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最受争议的中国式见面礼:过节你会让孩子在亲戚前“表演”吗?

2018-01-03 16:08阅读:
过节你会让孩子在亲戚前表演吗?
文/许小美

最受争议的中国式见面礼:过节你会让孩子在亲戚前“表演”吗?
2018年元旦刚过,带小温馨回了趟家。发现有了孩子的家庭,每到逢年过节都会有这样一个“习惯”:只要家里有客人,都习惯性得让孩子去表演自己擅长的节目,当做给客人的见面礼。若孩子去做了,那自然是各种夸赞,亲人脸上也洋洋得意;而若孩子拒绝了,就会被贴上“不懂事”、“害羞”等标签。
有人觉得,让孩子去展示自己的才华,不仅能让孩子克服恐惧变得更有信心,还能让孩子快乐自主的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可也有人觉得,在特定的场合有部分家长让孩子表现才艺只顾着自己的面子,过多炫耀和展示只是虚荣心在作祟,想收获别人的赞赏,认为自己教子有方,培养出这么有才的乖孩子而已。
过节让孩子在亲戚前表演,这是最受争议的中国式见面礼。作为家长,你怎么看?
1


家长应遵循孩子的意愿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如果孩子愿意去表演,那一切皆好;但只要孩子拒绝,家长就不能强迫,甚至责备孩子。
家长应把尊重孩子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虚荣心和面
子都是次要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带小温馨回去给老太过80岁生日,爸爸突然要求小温馨唱一首生日歌,让大家热闹热闹。可当天人特别多,小温馨还是有点怯场,于是说:“我不想唱歌。”
听完,爸爸就有点不开心了,还故意说:“你肯定不会唱,是不是?”说完,又找来另外亲戚家的一个小孩说:“妹妹不会唱,我们听哥哥唱一首生日歌。”
小哥哥唱完之后,大家纷纷给他鼓掌,说他唱得好。可事情还没结束,爸爸又试图鼓励小温馨,想让她唱一首。
爸爸甚至还承诺,说只要小温馨唱一首生日歌等会就带她去坐小车车。
最后小温馨还是不愿按照爸爸的意愿去做,在那个场面,小温馨的拒绝让大家显得有点尴尬。爸爸更觉得小温馨太不懂事了,在老太80岁的庞大日子,连唱首歌都不配合,太不给力。
在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的日子里,大家似乎都希望孩子能够在亲戚面前表演。
我自认为,小温馨在家还是很爱唱歌的,但前提是她愿意唱,喜欢唱,不受任何的强迫,无拘无束。
尽管这件事让爸爸很生气,他觉得鼓励小温馨去表演,也是希望得到锻炼,能够更自信从容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可我觉得,鼓励孩子去表演也要提前咨询下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愿意,那皆大欢喜,如果不愿意还去强求,那这种表演的目的根本不光只是让那个孩子得到锻炼,而是家长为了面子,让自己脸上有光彩。
孩子虽小,但她有自己的感受和选择。父母一味的强求让孩子面对那些陌生的面孔打招呼或唱歌,对孩子来说会感觉到压抑和恐惧。
何况爸爸还用别的孩子的表演来做比较,这样很容易伤害小温馨的自尊心。
在小温馨这个年龄,也是非常愿意展示自己各种才艺的,比如唱歌、跳舞、背唐诗等。但换了一种环境,一向活跃的孩子可能就会变得内敛,不愿立刻就去表现。
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她也有说不的权利。作为家长,请接受他们的拒绝和不配合。不要无底线挑逗,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她唱唱歌、跳跳舞、背背唐诗也是活跃气氛的方法。我希望我们都能尊重孩子的选择,多问问孩子的意见,不要让她失去自我,变成只为哄别人开心的那个角色。

最受争议的中国式见面礼:过节你会让孩子在亲戚前“表演”吗?
2

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孩子越长大越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她不想去做那些讨好客人的表演,不希望自己被聚焦关注时,家长更不能强迫和控制。
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要只顾着自己的面子,处处让孩子去献宝。过多炫耀,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有明显负面影响。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就如性格,有活跃的,有内向的,有爱表现的,也有拒绝不愿配合的。
小温馨性格有点慢热,一般在家或在熟悉的场合还是很愿意去表现的。每次家庭聚会,七大姑八大姨来的时候,二话不说上来就想亲亲抱抱的这种,不要说孩子了,我看到都会后怕。
想起我第一次见公婆的时候,面对他那些陌生的亲戚,我都认了好长时间,才对应得上。或许对我们大人来说,那个是我们一眼就认得出的亲戚,不用开口,一个眼神就是在打招呼。
可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未知的,陌生的。你让她在一个陌生的人群里,用表演的方式逗别人开心。宝宝做不到啊!
反过来想想,如果让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一群人去表演,你会是什么感受?
不用说,肯定尴尬得想要逃离吧。
有时候亲朋好友来,我也会为了激励孩子勇敢的去表现自己,展示她自己擅长的东西。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有时候小温馨明明会唱的《小兔子乖乖》,让她在亲戚面前去表演,她会拒绝,不乐意展示。
这个时候,我会先开个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小温馨一看妈妈在唱歌了,也不由自主得跟着唱起来:“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
原本小温馨还不想去表演,可有了我的参与反而给了她更多的力量和勇气。表演结束后,看到大家竖起的大拇指和肯定的目光,小温馨变得更自信主动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爱护。相信在父母的配合和鼓励下,孩子在成长面前便更有勇气和积极性。
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不管要不要表演也请试着蹲下来和孩子商量下。
当孩子不愿意表现时家长不要去强求,不要急于对她作出或坏的评判,更不要给孩子贴上“没出息“”胆小”“不懂事”等标签。
当孩子积极的去表现了自己,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赞美。要知道,家长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孔、肯定的言语都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给她极大的鼓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如果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她才会愿意从内心接受你,信任你,遇到任何问题她也会和你分享,倾听你的教导。
而如果你违背孩子的意愿,强迫她做不想做的事,结果只会事与愿违。

最受争议的中国式见面礼:过节你会让孩子在亲戚前“表演”吗?
3

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赞美很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渴望父母的鼓励和赞美的,而且鼓励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都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当父母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美,孩子的成长才会变得更自信,更阳光。
想起我的小时候,每次取得一点进步时,都希望第一时间能够让父母知晓。可每次,听到的却是父母口是心非的回答,心里总像被泼了凉水一样,很受打击。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并不懂得如何去给孩子鼓励和赞美,相反总是谦虚地推托,不信你看……
“你家小明真的好棒,不仅唱歌唱的好,还那么爱学习,不像我们啥都不会,还不听话。”
家长回答:“哪有唱得好哦,我们家邻居家的儿子唱得更好听,他也偶尔认真一回。”
“你家小宝画画很认真啊,说不定长大会成为一个小画家呢?”
家长回答:“别开玩笑了,他就三分钟热度,总把家里画得乱七八糟,画再好又有什么用啊!”
“你家孩子真懂礼貌,我们家儿子看到人都不打招呼,老师都说他害羞,不尊重人。”
家长回答:“我们家也一样,一点都不懂事,只是最近改变了不少而已。”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当家长在相互沟通的时候,对方可能会赞美我们的孩子。可很多家长会无意识的贬低自己的孩子,觉得孩子不能多夸,越夸越骄傲。只有谦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家长用这种自以为是的谦虚方式去表演,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内心感受?你一句无心的言语,会让孩子感觉到冷漠、被忽视的感觉。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满招损,谦受益。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但过度谦虚,总是否定孩子的成果,也会让孩子有挫败感。
曾经有一个罪犯在死刑执行前,吐露心声:“别人夸我会打球,妈妈却一直说我没出息,后来我就索性真的没出息好了,反正妈妈也不希望我有出息。”
这个案例非常真实,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渴望得到父母和别人的赞美而获得自信。可因为小时候总被母亲频繁被否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自信,慢慢走错路。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你的一句话,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一次赞赏都能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和鼓舞。
相反过度的“谦虚”“客套”,很有可能抹灭孩子的热情和自信。

最受争议的中国式见面礼:过节你会让孩子在亲戚前“表演”吗?
小美说:
记得去年我们一家三口出去游玩,别人看到小温馨帮忙拎包,就夸赞她:“馨馨真是个懂事的好宝宝。”而后,爸爸却说了句:“在家就是个调皮鬼,一出来玩就乖了。”
后来,爸爸准备牵着小温馨的手,她却拒绝了爸爸。甚至还嘟囔着嘴巴,默不作声,看样子似乎生气了。
不注意观察,我们并不了解孩子为何会生气。当我蹲下身子和她仔细沟通一番,才知道爸爸刚才的那句“调皮鬼”惹怒了她。
她委屈的告诉我:“人家爸爸妈妈都不说自己的孩子是调皮鬼,爸爸还这么说我。”
很多父母在家里总是懂得夸赞孩子,可一旦和外人沟通,却又充满矛盾。尤其是当别人在赞美自己孩子时,他们总是过度谦虚,甚至故意推脱。殊不知,父母无意中说的话,却在无形之中伤害了孩子。
‘’
就比如每年过节,家长会要求孩子在亲戚面前表现。当大家都纷纷夸赞孩子时,他们却觉得孩子表现得不够好,故意无底线的挑逗,挖苦,讽刺,希望让孩子再继续表现。
而这个时候,孩子明显会有不适应,会自信心受损,不愿再去表现。
作为父母,我觉得我们鼓励孩子去表现没有错。但如果目的不存,只是为了虚荣心作祟,那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太多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个性成长。
下一次,当有人在赞赏我们的孩子时,被再一味地谦虚了。大方一点,让孩子知道:“是的,你真的很棒。”
相信只要家长做出鼓励和肯定,才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才能更自信,更顺利。
个人介绍:
许小美:育有一女小温馨。
MM爱baby编辑,爱摄影爱码字。育儿网橙品清单妈妈口碑之选,橙意代表。亲子,家庭关系撰稿人。
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旅游,孕期喂养,家庭情感等。
作品在《心理育儿》《 幼教365》 《幼儿教育》《亲子》《中华家教》《城市商报》等杂志及报刊发表。
创立公众号:MM爱baby 育儿理念:陪孩子一起快乐长大。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