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回族画家,竟能与赵孟頫并称,其山水画像是现代作品
2022-09-09 09:12阅读:
马克思有一句著名的论断:“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元朝便是如此。
13世纪在草原崛起的蒙古帝国以其强大的武力横扫欧亚,但它在灭掉金国后,便开始逐渐接受华夏文化制度。
元大都是汉人规划设计的
尽管蒙古统治者实行多元文化政策,但先进的华夏文化就像马奶酒和蜜糖一样吸引着蒙古的有识之士们。
元世祖忽必烈为维护统治,更大力任用汉族士大夫,推行汉法,使得华夏传统文化又逐渐恢复。
元首都大都(今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聚集着来自辽金和宋代南北两地的文人和艺术家,他们凭着一技之长,在元朝皇室贵族那里获得了平步青云的机会。
例如大都出身的老画师何澄,在进献界画《姑苏台图》、《阿房宫图》和《昆明池图》后,就被赐予从二品的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成为仁宗朝廷中荣显一时的人物。
何澄《下元水官图》
同样画界画出名的永嘉人王振朋,在元仁宗即位时创作了《大安阁图》,一下子“深得圣心”,得到提拔,官居五品。
王振朋《伯牙鼓琴图》
忽必烈还建立了秘书监,负责管理书画活动。
元仁宗曾下旨让赵孟頫将秘书监里得自金代和南宋宫廷收藏的书画作重新整理。
1329年,元文宗又专门创建了奎章阁(又称宣文阁),陈列珍玩,储藏书籍。他还经常'以讨论法书名画为事',呆在奎章阁和和柯九思等著名书画家一起鉴赏书画,'几无日而不御于斯'。
这里得特别说明一点的就是:
1776年,也就是我国的奎章阁创建447年后,朝鲜第22代国王正祖创建了朝鲜的奎章阁,作为朝鲜王朝的王室图书馆。这里面的文物现在由韩国首尔大学的奎章阁(现代建筑,借用古名)保存。别哪一天韩国又说奎章阁是他们的,你还真信了。
一等蒙古人都这么喜爱华夏文化,那二等的色目人也不甘人后啊。(这个一等二等是元朝统治者划分的,历史书上都有记载的,不是我瞎编的)
在色目人中间,就真的出了一位中国画的大家。
这个人叫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色目人(现民族成分划分到了回族)。
高克恭的先人来自西域,先定居于大同,后移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这位北方长大的色目官僚对华夏文化情有独钟,平生酷嗜书画,又爱江南山水,与当时文人画家交游甚广,尤其与与赵孟頫的交情很深。
当他在南方当官时,就经常跟着赵孟頫混吴兴和杭州的文化圈。他为江南的画家们带来了久睽的北方画派李成、郭熙的风格,他也从赵孟頫等人处学到了墨竹的画法,可以说是民族文化交流的典范了。
高克恭绘画的最大成就还是他对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创的米氏云山的复兴(有关米氏父子的介绍请参看拙文《
米芾用墨点画出烟雨潇湘700年后,莫奈用类似画法颠覆了美术界 》)。
我们可以看看他的《云横秀岭图》就清楚了。
《云横秀岭图》
《云横秀岭图》为绢本着色,纵182.3厘米,横106.7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画上近景为溪水汀渚、山坡丛树,中段为蒸腾起的白色烟云,一直向右上方蔓延,渐渐遮挡住山峰又最终和虚远处融为一体——这种山与云的处理方法被称为“米氏云山”,是中国画中典型的云和山的关系处理方式,虚实相间,既彰显了山的巍峨,又使得画面不至于沉闷呆板。高克恭将云烟置于更后一层的山峰以及更前一层的平缓坡岸之间,不仅在视觉上制造了空濛之感,还将远近二层空间关系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
主峰以米点表现烟树,以董源矾头皴表现岩石,用笔虽然粗重,但墨色润泽,给人以云山雾罩的感觉(此处用该成语本意,非贬义)。
元代汤垕在《画鉴》中说高克恭“字画学米元章,其得意处颇似之”,且融合了董源、巨然的皴染之法,自成一家,“胸次不在米元章之下也”。
高克恭还开创了“积点法”,先以淡墨横点,在半干时再以浓墨加点,使墨色分出更多的深浅层次,给人以植被繁盛,气候润泽之感。近代画家黄宾虹的积墨山水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
当时就有人将他与赵孟頫相提并论,称“近代丹青谁自豪,南有赵魏北有高”(赵孟頫获封魏国公,所以称之为赵魏)。还有人说:“高侯画山谁与匹,名重当今称第一。”
高克恭去世不久,其作品就被炒至千贯一幅,所以出现了不少冒名的赝品。
所以,现在能大致确认的,他的的传世作品除了《云横秀岭图》外,还有《春山晴雨图》、《春云晓霭图》、《竹石图》、《仿米氏云山图》、《云山欲雨图》等,你看看其中几幅是不是很像现代的作品?
《春山晴雨图》
《春云晓霭图》
《竹石图》
《仿米氏云山图》
《云山欲雨图》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