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塘街区的外围界面与道路交通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深化方案建言之八
2022-09-02 08:00阅读:45
荷花塘街区的外围界面与道路交通
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深化方案建言之八
8、关于道路交通优化
其一、这个规划的道路交通优化只提到了城墙南路的设置。规划提出:为保护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建议该规划道路北移至南京城墙保护范围外”,“将红线宽度12米调整为6米,东向西单向同行”。在前面的规划建言中,笔者就曾建议,“为保护南京城墙,将历史街区南侧的城墙南路改为绿道,大片植绿,为环境内聚的街区居民提供开敞空间、后花园。“笔者现在仍然坚持这个意见。如果维持这个车行道,势必要避开城墙保护控制范围,仍然需要拆除较多的街区建筑,并破坏了陈家牌坊小巷的完整性。如果改成绿道,由于绿道不是车行路线,完全可以设在古城墙保护控制范围之内,且不需要拆除过多的街区建筑。
街区传统建筑非常宝贵,拆掉了不可能再有。笔者儿时(五六十年代)经常上这里的城墙,那时传统院落紧贴着城墙,非常规整。现在城墙根下的老建筑已经拆除,如果再拆就太可惜了。这个规划提出“‘谨慎’拆除”非常好,希望落实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陈家牌坊南侧的传统风貌建筑尽量不拆,保持街巷格局的完整性。
”两害相权取其轻”,车行与环境相冲突,车行应当让位于环境。
其二、前面的”再生规划”提出要搞单向机动车环线,这个规划没有提,是不是确定了。我觉得这里有个摆位问题,在交通与历史环境保护相矛盾的情况下,交通应适当让位于历史环境。前面的规划环线是:“通过殷高巷、水斋痷、高岗里与鸣羊街共同形成单向机动车环线”。这些道路中,水斋痷、高岗里、饮马巷属于一类历史街巷,殷高巷、鸣羊街属于二类历史街巷,应当慎重处理。当然,殷高巷一侧已是多层建筑,早不是原先的殷高巷。鸣羊街两次拓宽早已面目全非,水斋痷北端已是现代风貌,不过南端还是窄巷,传统风貌还在。高岗里、陈家牌坊历史遗存较多且环境特征较明显,也不宜搞成机动车道。我想这里周边都有交通干道,为维护历史环境氛围,能不搞环线尽量不搞,如一定要搞则尽量外移,搞成半环线:自鸣羊街至殷高巷、至水斋痷北端,转钓鱼台一二三巷、转磨盘街南下,经饮马巷向东至中山南路。考虑到保护历史街巷,单向机动车道路尽可能不拓宽或少拓宽(控制在6米范围)。
(下图摘自规划公示件,蓝线为笔者建议的机动车道半环线)
其三、要把街区外围停车场建设作为历史街区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机动车禁止进入街区。历史街区居民要提倡绿色出行、公交出行,不提倡机动车。
10、关注历史街区外围界面
历史街区的外围街巷是整个街区的外缘,是人们观察和进入街区第一印象的地方,等同于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中的“边缘”。应该着意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反映该历史街区特征的边缘界面。西侧鸣羊街已沿街整治,建议进一步调整、封闭不必要的路口,使其形成相互关联、更加完整的连续体。南侧城墙以北的外缘是城墙观景的重要界面,应形成规整的传统院落连续体(图上是参差不齐的锯齿状)。北侧殷高巷、东侧的水斋庵北端及磨盘街的一侧为现代多层建筑,应通过增加传统元素或建传统围墙进行协调性改造。中山南路一段可设传统围墙形成完整的街区界面。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