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咬文嚼字——“常青”与“长青”

2020-01-16 13:44阅读:990

近日,听一位教师(后面暂且称A教师)讲六年级品社课《朋友之间》,老师板书:让友谊之树长青。我的第一反应:老师用错字了,应该是“经常”的“常”。学生讨论时,我把这一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在学生结束讨论后,很诚恳又很机智地对学生讲:刚才我的朋友何校长给我指出个错误:让友谊之树常青,应该用“经常”的“常”,而不该用“长短”的“长”。老师错了,现在改过来,也请同学们以后注意。我感觉何校长这个朋友,就像是一面镜子,在我出现错误的时候,及早地给我指出了。
听到这儿,两天前另一位教师讲课时出现同样问题时的不同处理方法不禁浮现眼前。 老师在板书“涉及”时误写成了“涉汲”。也是在学生讨论时,我给她指出,她的做法是:在学生讨论时悄悄地抹去了“汲”的三点水旁。
我欣慰和欣赏A教师的做法。一方面,她向学生传授了正确的知识;另一方面,她很机智,纠正错误时也没忘记今天的主题——朋友之间;更重要的是,她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为学生做出了勇于承担错误,改正错误的典范。因此,在当天下午例会时,我表扬了A教师的做法。倡导老师们要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回到家,在我写随笔准备记录下今天的所思所想时,在键盘上敲到“让友谊之树常青”时,屏幕上直接跳出了“长青”的字样。我不禁惊诧了:我纠正错了?应该是长青吗?如果是这样,我要第一时间向讲课的那位教师,向那个班的学生,向参加例会的老师们说清楚啊。我也要做个勇于正视自己错误,敢于承担的典范。
接下来,我在百度里搜索,与网上的朋友探讨。一直讨论到深夜也没弄清楚到底应该用哪个字。第二天,我继续和同事们探讨,向我区的语文教研员和语委办领导请教,甚至电话打到了山东人民出版社文教编辑部求证,因为我从网上获知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书用的是“让友谊之树常青”。我想知道他们用“常青”的理由。
经多方讨教,感觉终于弄清楚了。这里简单叙述如下,供大家参考。结论:两个都可以,但表达的意思有所区别,在“让友谊之树常青”中常用“常青”。
理由如下:
“长”和“常”在表示时间意义时比较接近,因此容易混淆。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长”指某段时间的起讫点之间的距离大。如“日久天长”“长年累月”“长命百岁”“万古长青”等词语中的“长”,
都形容时间跨度特别大。
“常”指“时常、经常”,也指“经久不变的”。如“老生常谈”“知足常乐”中的“常”指“经常”;“常青树”“松柏常青”“四季常青”“冬夏常青”中的“常”,指“经久不变的”。
由此可见,“长青”和“常青”,意义是有区别的。
让友谊之树常青,意思多指友谊不变,感情不变,对时间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没要求有多么多么的久远,所以可以用“常青”。而且把友谊比作了树,那么作为树,感觉更应该用“常青”,表达出了友谊不变的意思。
但是,当人们想表达愿友谊地久天长,万古长青的意思时,使用“长青”也不能说是错误的。
最后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虽说“让友谊之树常青”也可写成“让友谊之树长青”, 但“万古长青”不可写成“万古常青”,“冬夏常青”也不可写成“冬夏长青”。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