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亮点:中国南方石塔的巅峰之作




简介


泉州开元寺镇国塔,座落在泉州开元寺内东面,与西边的仁寿塔相隔200米对望,俗称“东塔”。镇国塔塔高5层,平面8角形高约48米,建于南宋末年,于嘉熙二年建(公元1238),在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竣工。
塔身结构虽为石质(花岗岩),却是宋式木构的高仿之作,细节一丝不苟。塔基须弥座雕刻精美,壸门内雕刻着佛陀诞生至成道的故事(与西塔主要为花卉不同)、佛本生故事、阿育王皈依佛门、佛教东传等39幅;塔身每一面皆刻有天王、菩萨、僧人等浮雕。
泉州开元寺双塔构造之精美、保存之完好,称之为中国石塔巅峰之作,绝对实至名归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另外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东塔的斗拱与西塔相比有一个巨大的不同,那就是很多斗上带有一个类似“蚕肚替木”的构件。有的学者称之为“蚕肚替木”,也有的称为“带靴楔栌斗”,仅是从外观的相似性而言,但都没有讲到点子上。其实从闽东南沿海地区的明代建筑中可以大量发现这一构件,寺庙和民居中都有,现在流传下来的名称叫“灿拱”,其实是一种异形拱by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斗拱


镇国塔与仁寿塔相似,也是五铺作斗拱,除首层转角铺作有双下昂,其他铺作均不设下昂。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首层的斗拱,风格与仁寿塔相似。转角铺作,
下昂的昂首较北方宋金建筑有更多的装饰美感。与福州华林寺的斗拱下昂造型也比较相近。


首层转角铺作的“双下昂”,其实是单下昂+大角梁,其他角部的单昂头则是大角梁。大角梁的梁头做成昂头样式,是福建早期样式,也是福建特色,部分明代建筑上的大角梁还是这个样式。另外东西塔的衬枋头出头也做成昂头样式。这种昂头卷杀样式也有学者称为“三弯曲线”,最具福建地方特色,不仅存在于昂头、大角梁头、耍头、衬枋头,内部梁头也广泛采用这一样式。到了清代福建也没有了真昂构造,但耍头、衬枋头,内部梁头依然流行这种卷杀方式。另外,日本的大佛样建筑上的梁头也是采用相同的“三弯曲线”,圆身月梁的形状也和华林寺基本一样。by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华林寺下昂昂首






皿斗
与仁寿塔一样,所有斗皆刻出皿板,继承了长江以南古建筑的细节。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华林寺大殿斗拱铺作的皿斗。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肇庆梅庵大殿的皿斗。梅庵为广东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建于 公元996年 ,是广东唯一一座千年木构。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广州光孝寺瘗发塔斗拱。据说这座藏有六祖慧能头发的塔建于唐代,但从某些细节看,也有许多宋代的风格。详情可以看看小弟另一篇博文:【光孝寺】——广州最宝贵的古建筑群


塔檐
塔檐也是与仁寿塔相近,从中心到两边逐渐微微翘起,过渡自然,宋代建筑一特点也。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阑额
不施普柏枋,阑额出头,且成月梁式。与华林寺大殿似有传承关系,不过这里的阑额之下,已用上了雀替,加强装饰性。
镇国塔与仁寿塔的雀替略有不同,相对来说“瘦”一些,但一至三层的阑额下都有雀替。而仁寿塔只有一、二层有。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镇国塔首层阑额、雀替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仁寿塔(西塔)首层阑额与雀替。和
福州华林寺大殿,同样是月梁式且出头的阑额较为相近。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华林寺前檐阑额。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二层阑额、雀替、雕像。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三层阑额、雀替、雕像。





平座
泉州开元寺双塔,栏杆每个望住都出头,与唐、北宋常见的仅转角出头所不同。
[转载]中国石塔巅峰之作(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