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比河南省越调剧团《双灵牌》还要早的襄县越调《东庭恨》版本

2014-04-08 15:48阅读:144,859

天下午,我收到网友“乐戏”看了我的博文《说戏:越调<双灵牌>(改编后叫<春风扇>)》后,在评论中对我说:“省越调剧团的不是最早的,上世纪80年代襄县越调剧团演出了《东庭恨》上下部,省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演员阵容强大,郭宝霞饰高珍,杜朝阳饰梅重,还有须生名家李怀善加盟,唱腔极富越调韵味和地域特色,尤其是郭宝霞所饰演高珍哭灵一段极具风采,板式运用得当,演员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个人认为这个版本是最好的。”
随即我就找出了《东庭恨》视频,果真还是那出《双灵牌》,于是我作为对上篇的补充,遂写了这篇博文。 一出戏原有五个名字:《红书剑》、《二进士》、《抱灵牌》、《双灵牌》 、《春风剑》,再加上今天才知道的《东庭恨》,共六个,真让戏迷摸不着头脑。看来有必要对戏名进行规范,以便于普通观众搜索。【小宝注:在我准备发这篇博文时,又发现了南阳社旗越调剧团演出的《奴祸》,演绎的还是这出戏,这样算来,《双灵牌》就有七个戏名了。之所以取名《奴祸》,可能是因为杜智原是高珍手下的“秘书”(属于仆),这桩冤案由他引起之故。《奴祸》有关资料也附在最后】
上篇博文写道:越调《双灵牌》这出戏最早可查找出的文字资料是:1955年河南襄城县越调二团,演出剧目里就有《红书剑》这出戏。之后,越调老艺人史道玉(1906~1982)有1956年《抱灵牌》录音。

◆◆◆史道玉《抱灵牌》珍贵录音◆◆◆

这段录音是1956年录制,由邓县越调剧团史道玉(饰高珍)演唱,四弦手是谷志学,月琴是王德谦,是越调《抱灵牌》的最早录音,所以显得十分珍贵。遗憾的是,这个唱段刚开了个头,只几句就完了!如果有网友收藏,不妨将全段录音上传到网上,让我等欣赏欣赏嘛。



网上可以找到对这段戏的点评:在《抱灵牌》高珍哭的唱腔中,他对传统的“哭腔”、“滚白”加以改进,并融汇一起,唱中有哭,哭中有唱,古朴而富有新意。这只能停在文字方面,更深入理解就谈不上了,因为只能欣赏这几句。
(一)襄县越调1982年《东庭恨》版本唱段资料
襄县越调《东庭恨》(1982年资料)
上部:李怀善—高珍、杜朝阳—梅仲、孙云—徐月娘;
下部:郭宝霞—高珍、杜朝阳—梅仲
这里原想插入一张李怀善(饰高珍)和杜朝阳(饰梅仲)的剧照,但搬不过来,只能给你个链接,自己去搜索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111/11/6981466_163523044.shtml,搜索出后,第四张就是。
襄县越调《东庭恨》 - 唐小宝 - 唐小宝说戏
越调表演艺术家李怀善先生,在1982年版本上部中饰演高珍,在最后《东庭恨》全剧中为艺术指导。


下面请欣赏1982年版《东庭恨》两位艺术家的唱段及唱词。
1、襄县越调《东庭恨》1982年录像资料 李怀善饰演高珍


【匹配唱词】
高珍唱:
奉旨意/管刑庭/上任新安,炮声响/道鼓鸣/甚是威严。
高珍我/坐八台/愁眉难展,想起来/东庭院/怒火腾翻。
谁料想/小梅仲/德行突变,伤天理/灭人伦/禽兽一般。
似这等/伪君子/怎把民管,想到此/怎不叫/我意冷寒。
更可恨/徐月娘/太太轻贱,背着我/与梅仲/暗暗勾连。
狗贱人/已死去/了我恨怨,忆往昔/手足情/叫人留恋。
高珍我/至如今/成了孤雁,喜的是/杜书吏/在我身边。
他对我/如亲兄/知寒知暖,博学深/见识广/干将一遍。
看起来/高珍我/还算有眼,也不枉/在寒窗/苦读圣贤。
只要有/得力人/随我相伴,百姓们/就不会/遭受屈冤。
人役们,加快步/新安府赶,
(丁香拦轿告状,对白略)唤过来/喊冤人/细问细盘。
丁香唱:
丁香女/在轿前/泪如雨淌,大老爷/听民女/诉说冤枉。
家住在/定陶县/洛川集上,母女俩/开小店/苦度日光。
昨夜晚/有一人/装模作样,进小店/强逼我/结拜成双。
我的娘/不依从/好言劝讲,那歹徒/持宝剑/欲把娘伤。
…………
2、襄县越调《东庭恨》1982年录像资料 杜朝阳饰梅仲(杜朝阳是申凤梅的男弟子)




【匹配唱词】梅仲唱:

秋风飒飒/月色黄,竹影绰绰/映进窗。
良宵美景/惹人醉,风吹海棠/送清香。
但愿仁兄/夜归来,弟兄相聚/话衷肠。
忽听谯楼/更鼓响,声声把我/情意伤。
独坐书房/心不爽,漫翻诗书/消夜长。



(二)襄县越调《东庭恨》全剧视频欣赏
襄县越调《东庭恨》全剧视频分上下两部,总时长284:24分钟,说明演完此剧要两个晚上。
这个版本是按1982年版本重新排演的,制作年代不详,估计应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字幕为电脑排版。
艺术指导是王新德和李怀善。演员上下两部有调整,两位重要角色高珍与梅仲的扮演者互换,杜智的扮演者也有变化,详见下。
1、襄县越调《东庭恨》上部
高珍——张秋香 梅仲——郭翠霞 徐月娘——王桂玲 杜智——段国民



2、襄县越调《东庭恨》下部
高珍——郭翠霞 梅仲——张秋香 徐月娘——王桂玲 杜智——赵克庆

(2014年4月8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


【附后】南阳社旗《奴祸》资料


百度出来下面资料:《奴祸》根据越调传统戏《抱灵牌》(又名《哭灵牌》、《二进士》、《红书宝剑》)改编、整理。说的是新安知府高珍不辨善恶,误中小人圈套,听信妻子徐月娘与同窗好友梅重有染,将妻子休出家门,导致跳水自尽;又以行奸杀人罪,将好友屈死监牢。真相大白后,高珍痛不欲生,怀抱二人灵牌,大街哭祭,告罪天下。《哭灵牌三叩首悲声大放》是高珍哭灵牌时所唱。主人公深刻检讨自己,愧悔不及,肝肠寸断,恨不能以死换得爱妻和好友生还。
由此看出,《奴祸》还是那出《双灵牌》。本剧只有录音,我选出了剧中第五段录音(即高珍哭灵),唱的确实很好。这段“哭灵”是最长的,关于唱腔安排及特点,网上有详细说明,也贴在下面。
音频:越调《奴祸》5

唱段由[滚白]→[阴司板]→[乱弹垛]→[紧原板]→[哭腔]→[紧原板]结构而成。[阴司板]部分包括[阴司板]和[慢板]的第二、三腔――如前所述,按照越调艺人的约定俗成,[阴司板]之后的[慢板]腔句,被视为[阴司板]的一部分,或者说凡有[阴司板]演唱的[慢板],统称为[阴司板]。唱段中的所有板式,在具体的情感表达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化。如[阴司板]部分的 “麻冠孝服涕泪交流若痴若狂” ([慢板]第二腔),即突破传统的两腔节结构,变格为5个腔节;第二次[紧原板]里的“大鬼捉拿小鬼绑,刀山油锅见无常。倘若地府能替死,我带罪身赎你再还阳”,其中部分腔节发生了紧缩的变化。等等。除此而外,板式之间的衔接过门多被省略;[哭腔]及整个唱段的落腔句以“紧打慢唱”演唱,而以“サ”记谱,为演唱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
唱腔设计在情感处理方面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为了强调主人公的愧悔交加、痛不欲生和泣不成声的神态,多次使用重复演唱表述高珍错谬行为的词语,如“犯法绳将贤弟狠狠捆绑”的“狠狠捆绑”、“我不该养虎成患把亲人伤”的“养虎成患”及[滚白]中的“叫了声贤弟”中的“贤”字等,有效地表现了主人公悔恨莫及的神情。另外,在唱腔旋律上,吸收了下路调著名生角演员史道玉《抱灵牌》中的一些唱法。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