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2020-01-20 13:48阅读:528
因为和朋友偶然间谈及某年中秋一起去唐陵赏月之事,所以去年便有了中秋去北魏赏月的想法。
2019年9月13日,正值中秋佳节,带上包好的冰皮月饼,与好友们开启了一场东汉北魏帝陵及汉魏洛阳的巡礼之行~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X

为了满足早先的赏月想法,大家一直让我选一个喜欢的陵,然后去陵顶品个茶,唱个歌,跳个舞,顺便赏个月,陪伴下这位被埋葬千年的墓主人…
设想总是完美的,实际却因为初次前往洛阳的陵寝而变数颇多。
眼看行程临近,我将赏月地点圈了两个可选项,一个是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静陵,一个是北魏清河王元怿之墓。
除了对这两位人物的喜爱之外,主要也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离酒店会比其他那些近不少。
最终,因为线路安排以及早上前往静陵后发现陵寝被圈等问题,中秋的最后一站直接变为了清河文献王元怿的陵寝~
虽然不能陪子攸过节深表遗憾,但可以陪着北魏一代冤死的贤王过节也是不错的~
一日的赶路,看过东汉原陵的石象后已经快要20点了…
因为元怿的墓在回程的路上,又考虑到大家今天一直没用午餐,所以我们导航着元怿墓,沿路开始觅起了食。
恰巧,途中就有一条饭馆很多的街,于是大家选择了一个人看起来比较热闹的面馆,准备饱餐之后再去元怿墓赏月~
今日的天多云为主,本还担心与月色无缘,不想下车用餐的时候,云层渐开,月亮露出了头~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欣喜之余,大家简单迅速地用了晚餐便再次踏上旅途~
清河王元怿的陵寝位于洛阳市老城北2公里 , 洛孟公路东侧瀍河西岸,差不多在北盟路的中段。
行驶中,我给大家简要地科普了下这位我天黑了还想特意去拜谒下的人物。
清河王是何许人?
简单地说,他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四子,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异母弟,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祖父。
同时,他也是宣武帝灵太后胡氏的情夫。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一时口误,我直接说成了情妇,以至于气氛都跟着这个错误变得欢乐起来…
不觉间接近冢茔,道路明显有急转弯和下坡的趋势,而时不时过来的反向之车都是风驰电掣……
这让我心里不禁打起了鼓…
这路段,怎么看清河呢?
很快,被夜色掩映,又处于急转弯和下坡道中心的冢茔被我发现了踪迹,我着实没有想到元怿的墓残存了这样壮观的封土。
回翻简报资料,看到封土残高约15米,直径30米,才有了大致的概念。
天色已晚,为了安全,我们找了附近的巷子将车停下。
下车时因为我在车上找手电和带来的月饼所以没注意到有些朋友竟走反了方向。
等到带上道具赶过去,赶紧纠正了下位置问题。
大家回头看到这个藏在房屋后的冢,也不禁惊讶于它的规模。
夜色浓郁,冢茔依着房屋,似要与现代的屋舍融为一体,若非周围的车子和不够明亮的路灯,夜晚还真是将它完全笼罩在阴影里了…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飞速而过的车子们,一辆接一辆地冲下坡来,让静谧的夜晚多了不少嘈杂之音。
因为车子过多,我和PT姐一直来不及过马路,只好站在马路这边踏踏实实拍下冢茔的轮廓。
PT姐以为我也给元怿准备了歌曲,让我一会赶紧唱唱,可惜,一直没来得及给这位贤王写点什么。
正聊间,一位慢悠悠路过的老奶奶看到我们在拍这个冢,主动停下与我们搭起了讪~
老奶奶笑容可掬,问我们是来看司马懿的吗?
我们摇了摇头,告诉她是来看北魏清河王元怿,也疑惑地问了下,这附近有司马懿的吗?
老奶奶显然觉得我们说得不对,又重复了几遍司马懿,就这么走了…
我们一时也懵了,以为老奶奶就那么一说,和大家交流时也只是提了一句老奶奶觉得这里埋了司马懿…
回来后翻找资料时才发现,原来老奶奶所说并非空穴来风。
在清朝时,这个冢叫青菜冢,曾被热爱文保事业的知县龚松林老先生误认为是司马懿的陵墓,并且立碑。
此后200多年来,大家一直把这座冢当作司马懿的墓以讹传讹…
该墓在历史上多次被盗 , 盗洞外露 , 被当地人作为居住 、贮物之所。
1948年,该冢因盗墓发现了一方墓志,志长95.5、宽100厘米,志文32行,满行32字,其上写有“魏故使持节侍中假黄钺太师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太尉公清河文献王墓志铭”。
这才揭开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墓志所载内容来看,此处冢茔正是那位北魏末期的一代贤王——清河文献王元怿的安息之所。
元怿,字宣仁,为罗夫人所生,他幼而敏惠,又强识博闻,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自小就甚得其父孝文帝元宏的钟爱,也被北魏的另一位贤王,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父亲——彭城王元勰所器重。
元怿不仅才华横溢,文采出众,气度非凡,擅于政事,更是仪容美丽,端严若神,风流之盛,独绝当时的贵公子…
如此种种,不难想象为何宣武帝灵太后这么聪慧的女人会看上这位贤王,做出逼幸这种事…
元宏离世后,元怿充分体现了儒家所奉行的孝道,居丧过礼,泣血三年,几于灭性。
在其兄宣武帝的时代,元怿才长从政,明于断决,剖判众务,甚有声名。
但因为其兄宣武帝登基时追思舅氏,又因国舅高肇在咸阳王密谋造反之事上的作为,对高氏越发信任。
高肇则是留心政务,孜孜不倦,能干的同时为了保住权力开始接二连三地陷害起北魏诸王。
其间,北海王元祥,京兆王元愉,彭城王元勰先后被杀,甚至史书认为,宣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和太子也死于这位高国舅之手。
元怿作为北魏宗室之人,自然看不过高肇的行事,常与他发生口角不说,在京兆王被害后,因惧恐同害,借着大宴直言高肇堪比王莽,劝宣武帝注意君臣有别,莫让奸臣窃之于下。
可惜宣武帝元恪虽然早年对元怿这个弟弟算有所偏爱,常同他谈玄剖义,日晏忘疲,但面对国舅的事情,却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宣武帝临终之际,元怿成了辅政大臣之一,又与诸王联合,很快将征蜀路上被迫回返的高肇除去。
随着高肇的落败,后宫的政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高太后出了家,天子的生母胡太妃则成了胡太后。
当时孝明帝年纪尚幼,这位聪慧多才的太后很快便临朝听政,甚至改令称诏,让群臣上书称其曰陛下,自称自己为朕…
虽然有越矩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胡太后确实是个有能力的女子。
在此期间,作为辅政大臣的元怿想来亦时常与这位太后有着密切地交流…
尽管胡太后处理政事得心应手,但在一些事上,元怿还是会有劝谏之举。
而他劝谏之时,往往引经据典,借古说今,令人不得不信服。
这一方面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政策的成果,另一方面自然也体现出这位贤王的魅力…
才女俊男,总是容易发展成一段故事,历史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史书上形容这段故事是由胡太后“逼”出来的,可事实如何,不是当事人的我们又怎么知道这其间的各种情愫呢?
毕竟,一面是权倾天下,颇有才情的太后,一面是忠心于国,兼威望品貌于一身的贤王……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回味着这位贤王不算完美的一生,我和PT姐终于在车流减少时过了马路,来到了冢茔这侧。
车流尚在来回,走在马路边边也确实不太安全。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沿着马路边边北上一小段,大家寻到了上冢的楼梯~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沿着狭窄的楼梯而上,心也在不觉间变得躁动起来。
隔着千年的光阴,我们似乎每登高一步都在接近着这位遥远时空中陌生又熟悉的贤王…
当初胡太后与元怿的关系,进一步稳固了元怿在朝堂上的地位,也给了他更多施展自己拳脚的舞台。
只是福祸相依,不论是元怿处事时刚正不阿的态度还是他与太后之间不可与外人说的关系,都在不觉间引来了焚身之火。
太后的妹夫,领军元乂早先便因为元怿总是以法训斥他心有不满,诬告过元怿谋反。
神龟三年,也是正光元年的七月癸酉朔三日乙亥,元乂与刘腾逼孝明帝于显阳殿,闭灵太后于后宫,囚元怿于门下省,就这样将一代贤王给害死了。
元怿死时年仅三十四岁,当时朝野贵贱,知与不知,含悲丧气,惊振远近,连夷人在京及归,闻怿之丧,为之劈面者都有数百人。
而在元怿死后,天灾兵祸便起,似乎连老天都为这位贤王叫起了冤…
好在,很快孝明帝便与母亲和好。
因为灵太后的再次临朝,这位曾经有着枕席之欢的小叔子,这位北魏的一代贤王也终是得以被平反犯案。
孝昌元年岁次乙巳十一月壬寅朔二十日辛酉,元怿被改窆瀍西邙阜之阳,也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此外,他被追崇了使持节、假黄钺、太师、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侍中、太尉公,王如故。又加以殊礼,銮,辂九旒,虎贲班剑百人,前后部羽葆鼓吹,轀輬车一,依彭城武宣王故事。其黄屋左纛,依汉大将军霍光故事。备锡九命,谥曰文献…
匆匆结束生命的元怿怕是从未想到他会在死后得享这般多的殊礼,更不会想到,他竟因此逃过了未来的乱世吧…
若是赶上尔朱荣的入洛,他作为灵太后的情夫,下场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不知不觉中,月光透过树叶洒了下来,照亮了上冢的阶梯小路,却也让人心中生寒。
沐浴在亘古不变的月色里,那史册里泛黄的书页,似在不经意间被夜晚的微风揭开,透出些许红晕。
我想,当初的元怿在权力礼法与爱情间定有过内心的挣扎,他自小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爱情的观念早便从鲜卑的旧俗中抽离,他所受的教育,他为人处世的习惯,让他对与兄嫂间异样的感情有所不齿,更懊恼于这般的大不敬。
可是他的身体里还流着鲜卑疯狂的血液,那些祖宗传下来的旧俗或在潜移默化中刻在了他的骨髓之中。
胡太后是个用区区女子之身便登上大殿,处变不惊,魄力非凡,行事风格连男子都可能自愧不如的女子,也是一个才华亦足以迷倒万千男子的女人…
放在任何时代,或许都会有爱慕她的人…
若非权力迫使,或许他们不会有兄嫂和小叔子以外的关系,但即使没有权力迫使,元怿的心里是否就对她没有过感情呢?
不论是否有,最终他都选择了贪生,选择了这位太后,让自己留下了后人诟病的地方…
墙茨何堪玉有瑕,亲贤一旦委泥沙。
早知今日身难免,何不当时死翠华。
古人看来,元怿的一生是白玉有瑕,可于后世的我们看来,他也不过是追求了一段本不可奢望的感情,至于这感情,是两厢情愿,是被逼无奈,在生死面前,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爬爬停停,随着登高,月亮渐渐隐于树后,正愁着到顶时这冰轮是否会出来,上边便传来了同伴们的声音…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原来,元怿墓的墓顶现今是私人的地界,已经成了类似菜园的地方…
因为菜地被拦,楼梯的尽头便被栅栏锁住了…
考虑到中秋夜估计能开门的当地农民也在过节,我们不得不放弃原本的陵顶赏月计划…
而且恐是怕人翻越栏杆或者偷菜什么的,这栏杆上竟还写了些诅咒之话。
意犹未尽,却不得不怅然下冢。
在冢下,特意留了一块月饼在阶梯边的草木里,希望隔着遥远的时光,那位北魏的贤王也能感受到这个中秋夜团圆的温暖。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果然是古今难全之事…
在时光的洪流中,没有永恒之物,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千年后尚记着他,甚至陪他度过这样一个看似神经病般疯狂的夜晚…
有些想替元怿咏一句后世苏轼所写的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此美好的愿望,却于他,于胡太后都是那般困难…
联想后事,我越发庆幸于元怿早早地离世,毕竟未来的动荡岁月即使有他存在也不一定能控制,既然如此,何不留个贤王之名,长眠在国都身边呢…
在他死后的第四年,北魏的六镇之乱爆发…
在他死后的第八年,尔朱荣攻入了洛阳,杀死了胡太后和大量官员…
在他死后的第十四年,他的孙子被高欢拥立为帝,迁都前往了邺城…
元怿和当年的彭城王元勰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一点就是皆为无罪身死,而他们的孙子在冥冥中成为了北齐代魏时最重要的两个人物。
东魏建国十七年后,元怿的孙子元善见被迫禅位于齐,此时,为齐国献上玺绶的正是元勰的孙子元韶…
历史有些残酷,却也总有或多或少的巧合,令后世的我们徒增感慨…
没有陪元怿吃上月饼的我们,回到酒店后便在公共区泡起了茶,吃起了月饼~
喜欢走陵除了因为历史的陵墓有太多吸引人的故事外,还有一点便是和朋友们一同经历的点点滴滴~
今日的我们几乎走遍了北魏迁都洛阳后多数帝王的冢茔。
千载后的它们,碌碌无为,守望着农夫耕老们继续在这昔日的国都中繁衍、生息…
而那个时代,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毕竟,那是一个前有秦汉雄风,后有隋唐繁华的过度阶段…
可有些故事,却在今日被忆起,还有些故事,发生在我们走陵的过程中…
那过程,有着一起经历过的感动,有着恍然大悟时的欢愉,有着觅而不得的怅然,也有着忍饥寻路中的分歧…
不管什么,都是一段难忘的美好经历~
千古月如旧,共聚此中秋~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北魏清河王元怿·隔了千年的中秋夜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