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评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杰作——《最后的晚餐》

2012-04-08 00:21阅读:3,873
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壁画作品,作者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坛三杰”之一,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最后的晚餐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中最负盛名的,该画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画作构图以耶稣为中心,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犹大约翰等门徒的神情各异,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早在达芬奇之前类似题材的绘画作品在欧洲各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幅,在这些作品中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有围坐在圆桌旁的,也有坐成半圆形状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耶稣的头上都笼罩着光坏,而叛徒犹大则被搁置一边。
在数量如此中多的同类题材中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之所以脱颖而出绝不是偶然的,它和达芬奇独特的艺术构思、深厚的艺术功力以及精湛的艺术创作分不开。第一,从结构上看,这幅画的结构与众不同,它不是让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围坐在一起,而是让他们都坐在一排,全部面向观众,尤其是达芬奇别具匠心的将耶稣放在长排的中央,并将他们门徒三人一组,分成左右对称的四个小组。这种安排十分特殊,因为过去的多数画家都是把叛徒犹大一个人单独放置,容易使观众一览无余,缺乏引人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但是达芬奇此画的结构既简洁明快、突出重点,与此同时又给人留下了视觉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第二,从人物上看,达芬奇此画也是抓住了一个瞬间,这就是造型艺术最应当抓住的即将达到顶点前的那一顷刻。这个瞬间就是耶稣在餐桌上向他的子弟们宣告:“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听到这句话中十二个门徒神态各异,有的悲愤欲绝有的情绪激动,唯有叛徒犹大做贼心虚,身体拼命后缩,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第三,从空间上看,这幅壁画成功的透视是人们最为称道之处,它的立体透视法使得这幅壁画给人的感觉就像置身于一个房间,尤其是窗外的风景增添了此画的纵深感,在二维平面的壁画上表现了三维的立体空间,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二.文艺复兴盛期的杰作
达•芬奇的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与米开朗琪罗的《最后审判》、 拉斐尔的《雅典学派》并称为文艺复兴盛期的三大杰作,成为古典艺术遗产中最具有纪念碑性的典范作品。欧洲画坛认为这幅画是所有伟大画卷中的最佳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是千古不朽的杰作。
首先,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基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第二,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绘画上是由达•芬奇开始的。在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象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见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了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对称形式,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来表现的。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惟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处在黑暗的阴影里。
三 从《最后的晚餐》看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及“有意味的形式”
首先从这幅画中我们看到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1)直观造型美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体现在造型性和直观性上,艺术家运用一定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自制的一种用油与胶的混合物所绘画出来的,在作画时达到发光的效果。在画面的构图上,《最后的晚餐》给欣赏者直观性。(2)瞬间永固美造型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瞬间性和永固性。达芬奇此画也是抓住了一个瞬间,这就是造型艺术最应当抓住的即将达到顶点前的那一顷刻。这个瞬间就是耶稣在餐桌上向他的子弟们宣告:“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我。”(3)造型艺术的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再现性空间艺术,再现性自然成为他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最后的晚餐》这幅壁画成功的透视是人们最为称道之处,它的立体透视法使得这幅画给人的感觉就像置身于一个房间。
第二,我们可以从从艺术的语言到艺术的形象,从画面表现的技巧到艺术家的情感,从作品的线条、色彩到作品构成的意味形式,体会到作品的内在灵魂。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是造型艺术的特色,也是人类社会的结晶。“有意味的形式”这个理论是英国美学家、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其理论著作《艺术》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艺术作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造型艺术而言,指由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纯粹关系,所谓“意味”则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造型艺术十分重视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诸如对称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使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从中获得丰富的视觉美感,达到作品的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最后的晚餐》就彰显了形式美,整个画面有一个显著的焦点,那就是耶酥,其他人物从这个中心依次展开,人物动作各异又达到了惊人的统一。



评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杰作——《最后的晚餐》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