收,大明宝钞很快就因市场的通货膨胀而贬值。百姓对宝钞逐渐开始不认可,纷纷放弃使用,直到成化年间一贯宝钞只值一文铜钱,弘治、正德时期,钞法实际上处于废止不行状态,最终到嘉靖元年,宝钞正式停止使用。
“大明宝钞”流通状况虽然不佳,不过假币现象却很少发生,这与其独特的防伪技术是分不开的。在纸钞、图文、印信、印泥、编号等方面,“大明宝钞”都有自己的防伪措施。
钞纸的材料是防伪的重要措施之一,历代都选用特殊纸材,并掺加特殊物质,增加防制难度。宋朝的交子采用的是楮树皮制造的楮券,元朝印钞主要采用桑皮纸。明朝沿用元朝的方法,依然采用桑皮纸作为钞纸主料,并大量添加废弃的公文纸打成纸浆作为配料。这使得钞纸颜色呈特有的青灰色,纸张极其敦厚,重量约有6.5克,虽显得粗糙笨重,却难以仿造。
在图文上,“大明宝钞”采用了精湛的雕刻技术,雕有各种各样的花饰和大段的文字,使伪造者难以按照原样刻印。
纸币上加盖印信,一是表示官府信用,二是便于防伪。“大明宝钞”正面盖有两方红色官印,一是“大明宝钞之印”,另一个是“宝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