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三纲五常”之“君臣父子”之道
2014-05-28 08:50阅读:5,183
儒家“三纲五常”之“君臣父子”之道
儒家文化乃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根据宇宙自然和生物界普遍规律,确立了以“公有大同'为社会理想,以帝王制为核心的,以“三纲五常”为社会伦理法律规则的国家社会治理模式。此文道人专门讲下“三纲五常”中的“君臣父子之道”。
“君臣父子”之道,是儒家规范国家与家庭关系的重要规则。首先对君父提出了爱民爱子,圣贤仁义等素质与道德要求,这是培养合格的君父的原则。但“君臣之道”最核心的原则,是几千年来一贯的“君叫臣死臣须死,父叫子亡子得亡”。这一条作为传统文化中“君臣父子”之道的铁律,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大智慧,大视野。
现代人多数人受到西方丛林兽性文化影响,缺乏国家整体观,追求丛林兽性文化的自由散漫主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君臣父子之道”多有妄自菲薄之论。
“君叫臣死臣须死,父叫子亡子得亡”,就是说,不论君父的命令对错,做臣子的必须执行,包括生命的剥夺。这是建立在对国、家的大局,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基础而设立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是因为,如果不执行君父命令,就破坏了根本的国家体制,造成政令不行,体制一旦破坏,君父核心的命令就会被各级臣子以认为君父命令错误为借口拒绝执行,那么必然天下大乱,必然会亡国,这是亡国的必然性、绝对性。而君父的错误命令,最多也就是乱国亡国的可能性,而非绝对性。现代人自然科学进步是超越古人的,但人文科学哲学社会学的认识,却远不及古代圣人的认知。中华儒家文化的圣贤,正是站位在国、家的稳定的大局观,以大智慧的对社会规律的认知,才提出“君叫臣死臣须死,父叫子亡子得亡”的君臣父子之道的铁律,现代人不要以井蛙管见,对此妄自菲薄!
关于帝王制是人类社会最利于国家的社会制度,道人曾有专文论述,此不赘述!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