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谈《“兄”字的文意和鲁迅先生的“广平兄”及同门称呼》
2011-08-11 06:01阅读:1,094
一、“兄”是一个会意字。
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
⑴、“兄”的本义:
哥哥:胞~。堂~。表~。内~。姻~。学~。仁~。
兄长,兄,长也。《说文》
男子先生为兄。《尔雅》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诗·小雅·斯干》
口语中:乃兄(你的哥哥);令兄(尊兄,尊称对方的哥哥);愚兄(哥哥自己谦称);家兄(谦称自己的哥哥)。
亲戚中,同辈男性中,年龄比自己大的:表兄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⑵对他人的尊称:
兄知之,勿为他人言也。柳宗元《与肖翰林佝俛书》
⑶古代亦以称姐:
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章上》
俾同气女兄,摩笄引决。唐·刘知几《史通》
⑷转引申字义:
指物之先生而大者: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吕氏春秋》。高诱注:“养大杀小。”
二、为什么鲁迅在信中,称许广平为“广平兄”?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学生时代的许广平先生
兄,本意指哥哥;而在文化人的交往中,则超出了这个意义。朋友间互相尊称,多用这个词,书面体中更为常见,如,仁兄、学兄、大兄…甚至干脆称为“某某兄”。
首先,关系密切的男子之间,可以这样文雅地称呼。古代同科进士,年龄相差悬殊,甚至小童生和老头们同出一门。没办法,肩膀齐为弟兄,即便相隔60岁,也只能以“年兄、年弟”相称。
其次,在口语中,谦敬有别,普通长者也可以这样亲切地称呼年轻后学;但是,年轻人千万别不识抬举,万勿这样称呼尊长。
另外,男子也可以这样恭敬地尊称女士。
鲁迅先生和学生许广平恋爱,他们的情书编辑成著名的《两地书》。两人之间便是以“兄”相称,既亲切,又持重,颇为得体。兄,已经派生出了“先生”的意思,比所谓“师长”的感觉,更平易近人。
1925年,许广平3月11日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鲁迅当天就回信了。令许广平当时感到不能接受的,是鲁迅在信中,称自己为“广平兄”。
人们当中有“女兄”的称呼,但那是称姐姐的。
鲁迅跟许广平通信时,许广平27岁,是女师大国文系学生,鲁迅45岁,在女师大国文系兼课,是许广平的老师。二人年龄相差很大,身份不同,鲁迅称“广平兄”,确实不合常理。
所以,许广平3月15日写第二封信就问:“先生之意何居?”“不曰‘同学’,不曰‘弟’而曰‘兄’,莫非也就是游戏么?”
等接到鲁迅第二封信,她才知道,鲁迅称“广平兄”,既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也不是搞什么游戏,而是鲁迅“自己制定,沿用下来的例子”。
原来,鲁迅给人写信用的称呼,有远近亲疏之别,他向许广平解释说:“旧日或近来所识的朋友,旧同学而至今还在来往的,直接听讲的学生,写信的时候,我都称‘兄’;此外如原是前辈,或较为生疏,较需客气的,就称先生、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大人…之类。总之,我这‘兄’字的意思,不过比直呼其名,略胜一筹,并不如许叔重先生所说,真含有‘老哥’的意义。”
鲁迅和许广平刚开始通信时,彼此虽比较熟悉,但不能算亲近,鲁迅称“广平兄”,就因为许广平是学生。原因搞清楚了,许广平觉得自己在鲁迅跟前“二年受教,确不算‘生疏’,师生之间,更无须乎‘客气’”,老师可以称其他同学为“兄”,当然也可以称自己为“兄”,便接受了这一称呼。
顺便再写一个小笑话:
一位女作者,采访过冰心。冰心热情地赠书题款,写道:“某某兄指教”。那位女作者居然把这段经历作为笑话,逢人便说:冰心分不清男女,白纸黑字的题赠不得体。
殊不知,这位女士还未弄清“兄”的另一种含义。呵呵。
三、“谦敬有别”及同门称呼
华夏是礼仪之邦,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是“谦敬有别”,需要特别留意,如果用错了,就会贻笑大方。
先师剑云先生在家中
我的武学恩师剑云先生幼承家学,不仅文武双全,而且非常谦虚。与人交往,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先师年长我40岁,1990年收我等做弟子时(同批拜师的还有傅良材、李顺、王启民),剑云先生坚不受头,说代父收徒;所以我们都是拜禄堂先太师像行大礼;先师说与我半师半友;给我的赠书题款,先师都写“于卓贤棣惠存”,“棣”是兄弟之意。
这都是中国特有“上对下”的自谦,我们后学者不可不知晓。
拜师后的合影:后排从左至右为:傅良材、王启民、李顺、于卓
在剑云先师身边久了,我们同门师兄弟之间也是如此。如:大家熟悉的孙门人物童旭东、刘树春,笔者虚长几龄,但笔者都称之为:童兄、刘师兄;现在见于网上文字,也就不足为怪了。
剑云先师收的日本弟子后藤英二,我们初次在北京见面时,剑云先生问清楚我二人的年龄后,虽然笔者入门拜师晚于后藤、但是年长后藤两岁,剑云先生让后藤称笔者为“师姐”;然笔者与师兄弟交往,均尊称入门早者为师兄。
以上种种,也是循“谦敬有别”之老礼。
依笔者之见,尊师重道,我等外姓弟子,对本家后人更要注意恭敬。“谦敬有别”,我等绝对不可妄自称大,要分清“家内外有别”的道理。因为,按家族和按师门排序,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如:按家族长幼、三代有序,这是家族内部之序;本家后人对同门师兄弟可以自谦,此为美德;而我等外姓弟子,若真是不知深浅,胡乱称大,则甚陋也,徒为天下人所耻笑耳。
笔者与同门师兄,谨遵先师训:切不可妄称师叔。今写此,愿共勉之。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