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关于远东第一大所【中电14所】的相关情况 (转载)

2015-06-12 00:30阅读:1,929
关于远东第一大所【中电14所】的相关情况


Felven 的豆瓣日记
背景介绍:中电14所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的雷达所,坐标南京,号称远东第一大所。


下面是北理联盟中热心学长关于该所的相关介绍:


~~~~~~~~~~~~~~~~~~~~~~~~~~~~~~


先说下背景,以便后来人参考,那个人是 双北航 男硕士, 本科也是 2006 级, 于2013年3月底毕业,入职南京 中电 14 所。从他投简历给中电 14 所,到被电话通知面试,中间的 时间 间隔是 1 个多月。 他同时还投了 中电 28 所,结果连面试电话都没有打给他。 他原来都不报希望了,结果最后却被 中电 14所通知面试,并且最终 录用。


他 2013年4月入职。事业编制。目前工作已经 1.5 年。

他的薪水。税后发到手的月薪 5000 多 (工资 绩效) 。 没有季度奖。有年终奖。 2014年的春节,他拿到了 1万 多 的年终奖。


其他福利。过节时,发 面值 100 多元的购物卡(应该是 150? ) 。这些购物卡,一年累计起来,面值总额约为 1000 多元。


没有其他收入了。


上班时间。每周 5 天班。 早 8:30 上班,下午 17:00 下班。 平时,虽有加班,但时间不固定,也就是说,加班并不是常态。项目多时,有瞬时压力,才会加班,如项目追得不紧,是不
常加班的。

双休日,无强制加班,正常是休息。


他之前跟我室友说过他第一年的全年收入,工资 年终奖 福利,全部加起来是 8 万多(未包含住房公积金)。 跟这次的描述,也能对上号。他应该没有说假话。


要说明一点,中电 14所 虽然是 【事业编制】 ,但 需要自己缴纳养老保险, 所以,实际上相当于是【企业编制】。
中电 14 所改制已经十多年了,改制之后,【新 事业编制】 名存实亡,本质上就是 【企业编制】。
只有那种十几年前没改制之前,就入职的人,才是真正的【事业编制】。


有职工公寓。


各部门之间的薪水差别。月薪的差别,相差 0 到 几百 不等。 年终奖 ,接近。


因为他自己入职也才 1.5年, 至于第二年 以及 以后的薪水和发展,他也很难说。


======================================================================




另,根据那个人的描述,以及结合我自己单位的情形,我得出了一些结论。我觉得,有必要跟你讲一下,也希望后来人能看到。


结论一 : 地处相同城市的几个层次相近的研究所,里面的职工,喜欢相互羡慕对方,都 “以为” 对方单位的工资待遇比自己高。而实际上,在同等条件下,给的钱是几乎一样的。


什么叫【同等条件下】? 就是,假如 上班时间一样,都加班 或者 都不加班。


中电 28 所给的钱,比中电 14 所要多。
具体的表现是, 中电14所宣讲时,号称能给 税前 10~12万,但是那个人进去之后,第一年拿到的是 8 万多。这不算骗人,因为 10~12万是指税前, 折算到税后,至少需要乘以 系数 0.8 。在宣讲时,给的待遇范围,只能信最低限,不能信最高限。
这就类似于 普通 offer 和 special offer , 大部分只能拿最低限,只有那一小撮最优秀的人才能拿到上限 special offer (特别offer,特别优秀的人拿到的offer)。


而同在南京的 中电 28 所,校招宣讲时,是按学校给价。硕士是 双 211 起底。 双211 给到的初始年收入为税前 12万。 双985 给到的初始年收入税前 15万。 双 清华 或者 双北大,给到的初始年收入是 税前 20 万。


你看,从钱的数目能看到明显差距,中电 28所给的钱多一些。 你是双985,如果中电 28所要你,他会给你税前 15万, 折算到税后,至少需要乘 0.8,就是到手 12万。 而中电 14所是 8万。 但是,钱多,不是白给你的。 中电 28 所的加班是非常严重的, 一周6天班,周内每天加班。 你要按小时工资计算的话,人家工作时间比你多了一半,所以钱,理应比你多一半,你没什么好羡慕的。 钱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中电 28所人员流动大,员工离职率很高。 假如中电 28所也不加班,我保证,它给的钱,不会超过中电 14所。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 中电 14 所 和 中电 28所 同比是相等的待遇。


相似的例子,还有成都的 中电 10 所 和 中电 29所,这两家的职工也是相互羡慕对方,都以为对方在单位发了大财,而自己在本单位什么都没捞着。其实,它们同比,也是一样的。


~~~~~~~~~~~~~~~~~~~~~~~~~~~~~~~~~~~~~~
结论二: 硕士在研究所 不好混。这具有普遍性。 不光是 中电 14 所如此,其他单位也如此。 国企、研究所、事业单位,都具有相同的职称系列,入职时,大家起点不相同,所以职称也不相同。 硕士入职是 助理工程师 , 博士入职是 助理研究员(=工程师) 。 硕士升到工程师需要 2年,而博士是一来就等同于工程师。 要想升到 副主任、主任,那都是需要 职称的,谁的职称高,先升谁。 职称相同时,谁的学历高,就升谁。 如果学历也一样,那谁的能力强,就升谁。 如果能力都强,那谁跟对了领导,得到了领导的欣赏,那就升谁。 上面说的晋升对比条件,都是指,入围者均达到了相应的工作年限的前提。


一般,没有几个人能天生跟领导攀亲带故,正常还是先考虑年限,年限达到了,并且能力足够,就是大家排着队升,今年是你,明年是我。能力,说具体点,你有自己个人的立项,以及有项目成果,就行。 新人刚去,是做不到的。 升工程师,是没有门槛的,年限到了,就能升。但,从 工程师 升 高级工程师 ,那就是真刀真枪了,从那时起才是真正的开始。


你不要说什么博士好混,硕士不好混了。 你硕士是 2年或者 2.5年,人家博士是 5年或者 5.5年或者 6年。 人家比你多读了3年书,人家水平就是比你高,要升,当然先升人家水平高的。 你没什么值得抱怨的。 总得讲究先来后到。 你读书少了几年,那得用工作年限来弥补。 所以,人家博士一来就是工程师,而你硕士要两年或者三年才能升到工程师。


~~~~~~~~~~~~~~~~~~~~~~~~~~~~~~~~~~~~
结论三: 待遇都是吹出来的。如果细讲,每一个研究所都可以说自己在某方面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不要因为它是什么第一,然后你就觉得它的待遇 “应该” 很好,扯 j8 蛋。 无论它有多 NB ,只要它是国企、研究所、事业单位, 那它们遵循的都是国家体制,待遇的发放都相差不了多少。不会因为它的 【第一】的帽子大,钱就给的多。 国家体制,就是,蛋糕很大,但集团公司的利润都是要上交给国家。 上到高管,下到小兵,拿的钱都少。 中国移动通信,它一天能赚几千万甚至上亿,你想想 13 亿人,我只当每个家庭有三口人,那就有 4亿多个家庭,我只当每个家庭只有一部手机,那就是 4 亿部手机,我只当每个时刻只有 10%的人打电话,且花了 1 元钱,那就是 4千万。 中国移动通信每天就能赚 四千万,一年 365天,你说它多有钱,它比什么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强了百倍。但是它中国移动能给自己的职工多少薪水? 月薪有一万吗?恐怕没有吧。


你一个国企的小兵,你一年拿 10万或者十几万, 然后 研究所的所长们,一年能拿个三四十万就不错了, 所长下面的 研究室主任之类的,一年也就是 20几万的样子。 你别老以为那些主任能拿五六十万,他去哪偷,去哪抢? 不贪污不受贿,纯工资,他顶多是你的两三倍,不会是你的五六倍。




最后,我说一下,你提到的在研究所读 “在职博士” ,这个是误区。 你理解有点偏差。


真正意义上的 【在职博士】, 指的是 单证,读完之后,只有 学位证, 没有毕业证。 土话叫,只有学位,没有学历。 学历 指的是毕业证。


你口中的那个 “在职博士” ,例如职工 工作若干年后,又考本单位的 硕士 或者 博士,那个叫 “全日制定向硕士” 或者 “全日制定向博士” ,是 既有学位证,也有毕业证的,是双证都有的。


咱们这些普通学生,读的叫 “全日制 非定向硕士” 或者 “全日制 非定向博士” 。


定向 和 非定向的 区别是:


定向硕士 、定向博士 ,在入学前要和单位签订合同,承诺,毕业后必须为本单位工作一定的年限,一般是 5 年,如果违约,要赔钱给单位。
非定向硕士 、定向博士 ,毕业前是自己找工作,找到哪里就算哪里。


普通大众,无论是在 高校 还是 中科院 各研究所读书的学生,都是 全日制 非定向 硕士 或者博士。


在航天科工、航天科技、航空工业、兵器工业、兵器装备、船舶重工、船舶工业、中电 等军工单位下属的研究所 读硕士或者博士的学生,多为 全日制定向硕士 或者博士,毕业需要 留所工作。 但目前,已经开始有一些军工研究所,不再强制是 定向生了,也可以录取为 非定向,如录取为非定向,将来是自己找工作,它就不留你在研究所工作了。


要说明一下, 无论是 考 全日制定向 还是 全日制非定向, 大家 考硕、考博 时的试卷和科目是一模一样的,学制(也即读几年) 和培养流程 也是一模一样的,毕业时拿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也是一模一样的。


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职工, 你想考 研究所里的 全日制 定向硕士、博士,那都是需要参加全国统考的,只是在报名时,报考类别选的是 【定向】。这和普通学生参加的 全国统考是一样的,时间也是一样的,只是 普通学生报考时,在中国研招网里报名时 选的类别是【非定向】。


你说的,职工读本所 硕士、博士,那个是 全日制定向 硕士、博士。 它和前面说的学生读的 全日制定向 ,是一样的。 不同点是, 学生读的时候,每个月拿的是 几百到 一两千元的 硕士补助 和 博士补助,毕业后,入职成为职工,然后才开始拿工资。 而职工读的时候,一直是拿职工的工资( 五六千元),从来不领硕士补助、博士补助。 相同点是,大家最终拿的都是 双证齐全,一个要 “毕业后为研究所工作 5年” , 一个要 “毕业后继续为研究所工作5年”。 5年之后,恢复自由身,到时候,可以选择续签,或者 走人。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