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中国历史上哪个省出的状元最多

2024-06-15 05:37阅读:


中国历史上哪个省出的状元最多

2024-06-08 08:35 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有产物,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现象之一。据有关文献显示,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其间1282年,历代封建王朝约举行科举考试800余次。由于科举制度绵延沿续,科举考试代代相袭,因而有许多状元应运而生。
在列朝状元之中,鉴于各人的出身经历、遭际机遇、才华学识和道德修养、志趣爱好等等互有差异,当然也不乏一些颇具特色的人物。笔者曾撰《中国历代状元录》(1995年5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书,收录了史籍中有名可考的历代状元620余名。
经过对历代科举考试和所有状元的生平事迹进行分析比较,现将其中一些在科举考试和所有状元中占据“第一”、“唯一”或堪称“之最”的资料予以归纳,整理成这篇《历代状元之最》,以求方家指点并以飨读者。
人数最多的王朝
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至哀帝天祐四年(907)丁卯科,285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余人。
第一个状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女状元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女科状元傅善祥。
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
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末科状元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状元之省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武进(今江苏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南通(今江苏南通)籍状元张謇,247年间,共产生状元49人。
状元之府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辖境相当今苏州市及吴县、常熟、昆山、吴江等县、市地),共有状元24人。
状元之县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今福建永泰)。自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三名状元。
兄弟状元
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张正甫(弟)等兄弟状元19人。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癸巳科状元孔纁(兄)和唐乾符三年(876)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3年。


父子状元
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张师德(子)等父子状元6人。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己巳科状元安德裕(父)和北宋开宝五年(972)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父子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3年。
连中“三元”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进士状头(状元)、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历代科举考试中,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库、杨寘、冯京、王岩叟等6人。


以状元任宰相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人。
诗画状元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杜(甫)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状元词人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状元书法家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状元史学家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祐二年(949)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100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30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著述最丰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400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100多种;现存诗作2300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状元植物学家
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丁丑科状元吴其濬。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植物名实图考》38卷,是我国19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状元思想家
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状元品茗家
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状元藏书家
历代状元中,藏书最多的是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状元焦竑。他一生收藏图书达数万卷,《明诗综小传》谓其“藏书两楼,五楹俱满,一一皆校雠探讨”。他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之一,也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
状元编书家
历代状元中,最喜延请学者名士助其编书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状元毕沅。他一生爱才礼士,穷毕生精力主持编纂的《续资治通鉴》,被公认为宋、元、明以来《通鉴》续作中最佳的一部。除史学外,他在地理、金石考据、方志以及文学、经学、文字、音韵等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
状元天文学和音律学家
历代状元中,天文学和音律学成就最大的,是五代时后汉乾祐三年(950)庚戌科状元王朴。其所制《大周钦天历》,修前代历法之失,开后代历法之先,是中国天文历法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所制《律准》,对古代音乐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状元英雄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状元真迹
历代状元中,其殿试考卷手迹唯一留传后世者,是明代万历二十年(1598)戊戌科状元赵秉忠。他当年参加殿试时为明神宗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考卷真迹,在赵氏后人手中保存近400年,于1983年在山东青州市被发现,现存青州市博物馆,属国家一级文物。
武状元宰相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状元大使
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状元驸马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短命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状元陈。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等人一并处死。
状元帝师
近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状元实业家
近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两科武状元
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瑔,于乾隆十七年(1752)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中状元。
状元皇帝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本文原载于“中华书局1912”,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大道知行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