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2009-09-11 15:07阅读:188
天下第一弄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大化工作1个月了,一直等待着机会下乡。同事们看到我的要求如此迫切,于是提出去七百弄看看吧。不胜欣喜。
其实当某一处成为我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与生活之地时,我关注的重点已不再是风景,而是当地群众的生活状态。遗憾的是,同事们尚不能理解,仅仅把这一处值得深深了解挖掘的地方当做一处风景名胜来介绍,于是,我就这样跟着大家走进了“天下第一弄”。
七百弄是世界上喀斯特高峰丛深洼地发育最典型的地区,251平方公里内遍布石山,海拔800—1000米的峰丘5000多座,1300多个洼地,植被极少,更不要说用于种植的土地,在这样一个“一块草帽盖完一块土地”几乎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方,居然有324个原始古朴的瑶寨分布点缀于底部。
加拿大D·福特教授称七百弄的洼地是“世界上最陡最深的大洼地”。在这里,可仰视高约300米的高峰丛,俯视深200—300米的洼地,放眼望去重峦迭嶂,高低错落变化无穷,拟人拟物,裸露着奇特的形体
;遍地可见深幽的洼地,俯首远眺隐约察觉村寨、田间和水池交织其间,这个奇妙的境地,累累多石,山岩嶙峋,崎岖突兀,间或夹杂坚韧虬曲的林木盘根错节的榕树,显示出一种昏螟、空灵而粗犷的气势,令人十分骇异。前来旅游的人往往嗟叹这小小的一隅之谷犹如世外桃源,大有恍若隔世之感。我却觉得很心酸,在这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背后,却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底层生活,这里的瑶族同胞只能靠天吃饭,没土的石头山缝里种的那点玉米仅够糊口,石头围成的水池子在下雨天混着牛粪,孩子啃着牲口都不吃的老玉米走在山路上去那磨破脚板才能到达的学校,我看到老太太年逾古稀仍在山上背柴……在这样一个我们认为很原始很美丽很古朴的地方,却是瑶乡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之处,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它的原始风貌正是因为贫穷才得以保存下来。

说到贫穷,也许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真的很难找出其它发展的路子,庆幸的是上天在赐予贫瘠的同时,也给予了七百弄别处没有的神奇。所以,我想发展旅游应该是帮助当地人民改善生活最好的方式。可是为什么有着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年来却仍没有任何起色呢?甚至于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七百弄,或者知道了却没有想来看看的意思。关键或许在于运作,在于宣传。当地政府对于大化的旅游是否重视,是否愿意下大力气从这一块上发展。其实,贫穷并不可耻,但是知道穷得没饭吃了却仍坐着等待救援,不肯主动从自身想办法改变现状,那就很可悲了。

来到大化一个多月,原先轰轰烈烈的奋斗干劲早就不知所踪,每日泡在酒坛子里身不由己的挣扎与无奈让我对这个地方逐渐失去了信心。为什么?为什么一个如此贫困的地方,酒风如此之盛,资金从何而来?风气从何而起?在民间,这称之为“热情”。而就是这样让人退无可退受难身受的热情,喝掉了多少瑶民生活的基础,喝掉了多少同志健康的体魄、昂扬的斗志……可他们,仍旧乐此不疲。于是,多少年过去了,瑶族的同胞们依旧固守着这块贫瘠而神奇的土地,我们这些局外人依旧不知道这里面还有多少故事,多少辛酸血泪,多少渴望,多少期待……

我很困惑,亦很无奈,但我仍旧相信,作为喀斯特高峰丛深洼地发育的最典型地区,作为一个以穷出名的地方,总有吸引各方关注的资本。所以,总有一天,大化会发展起来,七百弄,甚至更多贫穷的地方一定能够摆脱现状。中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旅游发展都有杀鸡取卵之嫌,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能尽早看到瑶民们旧貌换新颜。虽然也许那时候我们又在感慨:啊,什么都好,就是商业气息太浓了!

生活在弄底的瑶民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八里九弯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赶羊归来的乡长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仰望万山刺破蜀道青天,俯视千弄如见桃源幽梦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贫瘠的神奇——走进七百弄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