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2021-12-08 09:45阅读:1,517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制作: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1年11月23日


白米埔村我是第二次来,第一次是2018年1月27日,是广州自主择业战友到广东清远清新三坑镇白米埔村义诊活动。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X

那一次因为要帮战友们录像和拍照,所以没有时间到处逛逛。这次刚好来这里游览。就把上次没有拍到的补上。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我一直喜欢选择到一些“深藏闺中”古村落游玩, 这是因为浓浓的乡村气息和有文化传统的地方是我所喜欢的。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置身在这些古村,除了看到乡村的美丽风景,还有机会遇见乡间仍然存在的古老建筑,有机会聆听乡村的历史故事,有机会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在这些古村落中,会对各地乡村文化有新的了解。这个清远游,刚好又一次走进三坑镇白米埔村。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白米埔村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东南面,距镇政府5公里。村域面积3.24平方公里。现存建筑有朱氏大宗祠、迎祥门门楼及民居。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白米埔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因该村四周田畴广阔,河网纵横,堪称鱼米之乡,因而取名白米埔。

宗祠前两边设包台,左边的巷道“紫气东来”。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白米埔古村位于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东部,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为清远朱氏宗族聚居发源地之一,是人文气息厚重的一条古村。村中的“朱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中叶,历经多次重修、扩建,于清乾隆年间形成目前的五进结构。整座宗祠古色古香,麻石脚青砖墙,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规模宏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宗祠右边的巷道“祥光北拱”。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朱氏大宗祠大门两边的对联:孙枝荣象地,宗派接鵞湖。大门里面的屏风上悬红底金字“冬官第”木匾。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清乾隆年间,朱姓族人为祀奉先人而建朱氏大宗祠。宗祠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五进,总面阔13.33米,总进深56.3米,占地面积748.8平方米。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白米埔村,波光粼粼的池塘水面、几棵身形硕大的百年古榕树、光绪年间立的旗杆夹石,还有500多年历史的岭南风格五进祠堂———朱氏大宗祠……走进清新区三坑镇白米埔村,悠久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宗祠前为地坪水塘,地坪现存有“乾隆甲寅恩科亚元升授广西抚标右营游府朱献彰立”旗杆夹石一通和立有“光绪甲辰恩科联捷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授职编修臣朱汝珍立”的旗杆夹石一对。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建筑为硬山顶,灰塑博古脊,前四进为锅耳山墙。头门冬官第面阔三间,进深九架6.3米,前设双步廊,以柁墩、斗拱承托前廊梁架,梁架柁墩上雕瑞兽花卉博古,步架间有鳌鱼托脚,木虾公梁上雕刻精美的花卉,上施异形瑞兽斗拱隔架,檐下灰塑莲花锦纹图案;内置屏门,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第二进为敦伦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架7米,以瓜柱承托檩条,轩廊步架间有鳌鱼托脚,步梁、柁墩雕刻精美花鸟人物,石前檐柱和金柱。明间枋子、柁峰上雕刻瑞兽花鸟及卷云纹,七踩斗拱;梁上悬红底金字“敦伦堂”木匾。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敦伦堂前带天井及两廊,廊脊新造。第三进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架7米,以瓜柱承托檩条;前带天井及两廊……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广府民居“三间两廊”的建筑特点,宗祠文化:宗祠里的天井除其可取光通风,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处,还告诫我们立贤立德。天上之神明得以窥见人之虔诚,人间祈语顺利以达天听……”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在这老屋、旧祠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古村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欣赏一座古祠,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祠,犹如聆听一位苍老明世的长者心声,让我们记住乡愁。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三坑白米埔古村是“末代榜眼”朱汝珍故居,这位由慈禧太后钦点的中国末代榜眼朱汝珍,为撰写岭南文化史以及中国文化史留下了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现存的朱氏大宗祠面积约1000平方米,宗祠高达9米,门檐高5米,青砖墙,琉璃瓦剪边,屋顶两侧为镬耳,虽经二百多年风雨,至今仍巍峨挺秀,是粤北地区现存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之一。每年清明前后,都有朱氏后代过来拜祭。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朱氏宗祠原为6进格局'3+2+1',即前三进为本宗宗祠(以上为朱氏宗祠的三进),从三进出来再进第四、五第四、五进为'文公祠,四、五进俗称'朱文公'。 前三进与后二进是不连通的 第四、五进从侧面进入。后面原有一座'后楼',即第六进,解放前是召开宗族会议、结算祖尝、开年团年宴会及参加十年一次始祖大拜的外地宗亲的留宿之处。可惜在解放后被拆除,其建筑构件用作修建白米埔学校、加工厂等。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朱氏大宗祠保留了清“末代榜眼”朱汝珍亲笔题词的清末旗杆夹和家训石碑,“榜眼明星”效应延续百年。朱汝珍籍出清远,因其贵为榜眼,又属“末代”,便使清远大大增辉。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最引人注目的是镶嵌在祠堂大门上的“朱氏大宗祠”石刻,有百余年历史的旗杆夹上两面刻有“光绪甲辰恩科联捷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授职编修臣朱汝珍立”的字样,顶端是两只威武的石狮子,似乎显示了主人身份的不凡。
白米埔古村学宗孔孟,位配曾颜。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据说:穷困落魄的书生朱汝珍考中榜眼后衣锦还乡,在清远成为传奇,当时的白米埔朱氏族长听到消息,马上决定上县城和榜眼联宗。朱汝珍欣然前往白米埔赴宴,白米埔的宗亲也特为榜眼立碑,这就是榜眼石碑旗杆夹的来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