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腾讯、支付宝先后入局,刷掌支付你有兴趣吗

2023-03-18 10:30阅读:
可能会制约刷掌支付快速普及的,或许不仅仅只是设备门槛。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这显然是当下不少朋友生活中的日常。经过各互联网大厂不懈的努力,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十余年后,中国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无现金社会。只是二维码技术自应用以来其实就一直伴随着争议,由于二维码自身的安全性,以及诸如无良人士偷换商家二维码等情况屡见不鲜,也使得开发新一代的移动支付技术成为了许多互联网企业发力的方向。
腾讯、支付宝先后入局,刷掌支付你有兴趣吗
日前有消息显示,支付宝方面正在研发“掌纹支付”功能,并且已经获得了“掌纹识别设备”、“掌纹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设备”、“收银设备”等相关专利,并且支付宝还预研了多个可用于线下支付场景的掌纹支付原型设备,用户只需将手掌置于设备的掌纹识别区即可完成支付。
而对于“刷掌支付”,腾讯显然不会看着支付宝专美于前。近日有公开资料就显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正在申请多个“微信刷掌”图形商标。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申请“微信刷掌”商标前,腾讯其实就已经在在线下试点刷掌支付功能。
在刷脸支付风靡一时、却并未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后,刷掌支付成为了当下互联网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新方向。从目前曝光的相关信息来看,无论支付宝、还是微信的刷掌支付都需要相关设备支持,用户只需将手掌置于设备的掌纹识别区,即可完成支付。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刷掌支付之所以会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看中,在于它作为刷脸支付和扫码支付的中间态,在身份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鉴权和交易清算方面,是一个综合体验更优的
选项。二维码的缺陷在于它并不方便,诸如解锁手机、打开APP、扫码,其实就有三个步骤,相比于NFC支付或信用卡稍显繁琐。而且二维码还存在标识固化的问题,事实上收款二维码容易被伪造就是这一缺陷所导致。
腾讯、支付宝先后入局,刷掌支付你有兴趣吗
刷脸支付的问题就在于虽然它确实能够实现无感支付,但在公共场合扫描人脸进行支付的体验,或许只能用尴尬来形容。毕竟为了安全考虑,避免被预先获取的人脸视频绕过识别,刷脸支付必须要加入活体检测,也就是需要消费者在设备前进行例如张嘴、摇头等“搔首弄姿”的动作。
相比之下,刷掌支付则只需要挥一挥手掌就能完成,作为非接触式、非侵入性的生物识别方式,既能做到无感、又避免了尴尬。并且不同于人脸信息,掌纹数据的获取还相对困难。相比公共场合随处可见的摄像头、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泄露,使得人脸信息几乎是“触手可及”,但是除非用户主动贡献,否则掌纹信息深层的生物特征显然很难被完整提取。
虽然手掌一挥即可实现支付这个设想是美妙的,但想要实现其实也很不容易,原因就与掌纹数据缺乏有着密切的关联。无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还是刷掌识别,其实都是将收集到的生物数据和数据库中预置的数据进行对比,是否匹配是通过一个相似度阈值来定义的,而这个“阈值”就是生物识别技术的核心技术。为了实现准确匹配,就需要区分不同的掌纹,比如纹理、方向、细节和频率等,才能从数据库中找出与收集到的掌纹匹配度最高的数据。
由于网络社交和分享的客观需求存在,用户主动上传人脸信息这个情况从PC互联网时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也使得人脸信息的丰富程度早已远超大家的想象,而基于海量的数据,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人脸识别也得以快速成熟。可反观掌纹识别,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样本来训练AI,所以也使得掌纹识别的匹配准确率成为了一个问题。
腾讯、支付宝先后入局,刷掌支付你有兴趣吗
不过即使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刷掌支付真的就一定能够普及吗?其实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这项技术的商业化前景可能并不乐观。且不提监管方要求企业在信息采集上需要遵循“最小、够用”原则,防止信息滥用,更致命的是刷掌支付相比于目前流行的二维码支付,在成本上更是劣势巨大。
对于商家来说,二维码只需打印一个收款码即可,成本更是近乎为零,但如果要使用刷掌支付,则至少需要一个专用设备来完成掌纹图像的采集,这无疑是一笔额外的支出。比如支付宝当初推广刷脸支付时,就推出了专用设备“蜻蜓”,售价为1999元。但即使支付宝愿意补贴商家,可额外的硬件成本以及后续固件升级、维护等软件层面的支出,还是扑灭了商家的热情。
腾讯、支付宝先后入局,刷掌支付你有兴趣吗
但最大的难关可能还不是商家,而是用户是否接受。由于近年来用户隐私泄露事件层出不穷,再加上个人数据被滥用导致的大数据杀熟已然从“都市怪谈”变成了事实,也是大量用户对于个人隐私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2022年4月份发布的一份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的用户不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
如果说指纹识别是更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代价、人脸信息泛滥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么如何再让用户心甘情愿交出掌纹信息,并接受掌纹信息被存储在云端、而非本地,则属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三易生活 作者:三易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