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金沙江河谷特征——金沙江科考(七)

2013-04-29 10:49阅读:1,169
金沙江上接通天河,下连川江,全长2300km,河道多穿越高山峡谷,但也间有宽阔河滩河段,河道特征变化万千,河流地貌丰富。
金沙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巴塘河口流向东南,真达入四川省石渠县境,洛须镇就坐落在金沙江边,然后在介于四川与西藏两省(自治区)之间奔流,经邓柯、岗拖,过赠曲河口后,折向西南,至白玉县城西北的欧曲口,又折西北,不久又复南流,至藏曲口、热曲口,再径直向南经巴塘(巴曲河口)、至德钦县东北入云南省境,过松麦河口、奔子栏、直至石鼓止,上段河长约965km,落差1720m,平均坡降1.78‰。本段金沙江左岸自北而南是高大的雀儿山、沙鲁里山、中甸雪山;右岸对峙着达马拉山、宁静山、芒康山和云岭诸山,河流流向多沿南北向大断裂带或与褶皱走向相一致,被高山夹峙的河谷一般宽100—200m,狭窄处仅50—100m,右岸宁静山—云岭诸山以西为澜沧江。金沙江上段有13条支流的流域面积超过1200km2,9条支流的河长超过100km,依次为松麦河、赠曲、热曲、中岩曲、巴曲、藏曲、欧曲、达拉河和支巴洛河。
金沙江中段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至四川省新市镇为金沙江中段,河长约1220km,江水奔流在四川、云南两省之间。金沙江过石鼓后,流向由原来的东南向,急转成东北向,形成奇特的“U”型大弯道,成为长江流向的一个急剧转折,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弯”。1936年4月24—26日红二方面军长征北上时,正选在水势较和缓的石鼓渡口横渡金沙江。
金沙江中段除金江街、三堆子至龙街、蒙姑、巧家等地为开敞的“U”型河谷(谷底宽200—500m、最宽可达1000—2000m、水面宽100—200m)外,其他大部分河段均为连续的“V”型峡谷,虎跳峡情况已如上述,其余河段的两岸山地海拔约1500—3000m,岭谷间高差仍达1000m左右,峡谷底宽150—250m,最窄处100—150m,水面宽80—100m。因此,金沙江中上段河谷形态气势都十分雄伟。金沙江中段
有19条支流的流域面积超过1200km2,14条支流的河长超过100m,它们依次为雅砻江、牛栏江、普渡河、龙川江、水落河、渔泡江、黑水河、西溪河、硕多岗河、美姑河、小江、漾弓江、以礼河和普隆河。
金沙江沙江下段从四川省新市镇至宜宾市岷江口为金沙江下段,下段河长106km。江水过新市镇转向东流,进入四川盆地,经绥江、屏山、水富、安边等地。右岸汇入金沙江最后一条支流横江,再流28.5公里到达宜宾市,过岷江口始称长江。金沙江下段两岸多在海拔500m以下,仅向家坝附近山岭海拔超过500m,属低山和丘陵,本段河流沉积作用显著,河床多砾石,沿岸有较宽阔的阶地分布,高出江面约30米。
  金沙江的主要支流为流域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雅砻江,此外还有左岸的松麦河、水落河、右岸的普渡河、牛栏江、横江等5条支流的流域面积在1km2以上。

金沙江河谷特征——金沙江科考(七)
金沙江上游典型干热河谷地貌,由于干燥,地表保水能力差,植被稀少
金沙江河谷特征——金沙江科考(七)
金沙江上游典型的峡谷地貌
金沙江河谷特征——金沙江科考(七)
赠曲入金沙江河口,赠曲的清水与金沙江的黄水可谓泾渭分明,金沙江流域干流由于是干热河谷,气候和植被条件下,干流沿岸居民点稀少,绝大多数城镇都在金沙江支流上,支流气候和植被条件好,比较适宜人类居住,从流出的清水就可以看出地面植被条件较好,水土流失情况较好。
金沙江河谷特征——金沙江科考(七)
金沙江非汛期的水主要来自冰川、雪盖融化水和地下水在山前渗出,该照片就是十分典型的地下水渗出进入金沙江支流情况。

金沙江河谷特征——金沙江科考(七)
虎跳峡河段,两岸是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
金沙江河谷特征——金沙江科考(七)
著名的虎跳石
金沙江河谷特征——金沙江科考(七)
间而出现的金沙江宽河谷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