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天文台共同主持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发布时间:2025-03-27
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和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等共同主持成果“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入选。
嫦娥六号(CE-6)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探测任务,为揭示月球正背面的二分性演化历史提供了直接的样品证据。2024年6月28日,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PA)盆地返回的1935.3克月壤样品,安全运送至国家天文台月球样品实验室进行后续的解封、存储、处理、制备和初步科学分析等工作。通过对CE-6月壤样品进行物理、矿物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性的全面分析,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发现CE-6月壤的密度明显低于来自月球正面的嫦娥五号(CE-5)样品,且粒度呈双峰式分布,斜长石含量增多、橄榄石含量减少,揭示了月球背面独特的岩石成分特征。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显示,月球背面至少存在28亿年前的火山活动,且其岩浆源区极度亏损,可能与月球初期结晶或月球背面巨大撞击事件有关,挑战了月球正背面地质差异的传统解释。通过该项研究成果,研究团队为解决月球背面与正面在月幔组成、火山活动和撞击历史上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理解月球不对称性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的答案。
本次发布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
发布时间:2025-03-27
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和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等共同主持成果“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入选。
嫦娥六号(CE-6)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探测任务,为揭示月球正背面的二分性演化历史提供了直接的样品证据。2024年6月28日,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PA)盆地返回的1935.3克月壤样品,安全运送至国家天文台月球样品实验室进行后续的解封、存储、处理、制备和初步科学分析等工作。通过对CE-6月壤样品进行物理、矿物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性的全面分析,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发现CE-6月壤的密度明显低于来自月球正面的嫦娥五号(CE-5)样品,且粒度呈双峰式分布,斜长石含量增多、橄榄石含量减少,揭示了月球背面独特的岩石成分特征。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显示,月球背面至少存在28亿年前的火山活动,且其岩浆源区极度亏损,可能与月球初期结晶或月球背面巨大撞击事件有关,挑战了月球正背面地质差异的传统解释。通过该项研究成果,研究团队为解决月球背面与正面在月幔组成、火山活动和撞击历史上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理解月球不对称性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的答案。
本次发布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