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余生不长,请和聊得来的人在一起(1)|庞金玲

2024-06-17 22:53阅读:
余生不长,请和聊得来的人在一起(1)|庞金玲
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坐在你旁边,你却忙着玩手机
手机代替不了你和家人、朋友的感情,
代替不了大自然带来的恬淡舒适,
也代替不了让你取得成功的努力和勤奋,
放下手机,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一、我们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网络社交上,反而忽略了身边真正关心我们的亲人。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段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令人莞尔之余,又多少有些凄凉。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能遇到或看到这样一番景象:
朋友聚餐时,入座后,人人都抱着手机滑来滑去,无话可谈;
与伴侣约会时,总是忙着回复微信上的各种消息;
回家看望父母时,总是离不开手机的呼唤,转身就看不见父母的失落;
晚上睡觉时,与爱人背对背,各自拿着手机刷抖音、微博、朋友圈,困意来时,手机一放……
这已经是我们大多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我很认同“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这句话,虽说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姿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不可否认的是,信息社会的到来,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使我们坐在家里,动动手指,也能与千里之外的人谈天说地。表面看起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可心与心的距离却变得越来越远。
我们在不同的社交App上分享着自己的动态,为了陌生人偶尔的点赞和称颂而心满意足;我们为了几块钱的红包而激动无比,我们对着抖音上的段子傻笑……我们忙于社交,忙于查看时讯。
无意间在网络王国中建立了自己的人设,全然忘记现实中的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等到夜深人静,关上手机的一瞬间,才叹息着一天又过去了,无声无息间消磨着自己的大好青春。
曾经,在某一个傍晚,我想约一两个好友出门吃饭,可当我翻遍所有的通讯录,竟没有一个适合的人选。当时的我,深感无力,依稀记得网络还未如此发达的时候,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那时的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给想念的人打电话,一讲就是一个小时,从未觉得关系疏远,更别说想吃顿饭都要翻遍通讯录了。那个年代,虽然网络不发达,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非常难得的。
而现在,即使我们有再多的微信好友,却很难找到一个可以随意分享心情的人。我们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网络社交上,反而忽略了身边真正关心我们的亲人,多少个日子,他们打电话对我们嘘寒问暖,可我们又何曾抽出时间陪伴他们呢?
真实的世界才是我们的最终归宿。如今的我,更喜欢和父母或朋友在一起,沏一壶清茶,面对面地坐着聊聊家常。
人的情感与温情在科技进步的潮流中倒退,如果用一些看上去低效的方法与世界连接,与亲人相依,反而更让人感觉踏实。
二、除了网络里的虚幻世界,我们还有真实的生活。
“别拿着手机聊天了,看你一天到晚坐在那,伤眼睛。”妈妈对我唠叨着。
我刚和朋友聊得起劲,正商量着周末去哪玩,被妈妈这么一说,只好匆匆结束了聊天,老老实实地站起身。忽然间,我有些头晕目眩,看着妈妈切菜的背影,眼睛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酸涩。
其实,我还在读书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叮嘱我少玩手机,多到外面散步和运动,这样才对身体好。这些话,一直说到今天。
现在的我已经参加工作了,他们还是关切地注视着我,怕我生病,怕我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而我却在工作之余,把时间全部投注在微信和抖音上,偶尔回家也是吃完饭就走,要不就是打开手机刷微博。
每当这个时候,父母都会给我削好水果,叮嘱我要多注意眼睛,我却懒于应付,只是余光中瞥见他们望向我的慈爱的眼神,其实他们是想多和我说些话,却又怕我不耐烦。那时的我更在意网友的评论,急切地回复着网友的各种问题,恍惚间,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偶尔双休日在家休息,我也是在家上网,妈妈无可奈何地对我说:“注意眼睛,注意眼睛啊,眼睛坏了就可怜了。”而我却置若罔闻,想放下键盘,却又忍不住多玩一会。她实在看不惯了,就吼我:“能不能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回来了也不跟我说一句话,就知道上网!”
而沉溺网络的我哪听得进这些话,十分烦恼地向她说:“不要管我,你知道什么,忙你自己的事去!”气氛霎时凝固,见我不思悔改,她摇摇头推门出去了,傍晚时分才推开门喊我吃饭。
自那时起,父母对我的唠叨格外少了,只有在我放下手机时才趁机跟我说几句话。现在想来,我为当时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那时的我就好像走火入魔了一般,听不进任何外界的声音,也不关心父母,很少与他们说话散步。他们就像是和我处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我从未认真地去了解他们。
记得有一次爸爸过生日,我提议一家人去外面餐厅吃饭,父母欣然同意了,我带着他们走到餐厅,一直和他们说话,就连吃饭时也没有停止过。爸爸那天特别高兴,一直讲我小时候的事情,我也告诉他们工作上的趣事和见闻。
一顿饭吃完,我终于感受到久违的的温馨,那是虚拟的网络无法带给我的。
那天,直到临睡时,我才打开手机,只见微信空空,并没有人找我聊天,也没有人在社交平台上给我留言评论。我翻开几个朋友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们周末都是陪家人或朋友出去游玩了,我顿时清醒,以前的自己,实在是失去得太多了。
于是,我走出房间,见父母还没睡,又和他们聊了一会。
对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机会上升到“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坐在你旁边,你却忙着玩手机。美国作家克蒂亚·赫特(Ktia Hetter)曾坦言:“我不需要利用冻火鸡治疗法来戒除手机瘾。”现在的我也是一样,在我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光里,我不会拿起手机,而是脸对脸、眼对眼地谈心。
三、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都需要交流。
其实不光是亲情、友情,很多“爱情”也受到了“手机”的干扰。
如今,在各种场合下,我们都能看见一对情侣或夫妻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但两人手里却各自端着手机。大多数时候,一方说话,另一方“嗯嗯”地应付着,看似对答如流,但当你追问对方自己说什么时,他却完全不知道。
手机除了沟通以外的功能,原本是用来帮助我们铭记或储存那些美好记忆的,然而当家人不再交谈,爱人不再相望,我们都低头望着手机的时候,又错过了多少个本应欢笑或感动的瞬间呢?我曾经参加过一场婚礼,新娘和新郎还未换下礼服就已经拿起了手机,各自一顿乱拍,上传到朋友圈。
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与爱人之间的亲密是否只停留在肉体的层次,没有任何精神层面的交流?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想必在某一个夜晚,你也曾为这样的生活而感到迷茫与彷徨吧。
幸福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能吃到一起,能睡到一起,能一起哭一起笑,能一起吵一起闹,有欢声笑语的闪耀日子,也有沉默却很舒服的时刻。和一个宁愿玩手机也不愿意和你聊天打闹的人,相处起来多么无趣,比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都孤独吧。
四、放下手机,你的人生将更精彩纷呈。
当然,在人群里,一个人为了掩饰自己的孤单而选择玩手机,这是一种人性,你我都不能幸免。但最让人心寒的一种情况是:两个原本亲近的人,坐在一起,却各自拿着手机,共同沉默不语。
在生活中,我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手机不离身,一心扑在虚拟的世界中,却无视现实中美好的风景和人,看到网上有人晒幸福就开始抱怨:“我怎么就没有这种运气呢?”
其实谁都不是老天的宠儿,当你放下手机,回归现实后,你才会知道,幸福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每一个平凡的细节中。
夫妻、情侣之间,吃饭时各自拿着手机,即使是睡觉,也是背对背拿着手机,“刷”累了就放下手机,在无声中睡去。朋友之间,偶尔联系都是借助于微信,好不容易聚到一起时,却把时间都浪费在“各种拍”上。手机只是机器,代替不了温度,更代替不了情谊。朋友圈里的几十个赞,也代替不了相见时一句随意的调侃;网络上不断更新的潮流用语,你可曾亲口对另一半说过?朋友发了一个段子,怎么会比一起聊天时的“糗态”更让你会心一笑?网友们的留言,如何比得上父母一句句唠叨带给你的温暖?
如果在这本书的开始,你能在这篇文章里体会到我的苦心,那么我想“厚颜无耻”地在这里发起倡议:每天远离手机一小时。
放下手机,多和家人、朋友面对面沟通,增进感情;
放下手机,多走到户外,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放下手机,你的人生将更精彩纷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