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数字展·雅室篇|有一个美好的地方叫“书房”
2017-12-21 21:40阅读:
正捧着手机看文章的你现在在哪儿呢?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很多人终日忙碌,很难抽出大段时间专注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了,比如阅读这件事,你有多久没在安静的空间里享受阅读的乐趣了?
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任何作家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理的单间。”而书房,正与这个心理单间相对应
。在书房里,你可以与古今中外的贤人巨匠对话,穿越时空畅游世界。陆游的“老学庵”、蒲松龄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室”,鲁迅的“绿林书屋”,书房是文人学者品读字墨、畅想天地的所在。
弘历年少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勤奋。有一次康熙帝应雍亲王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的邀请到圆明园过寿诞,看见其子弘历站在一侧,便命其以宋人周敦颐《爱莲说》为题背诵讲解。弘历声音清朗,讲解融徹,康熙帝对他很是喜爱,便带入宫中养育。在宫中,弘历一方面接受理政治国之学,另一方面积淀了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审美情趣。弘历继位后,治国理政之余吟诗作画,留下了数量巨大的诗文、墨迹,同时热衷鉴赏收藏,临摹书画。他认为自己是帝王也是文人:“朕自幼读书宫中,讲诵二十年来,未尝少辍,实一书生也。”
三希堂
作为一个文人,乾隆帝为自己建造了大量的书屋,遍布紫禁城、北海、中海、南海、三山五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地,而其中最具特点、最有名气,也最受他本人偏爱的,一定是“三希堂”。
三希堂位于养心殿正殿西尽间,这里悬挂着一副乾隆帝的御制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豪”指毛笔,“素”指作为书写材料的素地生绢,笔下纸上,诗词书画,寄情笔墨,俯仰古今。一间幽雅古朴的三希堂,空间狭小,却足以让一位帝王醉心墨宝,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为什么命名“三希堂”呢?一层含义是乾隆帝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稀世珍宝并藏于此。
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乾隆帝就读于上书房时的老师蔡世远学识渊博,教学孜孜,是乾隆帝尊重敬仰的恩师。他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二希堂”,语出《通书·志学》的“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意思是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蔡世远以古代贤人为典范,然而“圣希天”非常人所能企及,因而给书房取名“二希”。乾隆帝深受恩师影响,又身为帝王,于是自题“三希”,以其自期。
小面积打造大空间
可能是因为书房是主人享受个人空间的隐秘所在吧,所以面积往往都不大。即便乾隆帝贵为一国至尊,他的书房面积也相当玲珑。三希堂分为里屋外屋两部分,里屋面积4.8平方米,外屋面积7.6平方米,但是空间设计和内檐装饰上极具巧思,使人身处其中并不觉得逼仄。
迈入三希堂,迎面是一个小小的房间;仔细一看,却只是一幅通景画。脚下的地砖延伸到画中房间的尽头,尽头是一座圆洞门,通向室外的花园,让视野能层层延伸出去。画中的空间与真实的室内空间融为一体。
这种绘画形式使人联想起欧洲壁画和天顶画。透视画法随着郎世宁等西洋传教士画家进入清宫,热爱艺术的乾隆帝对西洋绘画颇有兴趣,他以自己的喜好直接干预宫廷绘画创作以及宫廷内部装饰,创造出中西合璧的绘画。
赏了通景画,再走几步便是里屋了。里外屋用槛窗相隔,楠木槅扇雕刻玲珑剔透的金线如意纹,透过槅扇的薄纱窗格隐约还能看到光线跃动,显得轻盈精巧。
槛窗上镶嵌了两块小巧的半圆形闲余板,可以放置小物件,功能类似如今我们在墙上安装的置物板,巧妙利用了纵向空间。
走进槛窗,里面的空间更加狭小,不过大片明窗却让室内光线充足,靠窗的高矮炕上设有宝座,乾隆帝就是坐在这里聚精会神地欣赏字画、思考并临摹的。
这个空间也蕴含延展视野的巧思,一面满墙大小的镜子将房间复制,仿佛墙里还有另一个空间。这样的做法在乾隆时期很时尚,也很盛行。
三希堂用轻巧的装修、通景画和镜子扩大了空间感受,加以墙面绘画、挂件等装饰,把室内装点得精致巧妙。室雅何须大,天地尽纵横,乾隆皇帝就在这间小巧玲珑的书斋里鉴赏着他的稀世珍宝,“希贤”、“希圣”、“希天”。
◈
故宫博物院利用
VR技术再现了
☞三希堂☜,
原本只能一人独享的精致空间,
而今我们可以一同进入,
共享这间美好的书房。
如果嫌只能看不能上手不过瘾,
稍安勿躁,我们还准备了一个升级版本,
你可以亲自动手,
把三希堂的陈设布置成你所爱的模样!
不过这需要一点耐心,
等到今年九月
“养心殿数字展”在
端门数字馆开幕,
就可以来现场体验了!
◈
养心殿数字展专辑往期回顾
☞第五篇
☞第四篇
☞第三篇
☞第二篇
☞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