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拆书笔记

2017-06-21 15:09阅读:129
精彩摘录 P69
事实上,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最糟糕的行为之一。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输赢”差别。很少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即便他们在小时候表现得很聪明伶俐,成绩优良;但由于他们只储备了很少智力能源,往往从中学开始,他们就会表现出综合素质越来越平庸,学习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趋势。这方面的艰难和困惑,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而那些阅读量大的孩子,他们一般来说不仅从小表现出聪慧,而且在学习能力上有很强的爆发力。就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他们从小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我的思考
我住的小区对面是学校,所以楼下开设了许多兴趣补习班,画画音乐作文奥数,每天都能看到家长笑眯眯地把孩子往里推,充满期待的心满意足的来接她回家,当然我不敢评价这种行为的好坏,毕竟我的孩子才一岁,我也希望自己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也不知道以后我是否会加入这一道淡淡的望女成凤的家长大军中,但是尹建莉给了我具体的目标要求——重视儿童阅读。从阅读量来说,我们孩子的阅读量太少了,而教材上那丁点字是远远达不到孩子年龄阶段所应该达到的阅读量。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应该先于所有技能的培养。我认为,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应当越早越好。早至胎教,当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可以多读书,通过书香与孩子进行心灵的连接。孩子出生后,家长每天多花时间进行亲子共读或者从听故事磨耳朵开始。再来,孩子阅读行为的养成与家长、家庭环境氛围密切相连。如果家里人都热衷读书,能静下心来埋头于文字之间,孩子大抵都会受其熏陶。试想,家长自己都不喜欢阅读又如何让孩子相信阅读的奇妙之处,他自己又怎么能够在小小年纪就翱翔书本世界。家里每个人都能捧上一本书。遇见书,能够为孩子读上一段,该是多美妙的一件事啊!我有一个梦想,把客厅变成书厅,安装书柜,陈列书本,开心时陪陪孩子读书;不开心时,也读一本书;困惑时读一本书;低迷时也读一本书,让书成为生活的中心,而非那些只会让你动眼不动脑的电视机、手机等电子产品。
其实在培养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成长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家长本人。真的是“谁阅读,谁受益”。我给女儿读小熊绘本系列已经几个月了,每个故事读了不下20次,从最初懵懂的眼神到现在能够直接点点头并对一些问题作出点头肯定的反应,如“宝贝,小猪回答的真响亮,真棒!对吗?”女儿会指着小猪的图,也点点头。有时她也会对着图笑呵呵,或者扭动身体跳上舞来,每每这样,我都会切实地感觉到阅读的力量。于我,也是在成长中,孩子的书看似简单,却有大学问,一本《大声回答哎》教会我应当如何指导孩子打招呼;一本《洗澡》让我看到了孩子世界里的洗澡能这样充满了乐趣。每次读绘本,我都会观察女儿是否喜欢我读的方式,我会根据她的表情作出适应的调整,有时候会学着老婆婆的声音,有时候提高音量,夸张动作等等。而更多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开始从书中读到的知识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学校与孩子们的相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妥当?反思我这样做是否真的是对孩子好?我知道,我一个小小的改变可以换来了许多孩子们的欢笑。我知道,每次的付出,每次的投入,时间都会回馈给我的更多更多。
最后我有个疑惑“赢在起跑线上”,到底是孩子在起跑,还是家长在竞赛,原本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灵,因为孩子们因为家长的担心、关心、私心,孩子们被迫参加了许多兴趣班,刚出了校门就踏进另一扇大门,就算孩子不愿意参加,家长也会苦口婆心相劝、通过陪练、陪读、威胁、诱惑等多种渠道,达到孩子安静地坐在兴趣班的座位上就好了。我同事的女儿不喜欢弹钢琴,练了一年多,进步不大,大家都说那不要再学了,他却说那可不行,不进步也要弹啊。总感觉是在滥竽充数,坐在位置上有学就好。其二,技能的掌握到底是越多越好,还是专一比较好呢?我同事儿子,口才演讲,英语钢琴拉丁舞奥术演练参加,但好像无一精通,我不禁唏嘘不已。这样的频密训练技能,就连大人也难以样样把握。草莓在最新的推送中说到她一同学,从初一开始死磕电脑,这辈子也就和电脑打交道一辈子,这也是一种幸福啊。有时候专一工作,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不一定得多样化发展。我们成年人需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可能,有人擅长这一方面,有人精通那一方面就行了。那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专长,画画跳舞唱歌的主流兴趣并非每个人都擅长的,就连学习都一样,每个孩子发展的能力不一样,有人学的快有人学的慢?如果这个世界每个孩子都会画画,唱歌,跳舞,那该多无趣啊?其实,教会孩子如何从书中获得知识,从书中认识世界,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怎么也比野蛮地推孩子去参加各类培训班要来的有趣多吧!
我的行动
一、 创造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搭建书架多古书多读书;
二、 制定亲子共读时间;
三、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每个年龄阶段适宜孩子应该读的书籍;
四、 在孩子面前少玩甚至不玩手机。
五、 多阅读与孩子有关的事书籍如《发现孩子》,《捕捉孩子敏感期》,多了解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我愿意尝试更多,努力,不是活给别人看,是为了内心那份幸福感。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