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600多年的宗祠————广东省 龙川县新和李氏宗祠

2013-10-11 18:18阅读:1,319
龙川县新和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近日读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明史专家 吴 晗著:《朱元璋传》(1948年版),我对宗祠的神位作如下解读:
李氏祠堂是较典型的客家民居:中间是厅堂,左右各有一间房为一个单元,左右对称、前后用走廊、茶室小厅组合而成。中间有天井,方便采光通风排水。李氏祠堂至今已经有680年历史。土砖房,盖小青瓦。现仅存中轴线的三个厅,2个天井。房子立柱的石墩还在,但已经风化。连接上下‘杠’(栋)的走廊也没有了。门前私房阻挡视野,屋后‘牛颈’被挖。……不过屋内神龛上牌位还在,供奉着李氏始祖、高祖、曾祖、佩祖、列祖的牌位外,还供奉着‘七世祖 贡生 滨州卫吏 神位’;‘十三世祖显 考/妣 邑庠生 寅震公 李老/黄孺 大人 神位’;‘十四世祖 賢用公李老大人 神位 ’。祠堂称‘永冀堂’。
另根据墓碑:祖婆为三世,明朝初年来到龙川县,明朝期间去世,所以墓碑上刻有‘明显’二字。新和李氏开基祖福聪、福民为五世。根据祠堂里的神位公为七世,显然他是新和李氏开基祖福聪公或者是福明公的孙子。但【根据2002年《龙川县李氏族谱》为第15世,根据《龙川县李氏族谱》吊线应该和廷钺公同辈,
第八世。可见2002年《龙川县李氏族谱》的编撰者是‘胡编’】。我认为神位是准确的:廷凤公为第七世。我还大胆猜想:新和李氏之所以能‘立足’,并迅速扩大地界,与这个‘贡生’、后来任滨州卫吏的廷凤公肯定有关系。
明代地方区域划分为省,府,县三级。除北京,南京外全国被划分为十三个省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明史专家是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后被打成‘三家村’的吴晗先生。晗著《朱元璋传》(1948年版):贡生为科举时代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优异者。即秀才参加由知府主持考试的‘府试’考试合格者称谓‘贡生’。

不过科举官员首次授予的职位都不高,状元授任翰林院官职,二甲、三甲进士也只授予八品‘县丞’而已县丞,县长的副手,主要职权是管理文书,仓库,少数时期里,能管理地方财政和治安。还有一个职权是县长不能处理政事时,他可以代替县长暂时管理地方。可以看作是县里的二号人物。
滨州在山东。明朝,分属济南府和青州府。明朝军队组织分卫所两级:大体上以五千六百人为卫,卫的人数相对于现在军队的旅。卫有指挥使,相当于旅长。吏就是文书。每卫分五所,每所一千一百二十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全国设17个都指挥(司)使、329个卫……。进士只是‘县丞’一类职务。卫吏相当于现代军队连队文书。七世祖 贡生 滨州卫吏 ,廷公 被授予‘卫吏’ 也很不错了
图片

‘十三世祖显 考/妣 邑庠生 寅震公 李老/黄孺 大人’邑,文人对县的别称,庠生就是‘秀才’的雅称秀才是俗称,正式称呼叫‘生员’。明朝试、府试的及格者为童生。童生参加院试及格者为生员(秀才)。秀才向官府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
图片
‘十四世祖 賢用公李老大人 ,不详

又:

族谱中(中径村 篇)说:清23年有‘恩贡广瑞’……
恩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明、清定制,凡遇皇室庆典,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加贡一次称为‘恩贡’。作为恩贡,清特许先贤后裔入国子监的生员,亦称恩贡。
清朝23年,应是1658年。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史家认为1636年为清朝元年。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在景山吊死。明朝覆灭。同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
165454日爱新觉罗玄烨 生于 紫禁城景仁宫。1658 5 入书房读书,极勤奋。
1658年 是 清顺治十五年 。好像没有大喜事,但为什么会有‘恩贡’?
1661 8 顺治帝死,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族谱中径篇中说:清23年,有‘恩贡广瑞’……。本人猜测:广瑞是人名,叫李广瑞。是清朝23年特许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至以李广瑞的哪一位先祖是“先贤”?本人更不知其祥。
族谱接着说:民国宙山当过二年乡长 ……,本人在解放后见过李宙山本人,当时我十岁以内,他五、六十岁,当裁缝,我的父亲带我去他哪里量体请他制衣……。当时人称他是 横坑乡‘伪乡长’。


本人才疏学浅,请各位有识人士指正
10/11/2013 修改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