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对联故事(7)

2025-04-23 20:24阅读:873
对联故事(7)

罄有鱼
一天,苏东坡一面吃鱼喝酒,一面作诗,忽然间发现自己的和尚朋友朝书房走来,他觉得这里杯盘狼藉,颇不雅观,便将鱼盘子端在书架上,藏好了酒壶、酒杯,装出没有吃喝的样子。谁知和尚早把东坡的举动看在眼里,一进门就故意向东坡请教“蘇”(苏)的写法。东坡边写边说:“草头下面,左边是魚(鱼),右边是禾。”和尚说:“把‘魚’放在草头上面行不行呢?”东坡忙摆手:“哪有这个写法?”和尚便笑着指指书架上的鱼盘子:“那就把它拿下来吧。”东坡恍然大悟,二人拍手大笑,开怀畅饮。
又隔了几日,东坡去拜访和尚,一进房就闻到鱼肉味,但除了一只大罄外,房里没有什么可以藏东西的地方,和尚却不露声色。东坡故意说:“今天请你对一联。”和尚点头说:“请出上联吧。”东坡淡淡一笑,念道:
向阳门第春常在;
和尚很是诧异:“怎么念这个老对子?”顺口对上:
积善人家庆有余。
话音刚落,东坡哈哈大笑,说:“既是罄(庆)里有鱼(余),那快拿出来吃吧!”和尚也笑着拿出鱼来招待东坡,说道:“真是拿你没有办法呀。”


钦差弄巧成拙反遭羞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仰慕他文名的人纷纷而来,使黄州成了文人云集之处。朝廷知道了这个情况,派了一名钦差前来,名为巡视讲学情况,实际是暗中调查苏东坡有什么不轨的行为。钦差三访两查,抓不到苏东坡的什么把柄,想从学生身上找岔子,提出要当面考查苏
东坡学生的学习情况。苏东坡便把学生召来,钦差指着半山的一座白塔,出了一个上联叫学生对: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学生们原以为要考律赋诗文之类的,想不到考的却是对句,一时紧张,对不上来。钦差逐个地问:“你会对吗?”可是学生们个个都伸出一只手来摇。钦差以为可以借此来压一压苏东坡了,很是得意,嘲笑苏东坡道:“学士,你的这些学生……哼,怎么教的?”苏东坡泰然自若地反问道:“他们不是很不错吗?”钦差冷笑一声:“连一个对子都对不上来,还不错呀?”东坡大笑起来:“谁说对不上来,他们个个都对上了,只是你没有领悟过来,你还不如我的学生哩!”钦差十分惊异:“什么?他们不都摇手了吗?对在哪里?”东坡说:“摇手就是默对,我念给你听。”随即吟道:
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钦差不由吃了一惊:这下联同他出的上联对得很工整!本想出苏东坡的丑,却没料到弄巧成拙,显得他连苏东坡的学生都不如。钦差又羞又恼,无颜逗留黄州,不久便悄悄离开了。


秦少游与苏小妹
宋朝词人秦观,字少游,因才华过人,目空一切,单单只佩服苏家父子。他听说苏东坡的小妹苏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才华出众,有心前去看一番。他从扬州来到京城,探知苏小妹要到庙里上香,就装作游方道士前去。苏家小妹一下轿子,秦少游便迎上去,以道士的身份用对联向她化缘: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本想给他点施舍,但细观其言行,觉得可疑,便改变主意,边走边应道: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少游一听,对得不错,便“咬”住不放,又出一对: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苏小妹不屑回顾,只是随口对道: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看着苏小妹走进殿去,秦少游心中顿生爱慕之情,一直等在门口。苏小妹上完香,上轿时,秦少游又上前说道: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见这个年轻道人缠着自己,觉得不像个正经人,心觉厌烦,脱口道:
疯道人凭地贪痴,哪得随身金穴!
秦少游见苏小妹果然名不虚传,便去苏家求婚。到苏家求婚的子弟络绎不绝,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苏小妹在秦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后来成婚时,苏小妹才发现秦少游就是那个“疯道人”。


修改奇联妙句
相传苏小妹偶然写出一联句:
月下杜鹃喉舌冷;
花前蝴蝶梦魂香。
苏东坡称为妙句,并拿此句向宾客们炫耀。王安石知道后,嘱咐仆人说如此如此。
苏东坡送客出来,见门口一人,摆着一张桌子,布标上写着:“专门修改天下奇联妙句。”苏东坡有意难他,当众出示苏小妹的妙句命他修改。那人看了道:“这两句不通!”东坡问:“为什么不通?”那人说:“月下的杜鹃,如果闭着嘴飞的,风吹不进喉舌,何以会‘喉舌冷’呢?花前的蝴蝶,多半还是飞着的,并未睡熟,何以会‘梦魂香’呢?这岂不是不通吗?”众人说:“你是‘专修天下奇联妙句’的,依你看该怎么改呢?”那人说:“要大修还是小修?”众人说:“大修怎样?小修又怎样?”那人道:“大修干脆另作两句,小修就按她的原句改一改。”众人说:“麻烦你就按原句改一改吧!”那人提起笔来,将原句改为:
啼月杜鹃喉舌冷;
眠花蝴蝶梦魂香。
苏东坡是肚量宽广之人,款待了那人之后叹道:“吾自此方知天下之大,奇才之多也。”但他不知道,那修改奇联妙句之人正是王安石的仆人伪装的。


妙题商联
有个商人准备开店做生意,请唐伯虎为他写对联。唐伯虎提笔写下“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岂知商人很不满意地说:“这两句太抽象,最好写看得见摸得着的,多多益善的那种。”
于是唐伯虎想了想,又写道: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堆出堆进;
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商人一看,连连拍手称赞:“这好,这好,这两句太合我意了。”


唐玄宗亲试神童
天宝年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选拔赛,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看。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俶叫到身边问:“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员俶回答说他的表弟李泌年方七岁,才学比自己更高。玄宗立刻派人飞马把李泌接来。李泌来的时候玄宗正与燕公张说对弈,玄宗便让张说以象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学。张说出一上联道: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稍加思索即对: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因为你年纪还小,如果七岁封官,不利于才智的发展。”接着又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大展宏图,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朝重臣。


巧对成双喜
相传,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路过马家镇,见马员外大门口挂着一只走马灯,贴有一副上联: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一时对答不出,却默记在心中。
他赶到考场,主考官指着厅前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曰: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心领神会,便将马家镇的“走马灯”上联,随口应对。主考官听了,拍手叫好。
王安石考罢回家,路过马家镇时,见“走马灯”联仍贴在马员外大门口,喜出望外,便以主考官的“飞虎旗”联应对。该联便为: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马员外见他才华不凡,当即以女相许,并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当新人拜天地时,又报来喜讯:王安石金榜题名了。
王安石心中喜上加喜,趁着酒兴,信手在一大红纸上写下“囍”,贴在大门上,并吟诗曰:“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一副对联,成全了王安石人生两大喜事。


药联良缘
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相传他年轻时在居士山隐居读书。一日王维病了,便上附近街市去买药。来到一家药铺门前,见柜台里侧坐着一位素雅端庄的少女,他心中不禁暗暗称奇:乡村市井怎么有这样的美女呢,实在难得。心中又暗道:不知其学识如何,待我试她一试。于是上前施礼道:
“姑娘,小生今日上街忘记带药方,想凭记忆买几样药不知可否?”
姑娘彬彬有礼笑答:
“方便顾客是医家的本分,敝店虽小但药材齐全,客官只管开口无妨。”
王维想了想说道:“一买宴罢客何为。
宴罢酒酣客当归。”姑娘莞尔一笑答对。
王维接着说:“二买黑夜不迷途。
夜不迷途是熟地。”姑娘不慌不忙回答。
王维继续说:“三买艳阳牡丹妹。
牡丹花妹芍药红。”姑娘紧接答道。
四买赴征万里路。”“万里戍疆有远志。
五买百年美貂裘。”“百年貂裘好陈皮。
六买八月花吐蕊。”“秋花朵朵点桂枝。
七买难见熟人面。”“难见熟人是生地。
八买酸甜苦辣咸。”“世人都称五味子。
九买蝴蝶穿花飞。”“香附蝴蝶双双归。
十买青藤缠古树。”“青藤缠树是寄生。
答对至此,王维连声称妙,买了几味药告辞而去。他暗自思忖:一个民间女子竟有如此才华,自己求学岂能懈怠?从此更加勤奋苦读。后来王维金榜题名,于是穿戴青衣便巾到该药铺向姑娘求婚,两人喜结良缘,传为千古佳话。


添字改联
清朝末年,开封府管辖下一个新捐的知县,为了遮掩他的昏庸贪婪,上任第二天就在县衙门前贴出一副对联标榜自己:
一不要钱,二不要命;
三不要官,四不要名。
没过几天,百姓就看透了他,知道他是一个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狗官。有一天天还没亮,便有人在那副对联上,每句之后加了两个字:
一不要钱嫌少,二不要命嫌老;
三不要官嫌小,四不要名嫌臭。


文丑颜良
清朝末年,太史徐花农到广州任主考官。开平有个姓方的大财主,为了让儿子见太史花了不少银子,最后终于带儿子见到了太史。太史要方公子即席写几个字,方公子就提笔写了“一品当朝”四个字。太史受了贿赂,又见他如此恭维,于是就录取他做了贡生。
大家都知道方公子没有什么才学,所以放榜之日,议论纷纷。那些受了十年寒窗之苦而没有考上的儒生,更是愤愤不平。因为方公子的相貌很漂亮,有人便拿这一点并结合他写文章水平低的事实来讽刺,在榜旁边贴上一副对联:
不嫌文丑;
唯爱颜良。
文丑、颜良都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文丑”字面意思是文章写得不好,而“颜良”字面意义是容貌美丽,用得真是巧妙,尖锐地批评了主考官的徇私丑行。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