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2022-05-02 15:10阅读: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晋东南的陵川礼义镇是个文物大镇,出了四个宋金时期的国保单位,有崔府君庙、南、北吉祥寺还有就是位于梁泉村的龙岩寺。龙岩寺坐落在梁泉村中的西南部,前低后高,座北面南,原名龙泉寺,创建于唐总章二年(669)。金天会七年(1129)重修过殿,并奉敕将原寺名改为龙岩寺。现存建筑为金、明时期建筑。中轴线为主线,两边对称配房若干,轴线上分前殿、中殿和后殿。前殿已损毁现只剩地基,而中殿(也称“过殿”)最古,为金代遗构(1129),后殿为明代遗构,其他配殿为明清。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第五批国家级文保单位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从西南角上的小门进入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龙岩寺的过殿也是主殿
金代的中殿是龙岩寺的主殿,虽经明清历次修缮,但原有的建筑结构仍保持完好,而且纪年信息较为完整。建于一米多高的石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瓦布顶,琉璃剪边。前檐柱头卷刹圆缓,上施阑普并四角出头截面呈“T”型。大殿铺作为单抄单下昂五铺作重拱计心造,蚂蚱形耍头。外檐每柱头一朵,里转两跳偷心呈踏头托梁栿;外檐补间次间一朵,明间补间两朵,里转出四跳偷心托挑杆顶承下平槫。补间出现两朵情况还是少见。内部梁架为四椽栿压后乳栿通檐用三柱,采用与宋时不同的踏头式结构。两山施前爬梁后直梁,爬、直梁上立蜀柱承系头栿。翼角部分里转,由昂后尾承大角梁,角梁平置,梁尾压于下平槫与系头栿构成的交圈之下。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过殿的转角铺作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从下往上,华拱与泥道瓜拱相列,华头子与泥道慢拱(第一道柱头枋隐刻)相列,耍头与第二道柱头枋(隐刻瓜拱)相列;角铺作第二跳两侧小耍头与瓜子拱相列,由昂两侧令拱与单跳拱相列呈鸳鸯交首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过殿内部梁架,明间补间两朵里转出挑杆直抵槫下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金柱上节点呈踏头状承栿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前爬梁后直梁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梁栿上布满了彩绘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梁栿下的踏头结构
这座过殿最大特点:一是,踏头式建筑。即所有梁栿节点下均出踏头承托,底栿上省略四椽栿,使用两蜀柱(承平梁)外端插接剳牵(呈随梁枋状)承槫。此种形制初现于北宋中期,盛行于金代初期,直至元末经久不衰。在此之前的形制大多为梁栿对接形,四椽栿承槫,隔架大多使用驼峰大斗。过殿的建筑结构特征,也反映了晋东南地区金代建筑的一个共性特点。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宋金建筑结构对比(图片引自贺大龙《晋东南早期建筑专题研究》)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明间补间出现两朵情况
二是,前后檐明间出现双朵补间铺作。在此之前明间大多是补间为一朵,出现两朵这可以说是在北方地域宋金时期的首例。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过殿的背后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龙岩寺后殿也叫大雄宝殿(明)
三是,后殿两侧存有二通完好的碑碣,记录了该寺的历史沿革。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顶,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之上。前廊东侧是金大定三年(1163),由本县平城人贞元年间进士赵安时撰写的《龙岩寺记》。此碑上半部,有“尚书礼部牒”字迹,这是金大定三年皇帝的敕牒,是寺内重要文物。西侧是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由当地乡贡常谦撰写的《新建龙岩寺法堂记》。这两通碑上面真实地记录了该寺的创建过程和历史。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大雄宝殿近景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位于后殿前廊东侧的《龙岩寺记》碑,上部有“尚书礼部牒”字迹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位于前廊西侧的《新建龙岩寺法堂记》碑
陵川梁泉龙岩寺过殿-一座典型金代大木作代表(金.国5)
后殿内部梁架情况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