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临颜真卿,那是学校作业,不过,说得准确点,是老师给我们摹写的颜真卿,然后我们又拿老师的颜真卿,再临。真正看到颜真卿字帖,那是到高中了。多年来,手头一直有颜真卿法帖,喜欢的也是颜真卿,柳公权的瘦峭,我至今不喜欢。不过,说实话,对于颜真卿,我也是一直未能识得其妙。后听从海燕兄台的建议,去年以来开始阅读汉碑,受益颇大。今夜,他乡独居无聊,偶览《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忽然幸福异常,心境滢澈。颜真卿的高超技法,如篆籀用笔、裹锋、逆势、涩行,和他的正义、激情,结合得完美无缺,登峰造极。人生在世,有颜真卿的书法,也是人可以活下去的理由。最后,说明两点:一、图片后的文字,乃从网络转载,不知作者,无法标明,非常抱歉。二、我由此更清晰地认识到,人之一生,得遇良师益友,乃最大幸运。11.10北京。
颜真卿《祭侄文稿》
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颜真卿《祭侄文稿》
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