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一个人老了》诗歌赏析   (2011.11)

2012-10-08 08:53阅读:1,155

抒情短诗《一个人老了》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整个社会来看,当时的中国处于激烈的变革时期,风云变幻的大格局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而对于诗人自身来说,这一时期正是其创作风格的转型期,这之后长诗的创作逐渐增多,叙事性增强,表达思想较之前更为深入、开阔,诗风也更具玄学意味。这首诗作为转型期的作品,初步集合了两个时期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于存在与生命本质的思考。

形式上,这首诗具备西川诗歌的一大特点——对仗工整。“一个人老了,在目光和谈吐之间,在黄瓜和茶叶之间,像烟上升,像水下降”,对仗的运用在《一个人老了》中十分普遍,但这首诗歌又不是绝对整齐的,灵活的结构、行行之间的跳跃让整首诗歌有了节拍,读来朗朗上口。“一个人老了”在段首、段中、段尾的反复出现增强了各段之间的联系,使首尾遥相呼应。“要他收获已不可能,要他脱身已不可能。一个人老了,重返童年时光,然后像动物一样死亡。”错落有致的结构和整齐的对仗交互,使整首诗歌洋溢着和谐的韵律美。
其次,作者运用大量与死亡、衰败有关的意象构成了“老去”的意象群。“落伍的大雁”、“熄灭的火”、“庸才”、“静止的机器”、“未完成的画像”,这些意象散发着孤独、衰颓的气息,透过这些意象仿佛能闻到生命老去的味道,这些意象拼凑在一起,为整首诗营造出压抑、孤独、幻灭的氛围,表达出人老去的衰败感和无法抵抗自然规律的无力感。

整首诗表现出强烈的画面感。“当青年恋人们走远,一个人老了,飞鸟转移了视线”,顿时整幅画浮现在眼前——告别了懵懂和冲动,告别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副渐渐干枯的躯壳承载着沉重的阅历踽踽独行于时间的荒原上,四周荒无人烟,空中的飞鸟静静扑腾着翅膀,瞧见那衰老的身躯便冷冷的将视线转移。作者将一句句话穿成一个个动态画面,画面串联起来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剧,剧里上演着老去的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老年心境变化的形象化描写表达出作者对于生命成熟、老去的历程的认识。作者并不认为老去是消极的,“他有足够的经验评判善恶”,变老的过程也伴随着阅历的丰富和对世界更透彻的体悟,但这种体悟散发出亡灵的气息,“生命的大风吹出世界的精神,唯有老年人能看出
这其中的摧毁”,有怎样的心态便看出怎样的物象,不同年龄阶段都会选择性地看这个世界,老年人看到的就是尘封的模糊回忆、“小木盒”中死亡的召唤。一个人老了,老去的过程便是一段历史,一个人老了,“他的骨头已足够坚硬,撑得起历史,”但这历史岂是后人所能完全了解并参悟的,刻在石碑上的盖棺定论,只能是“不属于他的箴言”,而他则“像动物一样死亡”,即使承载再多的智慧和故事,仍逃脱不了自然规律的限制,空空地来,空空地离去。整首诗并没有情感的大波澜起伏和喷发,却在沉静而深刻的抒情中传达出作者对于”老去”的哲思,这种思考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也启发我们思考生命的本质。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