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2019-05-29 09:31阅读:1,952
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军工代号157厂),位于重庆市万盛区丛林镇海孔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期间在重庆地区布局的大型军工企业之一,主要生产重炮,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大显神威。
1965年,经五机部批准在四川省重庆市南桐矿区丛林公社海孔大队(今重庆市万盛区丛林镇海孔村)海孔洞,利用原国民政府第二飞机制造厂旧址建厂。 第一厂名为南川大口径榴弹炮装配厂,第二厂名为晋林机械厂,代号一五七厂。该厂直属五机部领导,主管局为五机部第二管理局(即枪炮工业局,简称二局)及四 川省兵器工业管理局直接领导。1988年后,该厂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党务工作在建厂初期由中共重庆市委领导,1983年以后改由四川兵工局党委 直接领导。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90年代,针对国际局势的缓和和变化。国家对大部分三线企业进行了布局调整。1987年6月23日,国家机械委以机委兵函(1987)547号《关于一五七厂调整搬迁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正式批准了工厂脱险搬迁。2003年,157厂整体脱险搬迁至成都彭州,曾经喧闹的山谷沉寂下来,那一栋栋无言矗立于山沟里的建筑们,在年复一年的风吹雨打中,逐渐褪去曾经的芳华。漫步在静寂的厂区,虽满目残破疮痍,但依然傲立于山林,恍如一座座历史的丰碑,在向每一个过往的路人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X

沿南川至万盛的高速公路,在万盛丛林下道,其后沿着一条蜿蜒的山路前行不久,即可以看到一座很有年代感的大门,这就是原晋林机械厂的厂区大门。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进入厂区大门,一股岁月的沧桑气息扑面而来,公路两边分布着当年晋林厂的家属楼以及其它附属设施。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这些房屋大多建于六十至八十年代,其中的灰砖建筑极具三线特色。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这里曾经是当年晋林机械厂的主要职工家属生活区,在公路两边分布着商店,饭馆,邮局,学校,菜市等社会设施。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据当地村民说,当年这条街上常年有近万人在此流动,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其热闹程度甚至于比山下的丛林镇还要闹热。如今,这里除了过路的当地村民,以及偶尔来此寻访古迹的游客,大街上门可罗雀,路边那一座座人去楼空的房屋,耳畔呼啸的山风,让人不禁对那段逝去的岁月感慨万千。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这里是当年的招待所。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人去楼空的家属楼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人去楼空的家属楼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晋林机械厂职工子弟学校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晋林厂子弟校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建厂初期的校舍。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学校办公楼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子弟校周边全貌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办公区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原晋林机器厂办公大楼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原晋林机器厂办公大楼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原晋林机器厂办公大楼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原晋林机器厂办公大楼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晋林厂原单工宿舍。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图上两栋红色的楼房据说是当年的探亲房。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晋林厂生产车间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听同行的原晋林厂老职工介绍,这栋楼房是原晋林厂的科研楼,相当于现在的技术中心。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原晋林机器厂办公大楼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当年的厂房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这里是建厂初期的行政办公区。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这栋楼房据说晋林厂最早的办公楼,虽然已经是残垣断壁,但墙上的五角星依然夺目,令人肃然,仿佛在无声的诉说着那个曾经激情燃烧的年代。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在前往海孔洞的途中,公路边紧贴着山壁有一座三层楼的灰砖建筑,这就是曾经的五一所,当年曾经高度保密的单位,有武警专门驻守。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在院内的一处不显眼的墙壁下,有一块水泥砖,上面镌刻着五一所的修建年代-1966.5--1966..11.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在楼房的后面是并排联通的两条隧道,当年,这里面存放着重要的军工档案和图纸,内外均有武警守卫,据说没有北京高层特批是绝对进不来的。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眼前的景象很难将他和高度戒备的军事重地联系起来,如今,这里成了当地村民的蘑菇生产场地。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从五一所下来,沿一条支路进去不远,就是晋林厂的火炮总装车间和靶场(火炮试验场).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当年的火炮总装车间,122榴弹炮就是在这里装配出厂。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总装车间内部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总装车间内部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当年的火炮试验场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当年的火炮试验场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当年的火炮试验场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站在靶场的高处俯瞰山沟中的总装车间,很难想象当年的军工人就是在这样山沟沟里,造出了几百门重型火炮,有力的支援了国防建设。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据介绍,在上世纪7-80年代的自卫反击战中,晋林厂生产的122mm榴弹炮曾大显神威,立下了赫赫战功,曾获得过北京有关部门的嘉奖。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火炮总装车间

改革开放后,晋林厂和其他军工企业一样,在军转民的道路上经历过艰难的探索。从最开始研制生产自行车,到后来的石油钻井设备,晋林厂一直在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艰难前行。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从总装车间出来不远,可以看到路口前方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山洞下方有一些零星分布的生产厂房,这就是著名的海孔洞,它不但是晋林厂曾经的重要生产车间,也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旧址。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海孔洞全景。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查相关资料:
海孔洞,位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丛林镇海孔村,曾是原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以下简称第二飞机制造厂)所在地,在这里建造出中国第一架军用运输机。
海孔洞有1~4号洞,位于东经106°57′,北纬29°06′,洞外的海孔坝约有水田100多亩,四面山高约80~150米,最高达300米。坝东面有一条约20~30米。长约700~800米的狭长山沟,沟两侧高山耸立,地形十分隐蔽。海孔地区人烟稀少,山峦重叠,地下溶洞纵横交错。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1937年11月8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重庆航空站站长张式群以庆字第686号函致南川县政府:“委员长行营主任贺面谕:查南川县属附近有一可容纳2万余人之山洞,地形隐蔽,可容纳大量物品……,究在何处,能否适应藏储军用品”,要求县政府迅速查明回复。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当月17日南川县县长陈文澡以南字第503号函复航空站。文称:“本县山洞颇多,而适宜储藏军用品当推丛林乡属之海孔洞……。海孔洞邻近马路约4公里,交通便利,其内部容量,可容纳万人,光线充足,气象雄阔,为他洞之冠。洞外筑有城垣,以资防守……”。随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行营总务处派少校副官廖一民前来实地踏勘。同年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分派技工73名,以此为骨干开始在海孔地区建造“第二飞机制造厂”。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海孔洞内当年的飞机制造车间,晋林厂进驻后,洞内有所改动。
“第二飞机厂”实为“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又名“海孔飞机厂”,其前身是 中国和意大利合建的“中意飞机制造厂”,1938年,国民政府将“中意飞机制造厂”从江西南昌迁往海孔洞,改名为“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并派驻一个营的部队防守。由于意大利与日本是同盟,抗战开始后意大利专家就回国了,工厂的搬迁和恢复生产工作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1938年第二飞机制造厂已初具规模,最多时有工人1200余人,每年可装配20多架飞机。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海孔洞内部
1943年初,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飞机厂总工程师林同骅、工程师顾光复等人利用库存的一些进口航空木材和配件,加上新运进的美制航空发动机等,开始设计能载乘8人的木质中小型双发运输机,起名“中运一”,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第一架国产运输机。
1944年5月,“中运一”在海孔制造成功,随即被分装成十几辆大卡车运往白市驿机场重新装配,1944年10月,“中运一”从白市驿机场腾空而起,58分钟后顺利降落在成都太平寺机场。“中运一”试飞成功后,海孔飞机厂又先后研制出了“中运二”和“中运三”运输机,但当时抗战已近尾声,国民党空军引进了大批美军剩余的C-47、C-51运输机,而自己制造的这些运输机,最终几乎全部废弃,只有“中运二”在南昌解放后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在洞口靠西面的山壁上,刻有民国二年的摩崖题刻“豁然开朗”4个大字。据了解,海孔洞洞口旧时有一寺庙,清末民初,南川县著名文士韦麟书(字圣祥)曾撰文称赞:“其地四面苍山复沓环拱,几疑无路。中一小村,平田十亩,溪流蜿贯,绿竹亘岭,红叶映山,风景幽绝……”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尽管海孔洞里造出的飞机只能用于训练,但日军仍先后5次派飞机来轰炸,由于飞机厂位置隐蔽,都没有找到。日军于是将怒火发泄在了百姓身上,1939年10月13日上午,日军飞机轰炸南川县城,造成300余平民死伤。
1947年,第二飞机制造厂奉令迁往江西南昌。
1937年~1948年期间,工厂先后由朱霖、钱昌诈、黎国培、钱印昌、马德树等任厂长,正式员工1200人、民工200人。
1948年奉命迁往台湾,绝大部分人员也跟随厂子到了海峡对岸,留下的厂房、设备和试飞场等,成为今南昌飞机公司的前身。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三线遗迹-国营晋林机械厂旧址(重庆万盛)
2009年,海孔洞以及晋林厂三线建设厂区厂房建筑群已经被确定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单位,但周围村民对此知之甚少。现在海孔洞已被承包用于娃娃鱼养殖,但镇上正规划将这个洞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2013年,海孔洞被纳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重庆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之一。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