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一个千年古县的历史传奇
2015-03-05 09:34阅读:2,056
上蔡:一个千年古县的历史传奇
蔡国古城
李斯故里
蔡姓祖庭
重阳源地
李 旭
提起上蔡,人们首先想到的莫过是春秋时期的那个屡屡被楚国欺负或随楚国东奔西征的小诸侯国蔡国了。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其弟叔度为蔡叔,始建蔡国,延绵五百余年,为后人留下类似新郑市的郑韩故城那样保存完整、颇具历史价值的先秦列国都城之一“蔡国故城”。故城由西周时的蔡叔度蔡仲父子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所建,是印证蔡国历史的一块活化石。秦汉以后设置为县。从商代开始迄今,上蔡历史绵延3000年。
这里,曾诞生和活动过的里欧时人物,有西周开国的蔡叔度、蔡仲,有被誉为“千古一相”的大秦丞相李斯,有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丞桓宽桓宽,有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还有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南宋丞相朱胜非等。孔子也在这里留下了讲学的足迹,元代又建起过“上蔡书院”。上蔡的文化血脉千古流淌,脉脉相传,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今天的后人缅怀先人足迹、开发上蔡旅游,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研读《上蔡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报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县委、县政府已结合上蔡现有的蟾虎寺、地下粮仓、蔡叔度陵园、御园寺、蔡明园公园、看花楼、蔡国古城墙等风景名胜基础,加大文化旅游业发展步伐,明确提出要“加快蔡明园公园、蔡国故城墙带状公园、蔡侯陵园二期工程、李斯林园、蟾虎寺等旅游文化设施开发”,“大力弘扬古蔡文化,深入挖掘、有效整合开发古蔡文化资源,打造以重阳文化、李斯文化、蔡氏文化、伏羲文化、孔子文化为代表的古蔡文化品牌,推动古蔡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一虚实结合、实物与文化并重的双重发展目标,紧扣上蔡古历史文化资源实际,着力打造“古蔡文化”特色品牌,是既符合本地历史实际,也是具有相当的前瞻性的。
2001年仍在河南省直新闻出版系统工作期间,曾在驻马店正阳县开展驻村工作,对驻马店正阳、平舆、上蔡的历史做过一段认真的学习,拜读过《驻马店通史》等当地历史著作,对于上蔡的的认识,已不再只是停留在《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上所留下的古蔡国和蔡侯的零星记载,而是像本人的豫东故乡杞县——历史上的古杞国一样清晰。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古蔡国和曾诞生过著名成语“杞人忧天”的古杞国一样,虽然都不过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是商周时期的一方小诸侯,但这两个小诸侯国在当时的名气却不算小,史籍上多出记载它们夹在大国外交的缝隙间,或靠追随参战,或靠妥协进贡,得以自我保全,延续国祚。这是历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西周春秋乃至以后的东周战国时代,实力强大的几个大国四周,几乎都活跃着一批小国,诸如古中原大地的蔡国、郑国、杞国、宋国、卫国等,他们虽然最后都先后亡国了,但它们的历史却是基本完整的,今天的我们反观历史,总结历史,可以考虑以“消失的文明”为题,为这些小国的历史立传,形成《蔡国传》、《杞国传》、《宋国传》、《卫国传》、《郑国传》等,这是几年来一直想推动实现的一套文化设想。前不久看到中央电视台已开始组织拍摄一套“千年古县”的大型纪录片系列,古蔡国和古杞国名列其中,而且还是第一批,说明当初的想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出版媒体、电视媒体,接下来还必将会有电影媒体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用文字或影响留住或再现那一段段曾经的却已经远去的方国历史,为历史上的大国枝干增添些丰富的小国绿叶。在那春秋争霸、枭雄四起的年代,古蔡国、古杞国们,他们面临着同样的命运:或者为大国所灭,退出舞台,或者依附大国,保全国民。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些小国的政治智慧,他们能得以延续千年,已经说明了他们的价值,虽然只是中国大历史的陪衬,却又是中国大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国也是国,小国国君也自有小国国君的尊严,也正是有了这些小国的点缀,先秦那段千年的历史才显得如此血肉丰满,如此扑朔迷离,如此让人扼腕。从某种意义上说,众星捧月月方明,中国先秦那段大一统之前的分散发展的历史就是小国成就大国、边缘成就核心、小文化汇就大文化的历史。我们今天看待蔡国的历史地位,这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关注古蔡国的历史,还有一个缘故就是,本人所出生的故土、汉代陈留圉县(今开封杞县圉镇),还是汉末大儒蔡邕和一代才女蔡文姬的故里。蔡邕蔡文姬的祖上蔡姓到底来自哪里?这个问题从2008年文姬归汉1800周年之际,本人在故乡投资兴建“蔡邕蔡文姬纪念馆”、为蔡邕蔡文姬父女撰写祖根之地的篇章,就开始纠结在心。如今,又在开封参与申办“开封市蔡文姬历史文化促进会”、在杞县圉镇策划开发占地500亩的“蔡文姬文化产业园”(其中100亩是全汉代风格的“文姬归汉园”),对于蔡邕蔡文姬的祖先是不是古蔡国的后裔、东汉陈留郡的蔡姓与上蔡当时所属的豫章郡的蔡姓到底是什么样一个关系,或者更直接地说蔡邕蔡文姬的蔡姓祖根是不是就在上蔡,是我们开封蔡文姬历史文化促进会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这方面还请上蔡蔡氏宗亲文化方面的专家给予帮助。目前的说法有两种,一说是蔡邕蔡文姬的祖上是上蔡蔡姓的后裔,一说是在今天的陕西蓝田县。本人倾向于取信蔡邕蔡文姬的先祖是从古蔡国遗民,是上蔡之蔡姓后裔。
在陈留郡圉县人蔡邕蔡文姬活动的东汉灵帝前后,大约在公元184~198年,古蔡国之地建城置上蔡县,徙因战乱南下的汝南上蔡人居之,故取“上蔡”之名。蔡叔(一说蔡仲)被尊为蔡氏始祖。汉代迁居陈留郡的蔡邕蔡文姬也不例外。应该说,蔡邕蔡文姬文化是古蔡国文化向外延伸、发扬、拓展、传播的一个有力的旁证。
这方面,建议开封蔡文姬历史文化研究方面要和驻马店的上蔡多交流,杞县蔡姓姓氏要到上蔡来寻根,上蔡每年举办的蔡姓宗亲大会,也望能邀请开封蔡文姬历史文化促进会方面参加。
把思绪拉回到上蔡的文化旅游开发。央视拍摄的《古县探秘:上蔡》为上蔡恢复开发千年古县、重现千年古国,提供了一种契机,印证了一种迹象,外地人对于上蔡的第一印象,仍是蔡国古地,人们来这里,也将主要是历史文化寻根,看看史书上的古蔡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根据目前上蔡的历史遗传资源,依照历史史迹复原系列历史场景,开发“蔡国故城”、“蔡氏宗祠”、“李斯纪念馆”、“上蔡历史博物馆”、“孔子讲学宫”、“上蔡书院”等,用实景实物为外地游人演绎上蔡3000年历史,打造历史文化古城,当是切入之点最大的亮点仍是蔡国古城!其次是李斯故里,再次是蔡氏姓氏文化开发。所以,本文的标题取名“蔡国古城,李斯故里”。上蔡城市形象宣传导语用古城,不用“故”,是去一个大的概念,故城只是古城的一部分。如果这一定位,再扩大一点内涵的话,也就是在这两句核心语之后,加上“蔡姓祖庭,重阳源地”两句。合起来,就是“蔡国古城,李斯故里,蔡姓祖庭,重阳源地”十六个字。建议日后平面媒体宣传和电视片宣传的脚本,也主要是围绕这16个字展开。
在上述总体理念下,细化起来落实,在文化的内涵发掘上当主要包括以下10个具体方面(前五项为大“五个一”工程,后五项为小“五个一”工程)
1.复建一个占地上千亩的文化产业园区“蔡国故城”:该故城作为蔡国古城的核心景区,也可作为影视基地使用。在该景区之外的周边,开发相关联的配套文化、旅游、商业、广场设施。
2.策划拍摄一部大场景的《大秦丞相李斯》电影:全国征集剧本,嵌入上蔡隐形广告,以影视剧带动旅游开发。
3.每两年举办一场全球性的“蔡氏宗亲拜祖大会”:打好上蔡是海内外蔡氏祖地这张王牌,通过若干年的打造,努力让上蔡作为“蔡氏祖庭”成为全天下蔡姓人口的共识,这是聚集人气的一种有效途径。
4.与蔡姓宗亲大会一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上蔡)重阳文化节”和修建“中国重阳文化博物馆”:结合上蔡是中国重阳文化的发祥地的优势,申报中国节庆委(本人正与该委合作策划出版40卷的中英文版“中国节庆文化丛书”),将上蔡重阳文化节上升到国家层面。申请文化部有关资助,修建“中国重阳文化博物馆”,萃集中国重阳文化之诗文、人物、故事、器物、民俗精华。
5.一部8集历史人文纪录片《一个千年古县的历史传奇:上蔡》:邀请省内著名作家,撰写文案,拍摄上蔡历史人文全景。在央视及多家省级卫视播放。
6.一部上下卷80-100万字的《蔡国通史》:通史为历史研究专著。12-15万字的《上蔡历史读本》(参照著名作家苏叔阳《中国读本》体例),是《蔡国通史》的普及本。内容主要是古蔡国500多年的历史。
7.一部20集的电视连续剧《秦始皇与李斯》:有卖点,是盈利性电视剧项目。一集100万投入,20集需要2000万投入。
8.一部5卷本的普及版白话本的《上蔡县志》:把白话文的明清县志,挑选人物志、风俗志、地理志等与当下结合紧密的部分、篇节,重新拟题,形成白话篇章,向县内外普及上蔡历史文化。
9.“蔡姓族谱文献出版”工程:整合发掘蔡姓姓氏文化,整理出版天下蔡姓族谱,为天下蔡姓整理文献档案,使上蔡成为全国乃至包括东南亚的蔡姓文化资料中心,开发“蔡姓文化资料库”。
10.一部20分钟的精华版MTV《重阳节的发源地:上蔡》音乐风情民俗片。
此外,建议上蔡县向全国征集旅游形象宣传语,比如“蔡国古城,李斯故里”;“游李斯故里,品蔡国文化”;“寻根蔡氏祖庭,重温重阳文化”。等等。目的是普及上蔡历史文化资源,让世人多了解上蔡。
以上就是本人结合自己所从事的文化产业业余教学和新闻传播工作的切身体会,给上蔡县委、县人民政府提的几点初步的建议。如有可能,可以考虑联合成立一家“时代上蔡文化传播策划有限公司”,整体对上述项目进行运作,官办商赢,在保证使用政府可支配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保证10%利润回报(比如5000万整体投入资金除本金返还外给予500万的回报)的前提框架内,一揽子运作,形成整合效应,保证整体上的文化资源商业化运作成功。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