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葛沽一中简史
2019-04-14 16:33阅读:431
X
天津市葛沽一中简史
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
洋务派代表人物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立案、亲题匾额,葛沽镇诸贤苏善衡、赵任弼、郭延沛等人发起筹建的津东书院建立,地址在葛沽镇文昌阁。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
津东书院改称天津县葛沽镇官立小学校。
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
2月,葛沽镇的几位乡绅为解决孩子小学毕业后要到路途遥远的市区求学的困难,决定在葛沽官立小学校开设初中班,办学资金由乡绅筹集、并动用了葛沽地区的庙产。春季招生,学制3年。当年招生20人,专职教师4人,一人兼数门课程。校址为津东书院旧址葛沽镇文昌阁。
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
2月,初中班与官立小学校分离,迁往葛沽乡办小学“保国民学校”暂驻,即今葛沽镇南大街63号,校名为“私立津东中学”,校长龚如鉴。招收第二届学生,学生在校人数达40人,前两届均招收的是葛沽地区的学生。
是年,刘瑞昌到校。
12月,葛沽镇解放,20日“私立津东中学”被人民政府接收,隶属天津县。其间,津南县委委员徐树义多次来校作安抚工作,稳定教师情绪,学校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一九四九年
年初,学校迁往原伪大乡乡公所(今葛沽百货部旧址)。
秋,承办为期3个月的第一期小学师资培训班。
年底,迁往郑家瓦房,即今葛沽镇南大街42号。更名为“天津县葛沽中学校”。
一九五〇年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r> 秋,由天津地区专署领导,派来张剑冰任校长主持工作,改称“天津葛沽中学”。
自是年始,在全天津县(包括津东丽、津南、西青、北辰四区)招生,此外有来自市区和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等临近地区的学生。
高景晖等4同学光荣入伍,抗美援朝。
12月(或1951年1月),首届初中毕业生毕业,15人。
一九五一年
春,初一招生两个班,全校学生增至150人。
建立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建立校级、班级光荣簿,树立典型,带动一般。
秋,初一招生四个班。学生增至350余人,大部分学生来自四郊和市区以及邻省。开辟学生宿舍,办起伙食团。
秋,承办第二期小学师资培训班。
是年,在天津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12月(或1951年1月),首届初中毕业生毕业,15人。
一九五二年
秋,天津县划分为四个郊区,该校由天津市教育局领导,更名为“天津市葛沽中学”。
是年,参加天津县篮球比赛,男、女均获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
在郑家瓦房对面拆迁民房数十户,建起12间教室。
一九五四年
是年,新建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仪器室、理化实验室和4间教室。
是年,初中数学统考成绩进入全市前三名。
是年,春季初中毕业113人,秋季初中203人。
一九五五年
是年,郑嘉諴到校,任教导主任。张建冰校长离校
是年,初中数学统考成绩连续第二年进入全市前三名。
是年,在郑家瓦房西新建女生宿舍400平方米,市教育局调拨双人床350架,从市师范学校拆迁一个容量为1000余人的席棚饭厅。
是年,应届毕业生中为数不少的骨干分子响应党的知识青年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去新疆、甘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学生时事节目中多次介绍葛沽一中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劳动、修桥补路、照顾军烈属的事迹。
一九五六年
3月,郑嘉諴任副校长。
7月,教师调资,学校在编教职工:专职教师39人,教导主任3人,人事干部1人,团队干部2人,职员13人,工友8人,炊事员16人,医务人员1人,编外人员3人,共74人。在校学生约900人。
初中数学成绩,获全市第一名,李学良、王治宝等20余名学生被保送到市一中和南开中学高中就读。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