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红楼梦》不知礼仪轻佻恶俗
2010-07-05 09:27阅读:67
为了认真写点剧评,我终于把新剧《红楼梦》第二集认真看了几遍。李少红导演及其剧组肯定注意到了,这几天网上对新《红》剧一片骂声。我觉得,情绪化的渲泄徒逞口舌之快,并没有多少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新《红》剧成也好,败也罢,需要有人认真负责地评点总结,如此才可以指望将来拍出真正成功的作品,真正尊重原著、弘扬经典的作品。
新《红》剧的头两集,李少红导演公开宣称是制片方“最花心思的,这两集改动不下十次”。以我对第一集的观感,制片方实在是无所用心的,改动不下十次还这么糟糕,只能说明剧组的整体水平实在是平庸得令人发指了。
第二集又是匆匆忙忙地演绎了小说两回多的故事,包括三个重大情节,即宝玉黛玉初会、贾雨村胡乱判案、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老实说,整整一集让我看不到任何可圈可点的精彩之处,相反,却继承并发扬光大了第一集的荒谬绝伦和惨不忍睹。以下我想从几个感受最深的方面略谈一谈个人意见。
一、不尊重原著对人物年龄外貌的描写,使新剧的荒谬绝伦进一步显示出来。
我已经反复讲了,林黛玉进贾府是七岁,贾宝玉八岁,稍后到来的薛宝钗是十岁,这个文本事实必须要严格尊重,否则电影电视中就会出现极其荒谬的情景。
第二集中贾宝玉一出场,我的个天呐,那个头怕是有1.7米!比黛玉、王熙凤、秦可卿等足足高了半个头!那模样看起来也有十四五岁了!
且不说这个新宝玉尖嘴猴腮的模样与小说原著“面若中秋之月”相去甚远,这个年龄和个头实在是太离谱了。比较一下原著的描写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比如摔玉一场戏,小说的描写是:“贾母急的搂了宝玉”,“宝玉满面泪痕”。新剧中的宝玉年龄这么大,个头这么高,贾母能去搂他吗?搂着还像话吗?所以新剧的处理就只能是让老太太站在小伙子跟前摸一摸了。这样的处理,使得原著中宝玉的任性和贾母的溺爱完全表现不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出来。
又如,剧中秦可卿带着贾宝玉去自己卧房里睡觉,如果宝玉是个七八岁的小男孩,那么整个情景都显得自然,可是贾宝玉比秦可卿高出半个头了,秦可卿也只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媳妇,带这么个大小伙子进自己卧室睡觉,成何体统?
小说原著安排十岁半的小男孩贾宝玉在秦可卿充满性暗示意味的卧房中睡觉和梦遗,这是有深意的,是婉转地描写了秦可卿的性感妖冶,同时暗示了后文贾珍与秦可卿的奸情。你们想一想,一个妖冶性感的小少妇能让小男孩发春梦,那老流氓贾珍不是更加如饥鼠一般?
再如,按红研所校注本第十四回,宝玉“猴向凤姐身上”要令牌,凤姐则说“我乏的身上生痛,还搁的住你这揉搓?”——你们想想,若按电视剧中宝玉这年龄和个头来演,那像个什么样呢?校注本第二十二回末,宝玉在凤姐面前撒娇,“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你们想想,按电视剧中宝玉这年龄和个头,这不是一再公然大搞性骚扰和乱伦么。
新剧剧组在人物年龄的问题上无所用心,故而进退失据,就只能干出从内容到精神都严重背离原著的事情来。
二、新剧完全没有演绎出一个“诗礼簪缨之族”最基本的礼仪规范。
第二集有好几个大场面戏,如黛玉初见贾母、宝玉初会黛玉等,总是人声鼎沸,笑语喧阗。我一边看一边想,这个编剧就没明白,如此处理是非常荒唐的,完全违背了一个“诗礼簪缨之族”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当然也严重背离了原著的描写。
想必编剧还记得,林黛玉注意到了贾府上下都是“敛声屏气”,吃饭都是鸦雀无声,一派静穆的气氛。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诗礼簪缨之族”的教养和规范。
俗话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这礼仪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大事的方方面面,巨细无遗。小说《红楼梦》对此做了非常多的描写,如小辈们要给贾母等长辈早晚请安,各种集体场合中有尊卑鲜明的座次,等等。不要说是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一般平民之家也知道基本的礼仪规范吧,比如坐有个坐相,站有个站相,长辈面前不起高腔,等等。
可是新《红》剧的贾府就不是这样,看起来一群人在一起时一直是嘻嘻哈哈,晃晃荡荡,不成体统。我不是要故意挑剔新剧的毛病,而是因为导演编剧完全就没明白小说作者如此费心费力去写各种礼仪状态,究竟有何深意。其实这个深意,作者早通过小说人物之口表达出来了。
第七十五回,尤夫人对李纨讲:“我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假礼假体面,究竟做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在我看来,尤夫人这句话,简直是代作者本人讲出来的,是整部作品的一句点睛之笔。整部《红楼梦》不正是在深刻尖锐地揭示出贾府及其所处的整个“圣世”的假相吗?讲假话,行假事,做假人,正是贾府上下及“圣世”上下的荒唐丑态。
导演编剧不明白这个用意,所以也不用心用力去表现贾府的假礼假体面,因此新剧当然不会有什么批判力。不按照原著的描写去表现贾府的假礼假体面,新剧的处理导致了另一个严重后果——贾府上下看起来真像一个莺嗔燕语的丽春院,贾母就是举止轻率的老鸨。
这一点,在第二集编剧脱离原著妄拟的一段情节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剧中宝玉和姐妹们在一起玩蒙眼摸人的游戏,贾母竟然还让贾宝玉摸来摸去呢!如果剧中的宝玉是个七八岁的孩子,那我还稍微能接受这样的情节设计;可是剧中的宝玉是170公分、十四五岁的小伙子呢!蒙上眼在姐妹身上摸来摸去,可能吗?合理吗?
最强调礼教的贾母,再怎么溺爱孙子,也断然不能允许这种丑行;就算林妹妹让宝哥哥摸,宝姐姐也断然不能允许宝弟弟碰她一个指头。“男女授受不亲”,这基本的礼仪在剧中的贾府荡然无存,那贾宝玉仿佛成了“天上人间”的唯一贵宾!
三、重要人物的刻画全无神采彻底失败。
《红楼梦》原著对于每一个出场人物都有精心细腻的刻画,使得人物性格鲜明,特征突出。小如门子的工于心计、贾雨村的奸诈虚伪,大如王熙凤的恃宠专权骄横跋扈、贾宝玉的神采飞扬任性骄纵、林黛玉的心灵神慧谨小慎微等等。
小说原著是在纸质平面上用笔墨对人物做多层面多角度的立体化处理,然而原本是综合艺术门类的电视剧《红楼梦》却对人物做了平面化的处理,使得小说人物不但神采全失,而且尽弃了原著作者对于各种人物的褒贬爱憎。这是电视剧在精神实质上严重背离原著的典型表现之一。
例如,王熙凤的出场,小说有林黛玉的所见所感、贾母的戏谑评点、王熙凤悲喜自如的自我表演等等。可是新剧《红楼梦》有什么呢?最多的镜头就是王熙凤拉着林黛玉背台词的近景半身像!
你们就不能拍一拍王熙凤掏手帕拭泪的肢体语言吗?你们就不能多用几个角度的镜头来突出凤辣子的嘴脸吗?你们就不能合理想像发挥一下,用周围人物的表情特写来稍微表达一下作者对凤姐的褒贬爱憎吗?
小说原著描述王熙凤“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你们看看电视剧,哪有半点神采?
等到宝玉出场,电视剧又是如此处理,死板板的近景半身像,极不自然地背台词,一个原本聪明俊秀又刁蛮任性的小男孩,被电视剧活活整成了一个呆呆傻傻的花痴恶少。
编剧的不用心,使电视剧漏过了小说中不少刻画人物的精彩小细节,举一个小例子——你们还记得贾母和宝玉前后分别问黛玉念书时,黛玉的回答吗?小说的描写是:
(1)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2)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你们可曾认真想过,这两个小细节描画了贾母和黛玉什么样的特点?化妆品批发电视剧有那些脱离原著胡编乱造的劲头,为什么不多在这些原著的小细节上用用心用用力?
缺乏对原著深入细致的体会和把握,缺乏编剧和摄影的表现力,使新剧《红楼梦》显得粗制滥造,小吃车甚至比完全失败的87版电视剧还不如。好口味多功能小吃车我原以为,在影视技术更为发达进步的今天,全面超越旧版电视剧应该不成问题,可是我们现在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还需要继续看下去吗?
更多赚钱项目请浏览http://www.s6.cn
我的其它精彩博文
来源:(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67899910100kkrj.html?vt=4)
- 科学家为啥说姚明家孩子未必是小巨人_金榜题名_新浪博客
化妆品批发中的猫腻你能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