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建筑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无论是具有浓厚政治意味的,天安门及其广场,气势恢宏的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霸气十足的紫禁城等等;亦或者是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北海,圆明园;再或者是永远车水马龙的国贸,东单,西单,王府井大街;或许是引领时代潮流的三里屯Village。
在我看来,天坛更具有独特的代表性。
天坛占地273公顷的祭天神庙,比故宫还要大4倍,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外坛墙总长6416米,内坛墙总长3292米。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天坛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结,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建筑和古迹。设计巧妙,色彩调和,建筑艺术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