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箴言(下)
2025-04-06 20:16阅读:1,158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释义】
仁人之所以长寿, 是因为他们外无贪欲而内心清净, 心境平定和顺而不失中正, 取天地间的美好东西来保养身体,
所以寿命长久而且身体健康。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程杏轩《医述》
【释义】
人生就像天地一般,温暖和煦则生命旺盛如春天,惨淡阴郁则生命衰竭如秋天。
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释义】人经常做些体力劳动,精神就不外泄,可以集中起来;人经常进行脑力劳动,才能保持高昂的精神面貌。精神就不外移,可以保留下来。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清 梁章钜《退庵随笔》
【释义】
纵欲伤害养生,古今都是一样的。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释义】
人体依靠气来维持生命,所以平时一定要善于保养。养生最忌讳的就是发怒。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清·朱锡绶《幽梦续影》
【释义】
美妙动人的琴声,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有助于养心;娇嫩鲜艳的花朵让人欣赏,可以驱除烦躁情绪,利于养肝;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味觉顿开,可以养脾;针灸按摩可以养肾;山林间的泉水瀑布,净化空气,可以养肺;持刀舞剑常锻炼,可以使人形成勇敢果断的品性,可以养胆。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释义】
不要空腹喝茶,也不要经常吃夜宵。
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释义】
每日加强锻炼,必然会身体轻快,头清目明,筋骨和血脉调达通畅,饮食易于消化,没有壅滞的情况。
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释义】
年轻人的性情,应该收敛而不应该豪放纵畅,这样就可以恪守道德,老年人的性情,应该豪放纵畅而不应该郁闷内向,这样就有利于长寿。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
——唐·张湛《养生要集》
【释义】
保养牙齿,早晚各叩齿三百次。
劳极则精罢,思极则精离,饮食少则精减,房欲频则精耗。
——明·王文禄《医先》
【释义】
劳累过度则精力劳累,思虑过多则精力脱离,饮食少则精力减少,房欲多则精力耗尽。
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
——马王堆汉墓帛医书
【释义】
你要养生延寿,须掌握自然规律。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明·袁坤仪《摄生三要》
【释义】
保养人体的精气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清心寡欲,纵欲过度则肾精下泄;二要劳逸结合,劳倦过度则阴精内消;三要遇事不怒,怒火中烧则精血暗灼;四要戒酒,狂饮无制,伤及肝脾则精气耗散;五要饮食有节,多食油腻之物会损伤脾胃,精血不能化生。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
——明·陈继儒《食色绅言》
【释义】
酒色之类,会让人志气昏沉荒芜虚耗,伤害身体,败坏德行。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明·汪绮石《理虚元鉴》
【释义】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明·胡文焕《续附·养生要诀》
【释义】
戒暴怒能养人的性情,少进行思考焦虑益于养神,少言语聒噪有利于养气,杜绝各种私欲能养心。
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
——明·胡文焕《续附·养生要诀》
【释义】
适量饮水和饮酒,可以减轻脾胃的负担,从而保持脾的健康。定时定量地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从而减少大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保持精神状态稳定和神气的安宁。
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
——明·高濂《尊生八笺》
【释义】
欲望多了会得病,贪念多了会惹祸。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
——宋·官修《圣济总录》
【释义】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人要经常运动,才能保持身材。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
——《素问·五常政大论》
【释义】
病邪被祛除体外后,应以五谷、五果、五菜根据五脏,阴阳情况而食之,以尽除其病,但不要令五味太过或太偏,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春秋·李耳《老子》
【释义】
只要饭可以吃饱吃的好,就不要去追求美味珍馐。只要穿的暖和舒服,就不要刻意追求名牌或者奢侈品。只要住所能够遮风挡雨,就不刻意追求大房子或是铺张浪费。
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释义】
人体的腹部被认为是五脏六腑的中心,是阴阳气血的交汇点,因此腹部对温暖有着特殊的需求。腹部受凉可能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导致抵抗力下降、感冒、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汤泡饭,嚼不烂。
——谚语
【释义】
用汤泡着饭,米饭被泡软,汤泡饭不细嚼,就直接进到胃部,食物本身没有被充分软化,很可能会增加胃肠负担,食物中的养分也不容易被彻底消化吸收。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谚语
【释义】
人的脚部在肢体末端,阳气不容易到达,因此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袭,特别是严冬季节,双脚会倍感寒冷。所以冬天要注意足部保暖,用热水泡脚,按摩足部等,增强身体抵抗力。饮食不洁或不节(过饥或过饱),最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疾病。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调和、适宜,防止病菌侵入。
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
——明·胡文焕《养生导引秘籍》
【释义】
晚上睡觉的时候,用手按摩腹部,叫做干沐浴,可以避风邪。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黄帝内经》
【释义】
早晨人体的正气开始生发,病气逐渐衰退,所以病情会减轻,夜间人体的正气潜藏于内脏,邪气独居于身,所以病情最为严重。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如上古之人, 饥则求食, 饱则弃余可也。苟不知节, 必餍足而后止,
则气味之偏, 害其中和之气, 传化之迟, 斯成苑莝之积矣。为澼为满为痛, 纵一时之欲, 贻终身害。
——明·万全《养生四要》
【释义】
凡有喜好的食物, 不可以放纵口欲, 应当想到病从口入, 惕然警醒, 做到象上古的人饿了就吃, 饱了就剩下多余的,
这样就可以了,
如果不知道节制,一定要饱足之后才罢休,那么食物偏多就会损害体内中和的精气,这样消化迟缓,就造成了郁结的疾病。气血积滞,腹内胀满疼痛,都是由于放纵一时的享受而成为终身的祸患的。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释义】
有深爱的事物,切忌过分投入,同样,心有很厌恶的事物,也不要厌恶久恨,这样都是有损心性和心神的。
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释义】
凡是食物都不能去除咸味,但是要少加使之味淡,淡了则食物的原汁原味都能体会得到。
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释义】
凡是进食,温食胜过冷餐,每顿少吃胜过多吃,熟食胜过生吃,味淡胜过味咸。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
——唐·张湛《养生要集》
【释义】
长在人头顶上的毛发,是血液难送达的末稍,若经常保持正确梳理,不会很快枯白而美好。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
——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释义】
酒喝多了的时候,心智就会迷乱,心浮气躁,容易酒后做出,出格后悔的事情。而茶恰恰能让我们理智清醒,情绪稳定,心态平和,适当的喝茶能提神醒脑,头脑清醒。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唐·张湛《养生要集》
【译文】
思考过多会消耗过多的心神,导致精神疲惫;念头过多会使心志发散,难以集中;欲望过多会干扰清晰的思考,从而损害智慧;事务繁多会让人感到身体疲劳。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释义】
阅读诗歌文章,能愉悦人的心情,大自然能陶冶人的性情,并且可以延年益寿。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释义】
欢乐会使人年轻,烦恼会使人衰老,斗气会让人消瘦,谦让会让人体胖。
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释义】
冬季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垫藏的季节,气候寒冷,水结冰,地冻裂。为了顺应冬季闭藏的规律,人们应该避免扰动阳气,早些睡觉晚些起床,最好等到日出后再起床。
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释义】
冬天不宜过度取暖,夏天也不应贪凉。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问·移精变气》
【释义】
广义上的神,就是指神采。字面意思是有神的人,身体健康;无神的人,就容易患病,甚至死亡。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