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张献忠为何要沉宝江底

2017-03-29 10:48阅读:
张献忠为何要沉宝江底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于1647年在四川与清军遭遇时战死,他已经和我们这个时代相隔整整370年。然而,他并不是一个完全远去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人物,一则因为他率领的大西农民起义军,确实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传说他当年在四川岷江彭山江口沉下的大量银两珍宝,最近几年由传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物质,被大量地发掘出来,张献忠这个人物的形象又浮现出来。中国的历史画卷,往往会随着考古挖掘,以一种新的面目展现出来。
那么,张献忠的这些沉在江水中的财宝到底是怎么来的?到底是自己主动沉到江底,还是被人抢夺时仓皇翻船落入江底的呢?且看本文根据清朝的一些史料进行分析。
谜团之一:
沉江金银来自何方
要弄清楚张献忠在四川沉银的来龙去脉,必须先弄清楚张献忠的征战线路,尤其是在西边的作战轨迹。
张献忠一生征战,其作战范围遍及东西两面,一忽儿在安徽、江苏、湖北一带,一忽儿入四川,长期以骑兵为主力,神出鬼没,出奇制胜,让明朝军队疲于奔命,摸不准方向,介马有付
,去来如风,一日夜踔数百里。在屡次东西两线游动作战当中,他曾数度进入西南。第一次是崇祯七年,即公元1634年,张献忠攻破重庆,但是被当地著名女将秦良玉击败,被迫退走湖广。六年之后,崇祯十三年,即公元1640年,张献忠被明朝击败,于是率军突入四川,他利用明朝官军相互之间的矛盾,成功突围,第二年又从四川出发向东进发,进入鄂东。最后一次,是在公元1644年,也是李自成灭亡明朝那一年,张献忠又进兵四川,攻克成都,于当年十一月十六日建立大西政权,而该年的三月十九日,崇祯自缢。到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张献忠放弃成都,欲离开四川,结果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流矢射中而死。
以上是张献忠在四川活动的大概路线图,而史书记载他用船只运走财宝或者说自沉金银,是在1646年,而这期间还发生了激烈的交战,被四川的明军掳掠或打捞走相当一部分。
那么,这批财宝主要来自于哪里呢?已有的考古发现,来源地很多,这里不再赘述,而《明史》里也有零碎记录,我们看看张献忠的传记。
我们先看这一条简略的记录:下令发楚邸金振饥民。蕲、黄等二十一州县悉附,而具体情况就是:崇祯十六年,即公元1643年,张献忠率师攻打武昌,武昌城告急,官兵纷纷向楚王朱华奎哀求拨银子助军作战,朱华奎搜刮了很多民脂民膏,府中金银堆积如山,然而,朱华奎是个作死到底的铁公鸡,他指着几百年前朱元璋赐给他的裹银椅子说:最多也就捐条椅子,其他的?门都没有!明军大失所望,无心作战,于是张献忠攻克武昌,俘获并处死楚王,楚王家中的财富有多少呢?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几百车都没有拉完,张献忠拿出来赈济饥民,同时以此为资本,招募新的军队。
此外,还有襄阳的襄王,重庆的瑞王,他们也积累了大量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财富,最后都被张献忠没收,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来救济老百姓。
1646年张献忠败退欲退出四川时,用大量船只载着这些财富在岷江出走,却碰上了杨展率领的明军阻击,因此说到张献忠的沉银,就不得不说到杨展这个人。
张献忠为何要沉宝江底
谜团之二:
被明军拦截的那部分到底去哪里了
杨展是明朝末年四川的地方军事人物,其名气远远不如李自成、张献忠。然而,杨展却对大西农民军的失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关于张献忠沉宝的下落,根本离不开杨展。
《明史》没有给杨展立传,当然也可以找到他的蛛丝马迹,在《明史》第253卷的王应熊传里有他的记录,说是张献忠死后,四川地方上的杨展等人占据郡县,自成势力,已而献忠死,诸将杨展等各据州县自雄。就是这个杨展,不能小瞧,他给了张献忠很大的打击。
在《明史》里,张献忠如何从四川败走,记载得比较简略,尤其是没有记录作战过程,缺乏现场感,没有画面感,而清初刘景伯的《蜀龟鉴》则有翔实记载,说是在顺治三年的六月,张献忠率精兵十多万,载着金银财宝的船只上千艘,打算往东撤退到湖北一带,隐姓埋名经商,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将变姓名走楚作巨商,杨展却提前在江口火攻张献忠,同时明军用火铳和弓箭一起进攻,张献忠吃不住这种密集猛烈的射击,于是扔掉船只,撤回成都,而杨展获得大量财富后,一时成为当地明军当中财政势力最雄厚的,富强甲诸将
当然,关于张献忠想要变更姓名去湖北当商人的说法恐怕不太可靠,张献忠已经名震天下,想要隐藏在商人队伍里恐怕不太可能,这也只是一说而已。
按照《蜀龟鉴》的说法,是杨展主动袭击张献忠,从中大捞了一把,当然,不可能全部落入杨展手中,很大一部分沉到江底去了。那么落在杨展的那部分又下落如何呢?
看清朝初年的记录,据费密的《荒书》记录,杨展也是位英雄和铁汉子,他坚持抗清,稳定地方,可惜后来被袁韬、武大定设计害死,这两人也听说杨展曾阻击张献忠,获得其大量财富,于是上门搜查,甚至吊打杨展的家属,逼迫他们交代财宝的下落,然而一无所获,初意江口所获金银如山积,及搜展府内不满所愿,吊拷夫人并烧毙经事之人,都无窖藏之物,根本连影子都没有,可能都已经让杨展转换为地方资金,根本没有入私囊。
张献忠为何要沉宝江底
谜团之三:
主动沉于江底还是被明军阻击所迫?
关于张献忠沉宝的事,正史还是有记录的,《明史》的说法是张献忠主动将无尽的财宝沉埋在江水中,不过并不是简单地往江水里扔,而是先排干水,在河床上挖出一个大坑,然后将财宝埋进去,埋好之后再让水淹没河床,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张献忠给这种埋藏珠宝的方式取了个名字,叫做水藏。理由呢?也说得很明白:无为后人有也,不要让后人得到。
这说法靠谱吗?无从得知了,而埋银的方法在其他一些资料里记载得更为仔细,清朝初年沈荀蔚的《蜀难叙略》记录,张献忠动用一千多人将财宝运到河流上面,足足运了三个多月,然后测量哪里是比较浅的地方,想方设法筑堤坝将河水排干,再在河底挖一个大坑,将金银埋进坑里,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土石,最后决堤放水恢复河流,水涸,于江底作大穴,投以金银,即使如此,财宝还是没有掩埋完,于是又装到船上,运到新津江口,打算顺流运到巫峡那边去。运至新津江口,载以千余艘,将为顺流计至巫峡投之
从《明史》和清初的一些史料来看,张献忠沉在江里的金银,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他主动沉下去的,即所谓的水藏;还有一部分就是可能没有掩埋完,打算运出四川,前往楚地。
而在彭山江口遇到明朝军队阻击,被夺走和翻船到江水里的,可能是打算运出去的那一部分,结果没有成功。
在张献忠死后的几年里,打捞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哪怕阻击张献忠运宝船队成功的明将杨展,也还没死心,一直在向江上的渔夫打听沉宝的具体地址。据《蜀龟鉴》的记载,当时四川发生饥荒,杨展于是招募潜水员屡次下水打捞财宝,展募泅者捞江口遗金,分给兵民,易米于董卜高杨各土司,将财物分给百姓和士兵,让他们凭这个去向土司买米度过饥荒。
但清初史料的记载也有矛盾之处,例如前面提到的《蜀龟鉴》,说是杨展实施火攻,主动夺宝,可是在《荒书》里却认为是张献忠主动毁船,火不是杨展放的,而是张献忠放的,而杨展不知道船上有宝物,杨展先锋见贼焚舟,不知为金银也,懵懵懂懂的杨展也是从渔夫那里才知道船上装载了金银,似乎很无辜的样子。
当然,到底是何种情形,还有待专家的发现和推断,而张献忠在沉宝时所说的无为后人有也,恐怕掩人耳目的成分居多。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