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心理学有一些了解,可能会在很多书籍和文章里面都看到一个观点:要学会「接纳自己」。
可能有人对此会有疑惑:究竟什么才算是「接纳自己」呢?认为自己有缺点、有毛病,希望改正,这是不是就不算接纳自己?如果一味地追求接纳自己,会不会变得得过且过,失去上进心?……
01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制定计划,但无法实施或是拖延的时候会自然地责怪自己。它的本质是一种矛盾:「我认为我能做得很好」跟「我实际上没有做得很好」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得我们的行为违背了大脑的预期,产生了一种不和谐。但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能做得很好」的这个预测,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大多数时候,这个「预测」都是在这件事情取得结果之后才发生的。我们往往是先做完一件事情,得到一个结果,对这个结果不够满意,回头审视整个过程,认为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 这才产生了这种心理状态,对不对?
那么,在我们的这个「预测」里面,那个更加「优秀」的自己,那个能够在各个节点都选择正确决策,极富行动力,绝不犯错,从而能够取得理想结果的「自己」,真的存在吗?它其实并不存在,只是我们对记忆和经历进行选择性的润色和修饰,所塑造出来的一个「理想自我」罢了。
可能有人对此会有疑惑:究竟什么才算是「接纳自己」呢?认为自己有缺点、有毛病,希望改正,这是不是就不算接纳自己?如果一味地追求接纳自己,会不会变得得过且过,失去上进心?……
01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制定计划,但无法实施或是拖延的时候会自然地责怪自己。它的本质是一种矛盾:「我认为我能做得很好」跟「我实际上没有做得很好」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得我们的行为违背了大脑的预期,产生了一种不和谐。但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能做得很好」的这个预测,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大多数时候,这个「预测」都是在这件事情取得结果之后才发生的。我们往往是先做完一件事情,得到一个结果,对这个结果不够满意,回头审视整个过程,认为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 这才产生了这种心理状态,对不对?
那么,在我们的这个「预测」里面,那个更加「优秀」的自己,那个能够在各个节点都选择正确决策,极富行动力,绝不犯错,从而能够取得理想结果的「自己」,真的存在吗?它其实并不存在,只是我们对记忆和经历进行选择性的润色和修饰,所塑造出来的一个「理想自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