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箴言(上)
2025-04-05 20:34阅读:4,679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
【释义】
粥饭是世界上第一等滋补人体的东西。早上喝粥最养人,北宋张耒曾经在《粥记》中写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晋·葛洪《抱朴子》
【释义】
调养身体,修养心性,一定要认真从小事做起,不能因为细小的好处过于平常,就不予以足够的重视;不能因为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小,就不认真提防。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明·高濂《尊生八笺》
【释义】
知道享受安逸并保持满足的人,是获得安乐的根本。它强调了在生命中享受平静和满足感的重萧要性,而这种平静和满足感可以通过保持内心的平和、享受生活中的细节和享受自然之美等方式获得。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明·胡文焕《养心要语》
【释义】
当人的“精气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神”饱满时不会暴饮暴食,也不贪色纵欲,并且保持精力旺盛,就像神仙一样逍遥自在。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释义】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的意思就是,与其等到生病后才积极诊断治疗,不如在没病的时候就摄取养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清·尤乘《寿世青编》
【释义】
涌泉穴是精气生发出的地方,睡前可以左右脚互相按摩百次。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释义】
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懂得衣着与养生的关系,认为衣服的厚薄应该随时节且适度。暑天不可穿太薄,寒天不可穿太厚。衣服要和外界气候,有个适应度,不可过于极端。
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
——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释义】
春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因此要顺应自然,晚点睡觉早点起床,在庭院中散步,放松头发和身体,以适应春天的气息,促进身体的生机。
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释义】
通过在美丽环境中阅读和修身养性是延年益寿的最佳方式。
寒欲渐著,热欲渐脱。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释义】
天气转冷了要渐渐加衣,天气转暖了要渐渐脱衣。从腰腹部以下至足踝处常得使之感到温暖,胸脯以上至头部常得使人感有凉意,但凉意不应是变成冷冻感,温意亦不应使变得燥热不适。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释义】
保养性命的方法是,不要一时行走太久,不要久坐、睡卧太久,不要注视太久、凝听太久:不要强行食饮、过多喝酒沉醉;不要太忧愁、太哀怨和思念。总之,事要有个度,不要太过分。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清·刘承干《嘉业堂丛书》
【释义】
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饮食确实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环。
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释义】
越想尽快入睡,越睡不着,只有心情放松下来,消除一切思虑,即先睡心之后,才能真正的渐渐入睡。
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
——明·王文禄《医先》
【释义】
养生贵在养气, 养气贵在养心, 养心贵在节制欲望, 节制欲望来保养元气。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但自不可过耳。
——明·吕坤《呻吟语》
【释义】
心要常常操持,身体要常常劳动。心越加以操持就越精明,
身体越劳动就越强健但是这一切自然都不能太过分了。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释义】
当心情紊乱时,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当保持平静的心态时,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释义】
当人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时,必然是因为自身的正气(即抗病能力)已经虚弱,这些致病因素才会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
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释义】
邪气与正气相互损伤,欲望与本性相互为害,不可能两者同时并存,若是一个树立,那么个必然废弃。因此圣人减少欲望,按照本性来对待任何事物。
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清·吴瑭《温病条辨》
【释义】
父母对子女溺爱有余,唯恐小儿冻饿,穿得过暖,喂得过饱。 殊不知过暖则汗出,汗出则易感受风寒。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释义】
惜气、存精、养神、少思、寡欲、静心,是延年益寿的核心。膳食要规律,营养须平衡,食勿过量,饥饱适中,味勿厚重,清淡适宜,饮酒宜少,切莫贪杯。经常保持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心情,玩笑要开,戏言要说,心胸要大,不生气,不急躁,不忧愁,不抱怨。当身处逆境、无权无势、闲坐冷板凳的时候,不必计较别人的冷漠和世态炎凉,不要过问令人烦恼无谓的闲杂事项,乐得自在逍遥,乐得休闲养身、延年益寿。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明·万全《养生四要》
【释义】
“五谷”是植物的种子,物之精华也,是最基础食材,是推动人体健康的生命源泉,多食养生;“五果”是果实,辅助食材,可促进消化,但多食易生湿;“五畜”是肉食,增益食材,可补益精血,但多食滋腻伐胃;“五菜”是蔬菜,补充食材,可疏通气血,但多食清利。食材的特性应与人体体质特点相合,才能达到补益精气的效果。
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
——宋·蒲虔贯《宝生要录》
【释义】
佛门规定右侧卧,名之曰“吉祥睡”。人的心脏在左侧,如果左侧卧则可能压迫心脏。
曲膝侧睡,会增加气力。
我命在我,不在天。
——《抱朴子·内篇·黄白篇》
【释义】
人的生死存亡、寿命长短,不决定于天命,而在于自己。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唐·张湛《养生要集》
【释义】
晚饭不要吃得过饱,对身体有好处。
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
——东汉·华佗《中藏经》
【释义】天是阳气的祖宗。地是阴气的归属。阳是生长的本源。阴是死亡的根基。在天地之间,阴阳相互辅佐调和的,是人啊。人取得天地之阳气的就生,取得天地之阴气的就死。
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
——明·吕坤《呻吟语》
【释义】
天地万物生存的规律,都是由舒缓从容而发端,由急迫仓促而衰亡。急迫仓促,是生命衰亡的征兆;从容舒缓,则是活力朝气的象征。
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
——明·王蔡《修真秘要》
【释义】
要经常运动,要少吃。运动不能疲劳过度,不能吃太饱。
静则神藏,燥则消亡。
——《黄帝内经》
【释义】
心平气和,则精神收藏,精神抖擞。相反,心烦浮躁、情绪不安、焦虑紧张,则精气就会消耗,甚至耗竭消亡。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释义】
虽然经常服药,如果不懂养生之术,也是很难长寿的。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释义】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顺应自然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之气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
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乱。
——战国·韩非《韩非子》
【释义】
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明·吕坤《呻吟语》
【释义】
做事从容的人会有多余的时间来品味事情的结果,而心态从容的人则会有多余的精力来享受生活的乐趣,即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变化和挑战。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频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释义】
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懂得在饿之前而吃东西,在渴之前而饮水。吃的次数多,摄入的食物量就少,不想吃的次数少,吃的次数少摄入的食物量就多。常想吃就会有饱腹感,饿极了就会吃很多。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释义】
饮食能够排除邪气,安定脏腑,灵精神喜悦,明晰志向,滋养血气。
食莫若无饱,思莫若勿致。节适之齐,彼将自至。
——春秋·管仲《管子》
【释义】
不要吃的太饱,也不要思虑过度。用尽,调节适当,自然的心态自会到来。
食不语,寝不言。
——春秋·孔丘《论语》
【释义】
嘴里嚼着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就按时睡觉,不要发出声音。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明·郑宣《昨非庵日纂》
【释义】
用餐后要做三件事情,即饮茶、散步、揉腹,有益身体健康。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释义】
圣人任用心性做事,普通人靠欲望办事。君子一举一动施行正气,小人动作起来充满邪气。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明·王文禄《医先》
【释义】
睡前不过分思考,让内心回归于平静则不至于耗伤气血,扰乱阴阳,损伤脏腑,头发不会变白。
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
——明·高濂《尊生八笺》
【释义】
人的生命应以养生长寿为最重要的事,养生以祛病为最紧要之事。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释义】
善于养生保健的人,能够防止疾病的发生,是古人说为治未病的智者。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明·陈继儒《食色绅言》
【释义】
善于摄养生息的人,首要的是驱除杂念。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释义】
善于服药的人,不如善于保养。
若邪盛为害,则乘元气未动,与之背城而一决,勿使后世生悔,此神而明之之术也。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释义】
如果鼎盛的邪气形成了祸害,在元气未被伤害的时候,与它背水一战,不要使以后后悔,这就是养生根本之道术。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晋·葛洪《抱朴子》
【释义】
忍耐愤怒之情以不损害阴气,抑制喜悦之意以涵养阳气。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