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常识的浓度,她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谭校长投资下午茶NO.137

2017-03-15 09:22阅读:
​​ ​
文/谭校长
我有个好朋友,是一位神奇的芳疗师。
芳疗师,就是用香味来调理身体甚至治疗疾病的人(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臭味能不能用我还没验证过)。
她对精油的研究出神入化,曾经跑遍全世界去寻香。比如印度的檀,又或者保加利亚的玫瑰。
每次见到她,最大的感受就是:鼻子不够用了。

她告诉我,香气的运用之道,成分很重要。同时,浓度也很重要。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些事,故事。
上个周末我在广州,参加高维学堂举办的德哥(何德文)的股权设计课。
德哥是小米的股权架构设计者之一,他从事了十多年的股权律师职业,为很多牛逼企业设计过股权。
他说,经常有身边的朋友创业,然后掉到各种股权分配的“坑”里面,被咨询的次数多了之后,他决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成课程,给企业的创始人和合伙人来讲。
他甚至专门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股权架构师”。
他的课,干货满满,案例多多,我很喜欢。
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一种“中”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我击节称赞。
比如,企业找风投,创始人和风投之间的关系,在谈判中往往充斥着大量的博弈,如何客观公正地去设计条款?
比如,公司做股权激励,如何给员工分配股权,给哪些人分,分多少,怎么定价?
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只有人性。
他说,让大家都舒服,一起把事情做成了,这就是股权设计最大的成功。
反之,违背人性的做法,可能一时得利,但一定无法成为持续赢家。
用句大白话
来说,你分蛋糕的方式,决定了蛋糕能做多大。
其实,以上这些还不是重点。
今天真正想讲的重点在后面:
这个课程是我第二次来听,去年已经听过一次。
课间的时候,跟组织方慧余老师聊天,我说了一个观点:我说我第二次来,不是来听知识的。
知识的东西都已经知道了,我是来“保持浓度”的。
好的东西,光知道是不够的。
你真正需要的,是浓度。
唯有在一定的养分浓度里,种子才能开花结果。
所以今天我真正想聊的东西,是我发明的一个词,叫做“常识的浓度”。


举另外一个例子。


我喜欢静坐,点一支香,抛开万缘,观自性。
无数次的亲身体验证明,静坐对我的思维、情绪都有很大好处。
但是依然有一个问题——就是我经常坚持得不够好。
每次去参加完集中的训练,比如数日的禅修班,我回来就能坚持每天静坐一段时间,然后,就会慢慢间断。
就好像有个东西,是时间的递减函数,随着时间慢慢衰竭。
这个东西叫做什么呢?有一天我忽然想明白了,这不就是浓度吗?
好的东西,光知道是不够的,光明白也是不够的。
你需要定期保持它的浓度。
唯有在一定的浓度里,你才能真正享受到它的好处。
按照惯例,要开始聊聊投资了。
巴菲特有句名言,说做投资其实只需要小学数学水平就够了。事实上,他所买的股票,大部分都不需要高深的计算。
比如可口可乐,就在身边而已。
再比如,另一位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他善于从家人的购物中寻找好的投资标的。例如,老婆最近买的什么牌子衣服,或者儿女口中谈论最多的品牌。
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常识。
他们都从常识中获益。
再比如说,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买低估的好公司,低估得越多越好。这也是一个常识。就好比打折的时候是购物最好的时候,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
但是,为什么股市上依然有那么多人,不去买打折的东西,而非要去奋不顾身地买高估的东西呢?
我想,是因为常识每个人都知道,但是,知道并不等于你就会按照常识来办事。


没有浓度的常识就像一阵风,充其量也就吹乱你的头发而已。
一个人的行为,会由他生命中浓度最高的东西来指导和决定。



举个例子,在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中,人是绝对理性的,但是近年来,这个假设被行为金融学推翻了。
推翻得掷地有声。
为什么人在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呢?
我有一个假设,是因为在很多时候,情绪的浓度大过于理性的浓度。所以人的行为就由情绪决定了。
因为情绪是一个非常容易出现高浓度的东西,所以它对人行为的影响就非常非常的巨大。
巨大到,你人生中的很多重要决定,很可能都是由情绪驱动的。


不信给你三分钟回忆一下。
于是就有了那句流行的话:听过了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浓度不够啊!
唯有在一定的浓度里,别人的道理才能成为你的道理。
我们再来看一件比投资更重要的事。
孟子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牛逼的话,叫做养浩然之气。年轻的时候我看不懂啊,氧气我听说过,那么什么叫养气呢?
其实,他还提出过另外一个观点,叫做养志。
志向是需要养的吗?老师没教过啊。只记得小学课堂上老师问过你的理想是什么,一群小屁孩高呼要当科学家。
几十年后回头看,好像当时那群人,一个科学家也没有。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也许有人告诉你要立志,但是,很少有人告诉你,志向是需要养的。
所谓养志,本质的意义就是要不断的保持你志向的浓度。绝大部分人都是经常立志,然后志向在现实生活中被慢慢稀释。
这就好像,在一个流动的水池里面,你放了一把盐,当时尝起来有点味道。但是随着水的流动,很快味道就被稀释了。如果你无法阻止水的流动,那么要保持味道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你每天都往这个水池里面放一把盐。
这个过程,就叫做养志。只有每天都放盐,水才能保持味道。只有不断地养志,志向才能真正改变你的人生。
这听起来有点累。但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因为时间在流动,因为记忆在流动,因为你的注意力在流动。所以,你正是那个流动的水池。
只有保持一定的浓度,你的精气神才会重新排列组合。
写篇文章初稿的时候,我的儿子们正在不远的地方打闹。
虽然他们还小,但偶尔我已经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正确的道理都给他们讲一遍。
每当我察觉到这种冲动,我马上会对自己说,“且慢!你确定这样做有用吗?”
难道你告诉儿子咬人是不好的,他就不咬人了吗?
难道你告诉儿子说按时做作业是好的 ,他就能做到吗?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言传不如身教。就是因为你以身作则的浓度,远远要高于你讲道理的浓度。
讲道理是几乎无用的,因为它的浓度会很快在现实生活中被稀释掉。
而以身作则,意味着你要在生活中日复一日地把道理活生生地表现出来。你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浓度?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小时以前,我和太太在小区门口的四川冒菜馆吃宵夜,她刚刚上完一个华德福的课程归来,当我滔滔不绝地跟她分享我刚刚发明的浓度理论时。
她说,华德福的老师说,人在繁忙的时候容易忘记自己,忘记自己在哪里。所以我们要时常记得用爱和关怀来照料好自己。
我一拍大腿,这不就是:保持爱的浓度。


爱一个人,爱自己,爱一件物。


世上那些美好的人和事,需要你时常的念。因为念和念之间,是美好的留白,是热烈的期盼,是生生不息的节奏。


是雨滴打在芭蕉上,重新出发的跳跃。是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