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玫瑰园》希望在这里遇见你——访天津电台生活广播主持人张强
2011-01-20 15:52阅读:113
“听众朋友好,这里是FM91.1,AM1386天津生活广播,欢迎您走进火爆津门的《相约玫瑰园》开始你的寻爱之旅!张强和丘丘向您问好,愿您晚间好心情!”
每天傍晚六点钟,这承载浪漫的问候就会敲开千家万户,许多听众朋友都习惯地称他们为强哥和丘姐!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就是有着沉稳、幽默主持风格,被人们尊称为强哥的主持人——张强。
张强,天津生活广播(FM91.1,AM1386)《相约玫瑰园》节目主持人,新闻广播《909早新闻》主播。
X
“天分+勤奋”成就儿时梦想
记者:每个人都有梦想,你儿时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么?
张强:没错,我始终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我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在农村长大,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就被村边有线广播喇叭里美妙动听、富有磁性的声音吸引。从那时起,听广播成为我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也憧憬着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中学时,我对文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喜欢朗诵和阅读,在此要感谢父母给了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我一副好嗓子。记得高中老师的一句话坚定了我实现梦想的决心,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的嗓音条件非常好,好好学,将来争取成为一名人民的播音员!”
几年后,好运真的降临在我的身上。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北辰广电局播音员主持人的招聘考试,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记者:听说你成为市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也是缘于一次考试?
张强:可以说这是我职业生涯的又一大转折,通过几年在北辰电台的砺炼,我采编播的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也为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2年,天津电台在全市举办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大赛,以培养后备力量。经过初赛复赛决赛,我再次成为幸运儿,光荣地成为天津电台一名客座播音员主持人,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记者:你有一个绰号叫“高级补丁”?
张强:是啊,俗话说的好——人不得外号不富嘛!每个人对“幸福”含义的理解是不同的,我觉得“幸福”的含义有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是如愿以偿实现自己心仪已久的梦想,第二层是看到自己的付出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和幸福,创造也分享着更多的幸福!毫无疑问,后者远胜于前者,因为幸福不是一个人的!

记得有一年元旦的时候,天津电台台长、总编辑李英华女士在给我的新年贺卡寄语中说:“高级补丁”是大家对你能够驾驭不同节目能力的认可,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我很骄傲有这样一个绰号!
生活广播开播至今已经十二年了,我先后主持了《生活早报》、《生活晚报》、《现代家居》、《百姓嗜好》、《生活大讲堂》、《相约玫瑰园》等多种不同风格的节目,期间还曾主持过经济广播的《天津早晨》和滨海广播的《滨海第一线》,同时还兼任新闻广播《909早新闻》的主播。这些主持经历,为我实现自己的价值提供了偌大的平台,但也时时刻刻地提醒着我,必须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广揽博学,集众家所长。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在这个舞台上游刃有余。

“百名记者在基层”丰富经验磨砺意志
记者:天津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活动已经坚持了很多年,你参加过哪支小分队?
张强:天津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活动在全国媒体中影响非常广泛,可以说天津广播人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我本人有幸参加了2008年7月赴内蒙古和2010年5月赴延安小分队的采访实践活动。
记者:对哪个地方印象更为深刻呢?
张强:当然是革命圣地延安啦!在我的印象中,小学课本上的延安是和宝塔山、窑洞、黄土高坡、山间小路联系在一起的,可当我们真正走近它时,却发现延安早已加快了迈向现代化城市的步伐。现代文明正渗透到延安的每一个角落里,延安市区沿延河两岸形成一个狭长地形,四周都是高山,苍松翠柏,古迹悠悠,千年的文明历史使它看上去沉静、安宁,这一切都让人不由得心潮澎湃。
那里的土地有着黄土高原浑厚的颜色,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的街道、街头小吃摊响亮的叫卖声交相呼应,让延安一下子鲜活起来。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漫步在枣园、延安新闻纪念馆,喝着延河水,吃着小米粥,仰视巍巍宝塔,我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记忆中的那片黄土地已经被满眼的绿色所代替,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一直在我的心里回响,“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可以说在延安的基层采访实践活动,我每一天都被感动着,特别是参观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和延安新闻纪念馆之后。那个年代,只有一部留声机、一个麦克风、一台发送器,简陋的播音设备,让我看到了中国新闻事业起步时的艰难状况,但就是这里,诞生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清凉山上的一个石窟里传出的红色电波,冲破重重的新闻封锁,成为茫茫黑夜里的灯塔!
记者:当时心情难以平静?
张强:的确是这样,想到当时的老广播人每天要冒着敌人飞机轰炸的危险,在用手摇发电机供电的艰难情况下,每天坚持播出大量生动、翔实的报道,为我党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提供支持,他们克服了多么大的艰难险阻啊!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所传承出来的新闻理念和革命精神,却一直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让我们永远保持那么一股干劲,一股革命热情,一种拼搏精神!
这次延安之行让我真诚地怀着感激之情,感激台领导给我这样的机会来深入了解延安,了解这片革命圣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感人故事,让我重新学习革命精神的内涵精髓,接触基层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学习过程,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相约玫瑰园》节目日渐火爆
记者:聊聊你们火爆津门的《相约玫瑰园》节目吧!
张强:在我主持的很多档节目中,《相约玫瑰园》节目是一档意义深远也功德无量的好节目。在当今各类相亲节目充斥电视荧屏的热潮中,天津电台生活广播《相约玫瑰园》抢占了“声屏”先机,走在了全国前列!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张强:因为我们《相约玫瑰园》节目从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策划,2007年1月正式开播,是天津电台唯一一档婚恋交友节目!节目为单身男女青年搭建空中相识、相知、相恋的鹊桥,以电波为媒,寻觅爱情,目标受众年龄是20到60岁。
记者:60岁谈恋爱,是不是太晚啦?
张强:当然不是,我们所说的60岁,是因为听节目的大多数家长朋友年龄在50-60岁,所以我们的目标受众是20到60岁。为了孩子的终身大事,家长们想尽各种办法,比如找婚介、委托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等等,不仅要花很多钱,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了我们这个真实可信、公益透明的交友平台,可以说解决了这一难题。开播四年多来,市场需求旺盛,节目也深受听众欢迎,影响力日增。
记者:广播节目只闻其声见不到本人,作为相亲节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张强:这也正是我要说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电波、网络视频、地面活动等立体宣传方式,充分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认知度。例如,我们先后组织策划了“为爱k歌”“正月情歌会”等大型活动,历时四十多天,有近千名青年踊跃参加。不仅如此,我们还和有关单位合作,组织了两千多人参加的“小站练兵园交友”活动,“踏雪寻梅觅知音”以及“非你不可”单身交友活动。几年来,先后有近千位单身青年报名参加节目成为玫瑰之星,两百多位成功牵手!
2009年,《相约玫瑰园》节目荣获天津广电协会“十佳节目”称号,还参加了天津电台最具影响力节目评选。
记者:真是可喜可贺啊!我也代表广大听众朋友感谢天津生活广播,可以说你们每天都在和“缘”打交道啊!
张强:是的,就像你所说,我们每天都在和“缘”打交道。每周,我们邀请四五位男女嘉宾来直播间做节目,工作量非常大,节目编辑、监制朱彤和编辑、记者宇菲每天都非常忙碌。联系嘉宾、核实情况、录制片花、打印资料、编辑稿件等一系列的播前工作非常细致。
记者:听说有的嘉宾由于一些原因没能按时到,会令你们很紧张?
张强:岂止是很紧张,那是相当紧张啊!我们节目是每天傍晚六点到七点直播,嘉宾到电台时间应在下午五点半之前,这样会比较从容。一般情况下,我在台门口等候嘉宾。
记得有一次,一位男嘉宾五点半还没有到,由于是晚高峰时间,他堵在路上了,此时离节目开播还有十多分钟,情况万分紧急,我们三人的接力赛也就此开始。先是朱彤老师风驰电掣赶到门口跟我交接,我又百米冲刺和坚守在直播区的另一位主持人丘丘汇合。也许是我们的接力赛感动了上天,当节目开播的一刹那,朱彤老师带着嘉宾赶到了直播间!
记者:真是太辛苦了!
张强:虽说辛苦,但每每听到、看到做客节目的玫瑰之星们成功牵手,我们节目组的全体人员都非常欣慰。
记者:你的同事、玫瑰之星还有听众,都习惯地称你“强哥”,好像“强哥”这个名字比张强更深入人心。
张强:听到这样的称谓我很开心,说明大家把我当成了亲人和朋友,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我也衷心地感谢大家!
记者:新的一年有什么打算吗?
张强:时光荏苒,我在我心爱的广播这片沃土上已辛勤耕耘了近二十个春秋,我庆幸能够成为一名广播人,因为这是我儿时的梦想,也是我一生的追求!我这个人的性格还是偏内向的,新的一年以至今后很多年,我还会延续平和谦逊的风格。当然,《相约玫瑰园》节目已经走入第四个年头,目前,新版节目已经亮相,增加了许多精彩环节,更加注重嘉宾自我个性的强化和展示,我真诚希望有更多的青年男女走进玫瑰园,找寻到自己的爱情,也希望节目能够得到更多朋友的关注。
缘分来自天意,幸福靠自己争取。《相约玫瑰园》,希望在这里遇见你!
■本报记者 王燕
(转载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