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大爱润物,桃李满园  ——访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南师大物理系81级校友陈斌老师

2011-11-15 12:41阅读:1,226
大爱润物,桃李满园 <wbr> <wbr>——访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南师大物理系81级校友陈斌老师X

背景介绍:

陈斌,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现任省靖中副校长。
1981年考上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当时正值南师大升为国家本一重点院校,用陈老师的话来说,真是“赶上了,放手一搏,青春无悔”。
从1985年大学毕业到如今,陈斌校长在省靖中已经坚守了25个年头。期间先后任年级部主任、教务处副主任、教科室主任、学校副校长;荣获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泰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泰州市劳动模范、靖江市名教师等多项荣誉,他同时也是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5个春夏秋冬,25年的日日夜夜,陈校长就在省靖中这个大舞台上用汗水和智慧放飞梦想和希望。25年,他见证了省靖中的昨天和今天;25年,省靖中见证了他的坚持和努力。他曾经说过:“多年的教学生涯我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陶冶情操,以‘爱满天下,乐育英才’锻铸信念,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提升境界,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对学生怀揣爱心,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拥有梦想。”这也许就是他在同一个岗位上孜孜不倦,永不懈怠的原因吧。
2011年8月21日下午,南师大校友寻访组靖江分队的成员来到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对这位在教育事业
上孜孜不倦的陈斌老师进行了深度回访。

来自学生时代:
陈老师曾笑着向我们坦言,考上南师大其实并不在意料之中。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上大学就是去读书的嘛。”老师一语道出了作为学生的天职。陈斌老师在求学的过程用简单的八个字概括,即“没有杂念,十分用心”。
学生时代的陈老师和自己的老师们相处很融洽,言谈中提及到一次老师搬家他和同学们也去帮忙。后来回母校探望时,曾经教过他的老师对他也是称赞不已。采访过程中陈老师多次陷入深情地回忆之中,闪烁的泪光中折射出难忘的恩师情怀、同窗友谊。有件事情至今仍记忆犹新:大二下半学年,陈老师曾和班级里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里,大家各自去学不同的科目,然后分别自己扮演老师的角色,把所学传授给其他小组成员。如此一来,大家都能学到很多新知识。而教其他人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的锤炼。这不可不说是陈老师一辈求学若渴的最佳例证。
毕业后,陈老师如期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并不像许多毕业生有太多浮夸的人生目标,陈老师始终坚持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教学这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上,陈老师不知疲倦,马不停蹄,终于跨入了名师行列。而成为名师之后,陈老师更加忙碌:担任学校副校长有一大堆行政事务要处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及省内外、市内外许多单位又经常邀请他外出讲学。尽管如此,他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从不马虎,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也没有懈怠,而是天天走在爬坡的路上,筹划未来的发展,控制今日的行为。
陈老师说:“我能做的就是日积月累,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这样的每天一点点进步使他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面对鲜花和荣誉,陈老师并没有过多的兴奋,他清醒地意识到前路漫漫,他瘦弱的身影在校园里仍然行色匆匆。在教学这条道路上,且行且健,奋力前行。为了更好的担任教师一职,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是为了进一步实现自我发展,陈老师1999年至2001年参加了南师大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为自己全身心奉献的教育事业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寻求为师之道:
作为一名当之无愧的优秀人民教师,陈老师认为,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师生充分享受探索和求知快乐的过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中,教师的智慧在于引领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坚韧的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追求人生的幸福;在师生思维碰撞的课堂中,教师的智慧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实现自我超越的教科研中,教师的智慧在于及时吸纳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反思教育教学实践,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天的行为。
就“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这一问题,陈老师结合自身的切身感受,向我们阐述:爱,是一名优秀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这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乐育英才”铸造了他的信念。陈老师说道,孟子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君子之乐,自己执教于人才荟萃的省四星级高中,自然乐此不疲。他用诸葛先生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陶冶自己的情操,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规范自己的言行,无私地爱着学生,努力于平凡中求非凡,质朴中见光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由此也成为学生心中“最喜爱的老师”。
“当然要想做好老师,光有爱还是远远不够的。”陈老师补充道,“博学也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足够优秀的标准。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说知识是永无止境的。而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社会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老师注重自身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所教学的内容,而应当具备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也应该能很好地向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能力。”
陈老师强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与学生换位思考也是很重要的,老师要经常性地尝试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意见以及前进方向。同时教学过程要付出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从而做出最佳的判断,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对于教师这项职业的理解,陈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套“三大境界”之说:教师最低级的境界是教知识,即授人以鱼;较高境界是教方法,即授人以渔,最高境界是教状态,即让学生通过创新方法去捕鱼。陈老师由衷希望每个老师能达到最高境界,让学生真正爱上学科。而陈老师自己平时教学就是追求这种状态,不靠机械重复劳动,而是侧重培育学生的兴趣;不去急功近利追求成绩,而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有滋有味。
事实也的确如此,陈老师的所思所感给他的教师之路指明正确的道路,其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作为人民出版社新课程培训特聘专家组的一员,陈老师在省内外做了多场新课程培训报告;作为江苏省高考命题专家库成员,参加了08高考试卷的命题工作;作为江苏省专家型学者,担任了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作为泰州市物理兼职教研员,多年来精心指导全市的物理教学,并帮助多名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正是因为陈老师多年来不断追求着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的高度融合,敢于创新,力求完善,使得其最终成长为一个“研究型”、“反思型”、“智慧型”名师。

寄语情深母校:
爱因斯坦曾说: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所有知识全部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对自己母校一直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陈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大学教育培养了学子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师范专业见长的南京师范大学所培养出来的教师俨然已是全国教师行业中的中流砥柱,撑起了中国教育事业的一片天。
现今作为副校长的陈斌老师经常参与教师招聘工作,能更多的接触到南师的师范类毕业生。陈老师表示,就近几年来看,南师大的毕业生尽管很优秀,但在应聘的笔试环节却不占优势。陈老师切实中肯地分析道,南师大的师范生就业意识不如一些本二师范学校的学生强。所以,在得知母校对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成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以及师范生本硕连读模式后,陈老师甚是欣慰。“这样不仅整合了师资力量,使优秀的教师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也使得学科间的隔阂打开,学生既能充分认识到本专业特色,又可以发现其他专业的优势,从而进行互补互助,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得到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整体的视野也被拓宽了。”同时,陈老师也再次强调,“师范类培养模式不能与学生的实际脱轨,一定要让学生踏踏实实地走上一线,增加实践经验。另外,学院可以聘请高水平中学教师等对师范生开设讲座,以增进其一线教学经验,培养出能够更好适应社会、满足需求的人才。”
采访最后,陈老师衷心地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并给正在求学的年轻学子们劝以自己的人生信条:淡泊,是对成功者的良言,对失败者的安慰;淡泊犹如送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使人信心百倍,勇往直前。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淡泊的微笑,它千金难买,因为那是心灵的底蕴!

访谈记录:孙卉
整理:支云龙
2011.8.26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